纪录片《香港生命线》:亲历者口中的“三趟快车”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2020-08-12 15:42
来源:澎湃新闻

《香港生命线》截图

近日,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推出了五集纪录片《香港生命线》,该片从祖国内地开行半个世纪“三趟快车”保障香港鲜活农产品供应、修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保障香港饮用水供应、合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改善香港电力供应、利用海上油气田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保障香港天然气供应等角度,呈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祖国内地对香港经济、社会、民生等全方位的支撑。全片以民生所需为入口、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首度披露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内地如何克服困难,全力保障对港物资供应的历史。

《香港生命线》海报

8月11日晚播出的第二集,全景式地讲述了对港食品供应的“三趟快车”,48年如一日,定时、定点、定班,每天三趟,风雨无阻开往香港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过往,引发关注热议。

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人口已达500万,澳门人口50万,每天需消费约8000头猪、800头牛、上万只禽类,而这些生猛鲜活的农产品主要来源于祖国内地。当时,保证港澳同胞日常消费既是责无旁贷,也是西方对新中国封锁之下通过港澳途径换取外汇的一种需要。但到了1961年,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祖国内地物资紧缺,对港澳地区的鲜活农产品供应告急,为体现对港澳同胞的一片深情,也为了稳定住港澳地区特别是香港的市场,在极其严峻的条件下,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解决港澳供应问题,最终在1962年底形成了751次、752次、753次“供应港澳鲜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体系,并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因这三趟车分别自武汉、长沙、郑州、上海首发,且“定期、定班、定点”每天开行,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三趟快车”。

从(武汉)江岸开往深圳北的列车。

1964年,铁道部宣布“三趟快车”为“货车之首”,要求奔驰在铁轨上列车,除特快列车外,所有客、货车都要为之让道,一车一车的鲜活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地送进香港,端上香港同胞的餐桌,保障香港民生供应的“三趟快车”,因此也被香港同胞形象地比喻为“生命线”。

保证大规模高质量的货源,是三趟快车工作的第一步。根据中央的决策,“三趟快车”上满载的鲜活商品,都由中粮集团统一组织供给。当时供应香港的产品要求是:活猪每头在120斤左右,活鸡每只1.5斤以上、活鸭每只2斤以上、活鹅每只4斤以上。这在今天也是相当高的标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保障“三趟快车”所需的高质量货源,中粮的员工们着实费了不少力气。

运输,“三趟快车”系统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48年风雨无阻的奇迹背后,是成千上万运输人员以高度责任心做出的牺牲奉献。片中,也将镜头对准了快车押运员。

“押猪的时候,那个车厢上下分三格,我们必须弯腰进去,要清扫猪粪,清扫完以后,还要喂食”,回想起当年的押运场景,押运员白网弟至今还历历在目。押运员们不仅要管猪的吃喝,还要防挤压、生病、掉秤,甚至还要给打架的猪当调解员,工作量非常大。

押运员白网弟

寒来暑往、岁月流逝,“三趟快车”的很多押运员一干就是几十年,却从未踏足香港半步。由于长期身处潮湿环境、吃饭不规律、常年吸入禽兽粪便灰尘,风湿、胃病和矽肺病成了全国8000多位快车押运员的职业病。

如今,随着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多元化的运输方式确保了香港“生命线”变得更快捷、更稳定、更优质,服务港澳同胞近半个世纪的“三趟快车”在2010年已走入了尘封的历史。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三趟快车”退出历史舞台,48年间,经深圳笋岗海关验放的“三趟快车”达41100多列,验放活猪近1亿头,活牛580多万头,冻肉790多万吨,鸡、鸭、鹅等活家禽数十亿只,以及无法计数的瓜果蔬菜、活鱼水产、干货等。“三趟快车”有力地保障了香港同胞的生活所需,也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经济的发展。

吃饭问题解决了,那比吃饭更重要的饮水问题呢?引东江水入香港,才能使香港永久性地解决水荒问题,但最适合解决缺水问题的东江,虽说距离香港较近,但足有80多公里的路途中还隔着一座山,怎么才能翻山越岭把水引来香港呢?对这一牵动着无数人内心的供水工程,周恩来总理又将会作出怎样的具体指示?

纪录片《香港生命线》下一集《水荒救援》,还将从亲历者的视角,还原这段对香港人非常重要的历史。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