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派|蛟龙突击队具备“四栖”战力,先进“坐骑”如虎添翼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林森
2020-08-11 13:15
来源:澎湃新闻

日前,央视军事报道了蛟龙突击队水下射击训练的新闻。这支“水下突击队”颇为神秘,其是电影《红海行动》的原型,具备“四栖”战斗力,可执行水下渗透、水下侦察、水下破坏、水下反恐……

从视频可以看出,蛙人穿着保护潜水服,背着单人潜水呼吸器,使用专门适合水下环境的水下步枪和水下手枪进行射击。视频里突击队员在水下依靠自身体能前行,有网友认为这种方式太消耗体力,不利于远距离渗透,应该配备小型运输工具。其实,此次训练主要是水下射击,突击队员很早就装备了专门的运输工具。接下来,通过以往官方报道,来看看“水下蛟龙”有哪些给力的“坐骑”。

蛟龙突击队正进行水下射击训练。本文图片来源:央视军事视频截图、中国军网

神秘蛙人:能炸沉航母

海军陆战队的选拔往往比普通兵种更加严格,训练更加严酷,自带“精锐部队”乃至特种部队的光环,而两栖蛙人又是海军陆战队的拳头部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接“敌”,骤然间在“敌”心脏插上一把“尖刀”,实施短促有力的“致命”一击,可以说是海军陆战队员中的“兵中之兵”。

古代时期,就有一些进行水下渗透作战的例子,比如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官兵们发明了一种方形镶嵌玻璃的容器,容器上方安装了透气管,用于作战时候摸清敌人水下障碍。真正意义的蛙人部队作战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中,意大利海军蛙人驾驶名为“蚂蟥”的人操鱼雷潜入奥匈帝国亚得里亚海的普拉港,用定时炸弹炸毁了奥匈帝国海军“乌尼提斯”号战列舰。二战期间,“蚂蟥”升级为“猪猡”,战力更强。意大利海军“斯基尔”号潜艇携带的“猪猡”悄然抵达亚历山大港入口处约1海里处, 6名蛙人将定时炸弹固定到“勇敢”号、“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以及 “萨古纳”号油轮船底,一举重创英国的地中海舰队。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1945年2月,各参战国蛙人搭乘水下运载器进行了42次水下渗透作战,击沉击伤舰船22艘,排水量超过10万吨,成功率达到52%。蛙人作战成为重要的海战和特种作战样式,其战后的发展也受到了重视。

在此前征兵宣传片中,也出现了一款尺寸比小型蛙人推进装置(PDV)更大的输送工具

二战后的蛙人战例也不少。越南战争期间,越南人民军的蛙人(水下特工团)炸沉美国海军的“卡得”号航母。“卡德”号航母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护航航母,隶属于“博格”级护航航母。该航母舰长151米,满载排水量15390吨。越南战争爆发后,原本已经退役的“卡德”号被重新启用,其主要承担运输舰的任务。1963年12月28日,两名水下特工团的蛙人带着轻型潜水具下水并分别隐蔽接近“卡德”号,找到动力舱位置后将定时炸弹安放到其外舷水线部位,爆炸导致海水迅速涌入并造成舰体严重倾斜,未卸下的39架直升机和大量装备物资一同翻沉港底。

蛙人作战是一种“非对称作战”,不仅可以完成上述这种渗透进入港口炸沉军舰,和其他特种部队一样,也可以完成侦察、夺控岛礁、反恐救援、精确制导武器导引、摧毁重要陆地战略目标等任务。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海上冲突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军陆战队以及蛙人在维护和平、保护自身利益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蛙人武器装备的发展也受到了重视,其中用于蛙人输送的水下运载器发展最受重视。

两栖蛙人又是海军陆战队的拳头部队,是海军陆战队员中的“兵中之兵”。图为海军陆战队蛙人正在训练。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很多情况下,两栖蛙人在两栖登陆作战中会比海军陆战队的其他兵种先渗透到目标地,因此,其装备也比较特殊,有许多专门的装备,如适合水下作战的水下手枪、水下步枪、水下运载工具等。此次阅兵首次公开的蛙人输送潜艇就是蛙人水下运载工具的一种。

在各种渗透方式中,水下渗透是隐蔽性最强的,但人的体力有限,潜艇很难将蛙人送到指定区域,需要尺寸比较小并且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运载工具——蛙人水下运载器。蛙人水下运载器是一种以潜艇或水面舰艇为支撑平台,以搭载蛙人和相关设备,执行侦察、输送蛙人等特殊任务的工具。有了这种工具,潜艇或水面舰艇就可以在离任务区域比较远的地方派蛙人渗透作战,提高生存能力,并且蛙人水下运载器噪声小、尺寸小,隐蔽性强,渗透能力也比较强。

蛙人一般配备了专门用于水下作战的水下枪械

水下运载器:蛙人的给力“坐骑”

蛙人水下运载器包括小型蛙人推进装置(PDV)、湿式蛙人输送艇(SDV)、大型干式蛙人输送艇(ASDS )等。

小型蛙人推进装置(PDV)是一种辅助蛙人前行的推进工具,一般可运载1-2人,使用电池作为动力,航程3-13千米。按照蛙人的操纵姿态,可分为手持式和骑行式两大类,主要用于完成海上“最后几千米”的渗透任务,减少蛙人体力消耗。在以往官方报道中,也出现了中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小型蛙人推进装置进行训练的画面,这说明我们的蛙人也有这种装备。值得一提的是,小型蛙人推进装置(PDV)早已有商业型号,在市面上就可以买到,广泛用于潜水娱乐、水下摄影、水下科研等领域。

湿式蛙人输送艇(SDV)由鱼雷演变而来,其尺寸比小型蛙人推进装置(PDV)更大,航程也更远,运载人数也比较多,一般人数为4-16人,它的出现是为了弥补PDV的不足。干式蛙人运载器(ASDS)具有干式航渡、湿式出舱的特点,保证蛙人在航渡过程中的舒适性,还可以减少体能消耗,其实就是一艘微型潜艇。

小型蛙人推进装置(PDV)可以辅助蛙人短距离前行,减少体力消耗

SDV有利于提高特战队员的渗透距离和隐蔽性,最有名的要数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SDV。美国在战后发展了多种SDV,包括SDV MK4、SDV MK5、SDV MK8等等。SDV MK8 Mod1是目前唯一现役的“海豹输送载具”。 SDV MK8 Mod1长约6.7米,直径约为1.8米,水下最大航速6节/小时,最大航程60海里,成员2人,载员4人。该艇装备了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和罗盘(现在大部分加装了GPS),可精确把特战队员输送到指定位置。在美国海军特种部队中有专门操作SDV的特种部队,即海豹载具部队(SDV Team)。第1特战群下辖有第1海豹载具中队(SDV Team1),主要负责支持“西岸海豹”进行作战;第2特战群下辖有第2海豹载具中队(SDV Team2),主要负责支持“东岸海豹”进行作战。

美国海军核潜艇背部安装了湿式蛙人输送艇(SDV)

为了更好遮蔽和输送SDV,美国还研制了干式甲板接送舱(DDS)。DDS由通用动力公司电船分部研制,长11.6米,直径2.7米,重30吨,可以用C-5战略运输机运送。DDS自身没有动力,需由核潜艇携带,其通常以单独或并列的方式固定在核潜艇指挥围壳后方。 DDS分为三个舱室:最前方是圆柱形装载舱,用于装载一艘“海豹输送载具”(SDV);中间球形舱室为指令舱,该舱有个接口与核潜艇相连,用于人员出入核潜艇;最后面的氧舱,用于辅助减压和简单救治。DDS的主要用途是方便特战队员进出核潜艇,减少特种队员的战斗准备时间。DDS可携带一艘SDV,在威胁不大的情况下,DDS可以不用携带SDV,其用于装载SDV的装载舱可容纳20名特种队员,以直接投送的方式投送特战队员。

在此前征兵宣传片中,也出现了一款尺寸比小型蛙人推进装置(PDV)更大的输送工具,应该属于湿式蛙人输送艇(SDV)。随着技术的发展,蛙人突击队的“坐骑”也不断升级,这对提高蛙人水下渗透能力大有裨益,进一步提升海军陆战队的战力。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