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同龄人、写身边事,这6部孵化音乐剧进入“中期考核”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段心玫
2020-08-04 21:16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是特殊时期,国外的大戏没法来,所以国内的原创力量必须成长起来。以前我们做‘孵化计划’是出于使命和责任,今年带有更多面向未来的现实意义。”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发起人费元洪说。

经过近3个月打磨,入围“2020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的6部作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剧本编写和音乐创作,正式进入“中期考核”。

8月5日-6日,6部作品将在连续两天的“剧本朗读会”亮相,展示第一阶段的成果,包含主创介绍、作品介绍、剧本朗读、音乐赏析、观众提问等环节。

剧本朗读会邀请了30余位音乐剧演员和学生演员加盟试演试唱,为几部作品描摹出更成熟、更具象的形态。对大多数创作者而言,剧本朗读会也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从纸面转化为真实演绎。

6部作品:写同龄人、写身边事

费元洪介绍,今年参与投稿的作品比去年多了一倍不止,“疫情类”特别征集单元更是收到了53部原创作品,经过主办方和评审的深入推敲、辩证取舍,最终确定了6部入围作品。

“音乐剧是年轻的艺术形式,观众和作者都很年轻,所以我们不能只让老艺术家们改行来做音乐剧,而是要让更多年轻的创作者来写他们的同龄人、身边事,挖掘真正属于当代的好作品。”评审陶辛说。

正因如此,今年6部入围作品,更聚焦于纷繁变幻的真实环境和个体情感,展现出了现实主义题材特有的生命力。

《我听到了》讲述将死的少女与寻死的少年之间的奇幻故事,刻画了对生命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探寻着生命延续的更多方式。

“指导这个作品很幸福。”孵化导师马达说,“我很喜欢青春题材的作品,也喜欢其中有关生与死的讨论,它应该能让当代青年产生共鸣,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电台的最后一夜》从一档电台节目出发,讲述了一个35岁平凡女性的成长和生存状况,直指女性在工作、梦想、爱情和婚姻等方面所面临的局限与偏见。

作品编剧、作词者陈天然说,“作为一个30+的女性,我也有类似的感悟和体验。我们想告诉所有30岁以上的观众,永远不要忘了18岁时最大的心愿,我们随时都可以拾起18岁时的勇气,再次出发。”

《南墙计划》在北京小曲《探清水河》的基础上解构,以一个年轻人“京韵布鲁斯”的音乐创想为切入点,谈论传统与传承、父与子、新与旧之间的对抗与和解。

作曲者孙中泽坦言,“不是音乐适应剧,而是这部剧选择了这样的音乐形式,‘京韵布鲁斯’的标签也将服务于我们的表达,探索传统曲艺与现代音乐的和解。”

《无法访问》是悬疑风格:四个素昧平生的人,被安排在一间无法被访问的密室中,房间里还有一管装着不明液体的针剂。剧情处处可见对网络暴力、媒体话语权、人际交往等犀利议题的批判。

“非常棘手。”孵化导师樊冲感慨,“这部剧是极端环境、极端情境,创作中需要用到很多悬疑剧的技巧,我也在和创作者们一起学习。”

《你在哪里》则将母女亲情中隐秘的拉扯羁绊置于剧情核心,讲述了一个好胜的女儿和一个看似强势的母亲从互不理解、指责到互相接纳,跨越数十年的故事。

“我的外婆患阿兹海默症走失,我基于愧疚感写下这个故事,想探讨亲子关系,探讨每个人最难割舍的感情。”编剧姚依然说,“如果大家看完后,想给许久不联系的家人打个电话,这个作品就成功了。”

作为“疫情类”特别征集单元唯一入选作品,《两个人的城》设定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借两个微小个体在大时代震荡变化中的经历,捕捉人类最本能的情感与愿望。

“一个是武汉志愿者小伙,一个是上海小护士,都是疫情中平凡的小人物,但疫情激发出了人的本能,显现了他们的伟大。”编剧赵潋介绍。

孵化计划:原创不是打鸡血,要从小处做起

与初选时略显粗粝的投稿相比,6部作品发生了明显的调整和变化。约90天的孵化过程中,6组创作者与导师将精力集中于人物和立意定位,试图摸索出一套最适合作品的表达技法,形成自身的风格和节奏。

“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凭感觉和灵感;第二阶段开始培养技法,有些专业的技巧运用;第三阶段就超越了类型化,向出色的艺术作品迈进。”评审陶辛说,“我很欣慰,今年的作品基本都能处于第二阶段,甚至有走向第三阶段的趋势。”

孵化导师刘亮佐在和《南墙计划》创作者接触后感慨,“他们(主创)如此有效率和向心力,是我最初想象不到的。或许他们做戏剧的资历和经验还不够,但是做戏剧的精神和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评审王海笑向创作者们强调:“我们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怎么说好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个故事要用音乐剧的方式表达?如何更好地用音乐剧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故事?以上诸多问题都是在为作品打基础,打好基础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因此,不仅是台词脚本与音乐歌词等细节的修订,近期,主创们更加审慎地对剧情条线和风格类型进行了取舍,使核心主旨与角色设定的重量、深度不断精进,使作品逐渐显现出更加凝练明确的个性和面貌。

入围作品中,有不少创作者是“跨界”挑战音乐剧创作,不可避免遇到了新挑战。

《两个人的城》编剧赵潋说,“我常年写话剧、电视剧,这是第一次写音乐剧的剧本和歌词,所以需要扭转习惯性的创作思维。”在导师和试唱演员的帮助下,创作者们逐渐对音乐剧的创作规律和表现方式有了深刻理解。

“孵化计划”进入第二年,费元洪感慨,“我们要对原创抱有平常心,原创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打鸡血,要从小处做起,从创意和细节一步步做起。我们也许不能做一个大菜,但哪怕做一碗面,也要精细、筋道!”

正如“孵化计划”的初心,发起人们更希望从“孵化作品”走向“孵化人”,除了为年轻创作者提供资源支持,还要为他们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引导体系,让创作者的热情与创意为中国原创音乐剧带去不竭动力。

剧本朗读会后,孵化评审将选出作品进行二期开发,评选结果将于8月9日公布,“剧本和音乐的整合”将是下一阶段的重心。12月,这些作品将以30-40分钟的工作坊呈现。

此外,2019华度孵化作品《南唐后主》也公布了市场认标结果——青年制作人薛敏将担任制作人,带领作品进入市场化的创作阶段。

2019年度完成认标的三部孵化作品《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均计划在2021年首演。

《南唐后主》认标签约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