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何把自己活成算法?

2020-08-04 14:37
未知

自古以来,数据就代表着事实、逻辑和智慧。在汹涌而来的现代智能时代,数据正在扩展新的边界,拥有新的内涵。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据不是一切,但一切都将变成数据”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适者生存的必备要素则是高“数商”。数据是土壤,是基础设施,更是基本生产要素,而“数商”是衡量现代人类是否具备数据意识、思维、习惯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尺度,它衡量的是数据化时代的生存逻辑。

罗振宇在《得到·启发俱乐部第5期:怎样把自己活成算法》中深度解析和推荐《数商》

一个拥有高数商的人,可以在大数据时代自如地运用身边的各种数据,无限地拓展资源边界,提升自身的价值。

用更浅显易懂的话说,就是把自己活成算法。

一.    获得数据=占据主动权

在前大数据时代,如果你和谈判对手就价格问题僵持不下,而你迫切需要了解对方的真实底价,该怎么办?

一位销售老手给了建议:如果是在你的公司谈判的,可以事先安排一个人,在比你们低一层的电梯口等着。当你们陷入价格僵局的时候,就和对方说今天先到这里,我们回头讨论一下再答复给你。送他们到电梯口,然后立马告诉你安排的人和他们乘同一班电梯。在电梯里假装打电话,其实是听他们聊天。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这个时候都会极其放松,讲真话,你就可以得到他们真实的意图。

在自己的地盘,既没有诱供,也没有欺诈,是对方自己说出来的,算是“阳谋”吧?这就是“前大数据时代”的商业谈判手段,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数据和信息。

而今天,天上、地下、远在暗处的摄像头,近在眼前的手机,无时无刻地盯着我们。是不是更惊悚?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大洞小眼,不知道别人通过什么密道正在偷窥我们,把我们算计到骨头缝里,而我们却一无所知。

不仅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数据在被窥探、被泄露、被计算,就连大公司,也快保不住自己的秘密了。今天你想了解沃尔玛的生意怎么样,其实已经不必去等它在股市上发的财报了。太空中的卫星,早就通过对全球一家家沃尔玛门店门口的停车场的数据涨跌趋势,实时计算出沃尔玛的生意状况了。偷窥者拿到数据的速度和准确度,恐怕还要超过沃尔玛的总部。

无论是前大数据时代还是现在,获得数据就等于占据了主动权。但普通人能在大数据时代占据主动权吗?答案是可以。

二.“数商”让大数据服务人类自己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这么一句话:“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边。”《数商》的作者涂子沛,就是在大数据时代站在鸡蛋这一边,也就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撰写了这样一本书。

它里面的所有故事其实都在讲一个道理:一个普通人完全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对数据的驾驭能力,来把握自己的命运,甚至是挑战权威。

举个例子。一位美国女记者发现当地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警察开快车引起的,三百多起交通事故,近20人丧生,却只有一个警察入狱服刑。

这位记者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甚至这些数据有可能也是冰山一角,但是她没有办法找到证据。毕竟找到证据,不就证明警察知法犯法了吗?但她非要试一试。一开始用的是笨办法,拿着测速雷达,扛着摄像机,但超速的警车她追不上,而且也没有权利拦停,晚上还看不清……这条路走不通,没办法,只能放弃。

女记者最后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好主意,美国《信息自由法》规定了公民有权了解公务车的使用状态,于是她就向当地交管部门申请,查询警车的数据,一下子就获得了110万条当地警车通过不同高速路收费站的原始记录。

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呢?她选取了两个固定的收费站,并测算之间的距离,再通过那条路的最高时速算出经过这里最短时间,算出每辆警车通过这里的时间,一比较,比最短时间还短肯定就是超速了!

女记者和她的团队在3个月内整理出了13个月以来警车超速的数据,3900辆警车发生了5100次超速,还都是在上下班的时间,并不是为了公务。

她把这一切发布在报纸上,社会反响很强烈,直接促成了警务部门的整改。一年后通过分析新数据,警察超速的次数下降了84%,她把数据的变化细化到每个部门,详细地列出了他们的改进水平。这份新闻报道也因此获得了2013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

《数商》作者涂子沛在曾经的作品《数文明》里说: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是人类对事物进行测量的结果,是作为“量”而存在的数据,你多高,多重,量一量就知道了;但是今天的照片、视频、音频的作用可不只是测量,而是源于对周围环境的记录,是作为一种证据、根据而存在的。

我们经常面对一个词叫“数”,但“数”在我们心中到底是数字、数量还是数据? “数”这个东西在人类文明爆发之初,代表着数量,我们通过数量来了解和描绘这个世界。可是今天的“数”已经不是这个东西了,它是数据。它是存下来当作证据的。今天,无论是订餐、打车、电商消费都能够被记录下来,变成了每一个人留下的证据。既然证据留下来了,那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的吗?

像刚才这位女记者,她举着摄像机,扛着测速雷达的时候,是用测量的思维来追踪这件事,是达不到目的。这个世界,真正便利我们的是“数据”。那些数一旦被记录下来,它其实不是什么大平台的资源,它是我们所有人的资源,它是我们分析人的“据”。

三. 大数据如何给个人增加价值?

《数商》这本书最让人震撼的地方,其实不是一个普通人怎么智斗强权,而是它告诉我们——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有无数条隐秘的小路通向自己的目标。

书里面还有一个例子。丈母娘挑女婿,过去只能根据学历、收入这些显性指标。因为彼此是陌生人,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最朴素、最能说明问题、也最不容易造假的指标来判断对方。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呢?

涂子沛老师有一个朋友,叫麦小嘉。他搞定丈母娘的方式,很简单——先知道一个小线索,他未来的丈母娘爱唱戏,担任过梨花曲艺社的社长。然后就好办了,上网搜:梨花曲艺社,哦,一个民间戏曲的票友组织。他未来丈母娘的偶像是谁啊?都爱唱些什么呀?然后赶紧找些唱段来学啊。

第一天上门,就说:听说您爱唱戏,有一段我自己怎么唱都唱不好。丈母娘一听,“哪段儿啊?”一说哪段儿,丈母娘来神了,一拍胸脯:这个我教你啊。

然后就是一个把毕生绝学传给了弟子,为了继续培养这个弟子还要把闺女嫁给他的故事。至于房子、存款、收入这些事,重要吗?丈母娘师傅都忘了。

你看,大数据时代,只需要让一个普通人的数据触角再延伸一步,非常小的一步,就可以给一个人赋能,让他以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方式抵达另一个活生生的人。

别小看这件事。这对个体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能力释放,是我们自己的价值呈现。

另一个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物》有篇报道,是说围棋大师江铸久的。他讲了一个发生在他带的围棋班的小故事。

有一个女孩,妈妈陪着她来下围棋。她在思考的时候就啃手指头,这时候她妈妈就说:跟你说多少次了,女孩子这样很难看的。然后女孩一声不吭地放下来了,待会儿她一入神,又啃起来了。

后来,江铸久跟她妈妈说,你怎么会觉得你孩子不好呢?据我所知,一,她咬手指跟她认不认真,没关系;二,她咬手指说明她入神了,别人是不应该打扰她的。围棋大师吴清源,在19岁和本因坊秀哉下世纪名局的时候,记者从门缝里看到,吴清源也会不自觉地咬手指头,你的孩子跟大师是一个动作。

看到这一段,读者应该都能想象女孩的妈妈眼神放光的样子:原来我女儿咬手指,是和吴清源大师一个动作!

你看,一个数据的连接,产生的效果多么奇特。在各自孤立的世界里,咬手指本来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数据联通的世界里,咬手指居然成了被大师召唤的一个生命印记。我们都能想象随后发生的事,那个小女孩的学棋生涯肯定又多了一个隐秘的激励。

过去时代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各个数据存储之间是独立的,割裂的。我们无法拿自己的数据和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数据去比对。要不是因为偶然的机缘,比如,江铸久的夫人芮乃伟是吴清源的弟子,这个超级节点的连接,一般人无从获取这个数据。那我们某一个部分的价值可能从此就被遮蔽了。

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不同了。现在这个世界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关联算法,能给你算出这个世界上你跟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横向联系。在大数据时代,一个人的生命有可能被远方的灯照亮。

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关于“阅读障碍症”的。现在这个群体管自己叫“阅读困难”,去掉了最后这个“症”。据说,有高达20%的小孩都会有阅读书写困难的问题。比如,你需要去猜很多字词、文章的意思;你会将字看反或颠倒,很容易跳行或漏字;你必须用手指头指着每一个字来阅读;你在书写的时候会犯很多拼写错误等等。

在传统时代,这样的孩子只会有一个称号——学渣。

但是北京大学的汪丁丁教授却说,据研究,有阅读障碍症的人比没有阅读障碍症的人的社会成就要高得多。比如爱迪生、亨利·福特、爱因斯坦、斯皮尔伯格、汤姆·克鲁斯,这些都是阅读障碍症患者。最近有一则材料说:苹果公司有四分之一的工程师有读写困难,有40%全球身价过亿英镑的商人和50%在NASA航天局上班的人都有读写困难。

现在,这个群体,因为能彼此看见,彼此印照,反而有了空前的信心。他们说,“读写困难不是病,只是学习方式不同常人。”仅此一句话,释放出来多少社会的善意、个人的信心和人生的可能?

每个人都是一个“数据包”, 里面装着他工作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从前的世界是,每个人身上所带的数据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但是今天,这个逻辑发生了一点小变化。你会发现,生活中出现了一种人,他的价值不在于他身上存储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技能。他的价值在于他能够神奇地通向各种信息、各种技能,而且能够神奇地把它们一锅乱炖,变成价值,这其实就是涂子沛说的“数商”。拥有“数据”的人,不见得是最有价值的人。能够判断、掌控、调用、整合这数据的人,那些把自己活成算法的人,正在成为价值更高的人。

中信出版集团《数商:如何用数据思考和行动,并在智能时代胜出》

本文综编自大数据第一人、阿里巴巴前副总涂子沛新作《数商:如何用数据思考和行动,并在智能时代胜出》(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7月出版)、《得到启发俱乐部第5期·怎样把自己活成算法》。

图片来源于unsplash、pixabay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