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20-08-04 07:04
北京

清人赵翼所言:“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出生不磊落,皮囊亦颇有莽夫之相的朱元璋在引领农民军起义后,因善于笼络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及富有大局眼光,且拥超强判断力与决策力,终究鸿鹄得志,然这些特质助他登上帝位后,他则用残酷手段一手摧毁了曾经的庞大帝国,以暴戾恐怖的屠杀伎俩,推翻传统政治体制,残害功臣,设立锦衣卫,贱视文臣,干预民众自由人权。

这个应运而生的“农民帝王”奈何于震古烁今后露出青面獠牙,扼杀百姓的自主能动性,令其成为专供粮食的顺民傀儡。是本性所致,还是时局所限,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理应多维度分析朱元璋此人。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阳历1328年10月21日的中午,出生未能引起任何人注意,连父母之心也平淡如水的草根英雄朱元璋降世了。野地里的草,无论命运有多坎坷,都引发不了大动静,只因多他一颗不多,少他一颗也不少,遁入尘埃丝毫不能牵动任何涟漪,他的出生起点对这个世界没有意义。不似如今诸多成功逆袭上岸之星,缺乏的只是自我内心蛊神,拥有的是太多先天之利,更多人却仍不能集其所用,兴许也因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大元帝国也经历了数年光辉历史,然君王不作为,宦官频生,致使“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也成为痴心妄想,于是我们可观之人性弱点还是需要逆境洗礼,风调雨顺鲜少能做到居安思危,更多是安逸享乐。朱元璋的前二十五年对生活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而我们在相同年纪却仍享受父母亲人的疼爱关心,沉溺其中不愿走出舒适区,未经历风雨的心酸,怎能体会阳光明媚的美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朱元璋的盛景起源于这种丰衣足食的盛世远少于析骨为爨的悲惨岁月,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让赤贫者朱氏一族终焕然一新改头换面,大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状。品朱重八成功与落败之缘由,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张宏杰教授用犀利的言辞,幽默风趣的智语,讳莫如深的文学背景在《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一书中将朱元璋的一生剖析的淋漓尽致,常言道: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从朱元璋的辉煌岁月里我们也可窥探出诸多人性弱点。

崛起源于对贫穷的憎恶,爱才尊视有志之士,也因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对贫困依赖,如此矛盾性格终促就朱元璋阴戾多变一生

大元帝国于风云际会间徒留世人破败贫困之生存境地,古往今来风调雨顺都不会是固定永态,然自宋朝灭亡后,中国文化中由帝王引发的高贵气质和人文气息就越变越淡薄,曾经辉煌历史下国人的自信和优雅再难复现,反而传宗接代陋习与自然灾荒窘境配以古中国庞大的官僚体制等文化禁锢让朱元璋等普通大众被囚禁难以翻身,他憎恶这种状态,立志要改变这种极度贫瘠,因为赤贫于他而言,就是万丈深渊,雪虐风饕,他要蜕变。

贫穷从来不是好事。贫穷遮蔽了人的眼睛,让他看不到食物以外的东西;贫穷禁锢了人的身体,让他像动物一样不停地被原始欲望折磨;贫穷剥夺了人的力量,尊严和权力,让他在自然、神灵和权力面前自觉软弱,卑躬屈膝。

查尔斯·K ·威尔伯曾说:“贫困对人的尊严和人性的堕落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衡量的”。朱元璋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机智灵敏,有史学家说他天资聪慧,姿貌雄杰,奇骨贯顶,也许这只是为后来他帝王身份做一翻引人遐想杜撰,骨子里的赤贫令其性格亦拘谨懦弱又嚣张跋扈。

中国古文化中大智大雅典籍当属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然朱元璋正是因为在街头巷尾听信真假难辨的评书,才立志做天子。生于赤贫,极力摆脱,然又情不自禁深陷其中。从梦魇中惊现美味佳肴,以及带头宰小牛犊,可见其不愿只做毛头小子里的霸王,而更念普天之下共主。这种思维模式确实成就了他,然而也毁灭了他。

按照常情,朱元璋与功臣末将们,以及诸侯子孙,可谓是另辟天地,理应风光无限,世代荣华。然当天下安定下来,朱元璋骨子里的农民保守本性显露无疑。因为出生农民,他要起义革新,然又因为出生农民一切被打回原形。对于外部世界,农民们的基本反应是排斥,恐惧和不信任。封闭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感觉安全,轻松。农民们不爱冒险,只想守着前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安于现状。所以,当朱元璋安定天下后,他的本性投射了他深入骨髓的赤贫性格,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时代的缩影,文化的浅薄。

前半生沉沦社会底层,后半生命运曲线迅猛上升,岁末又急剧下滑,帝王之命,农民之本性牵绊,致使繁荣昌盛未能世代相传

回顾朱元璋从赤贫乞丐到荣尊帝王之路,从社会底层奔赴社会最高点,他的成长之路如同一只一路上涨的绩优股,张宏杰教授如是说。恰似当今盛世,无数成功学熏陶:成功的时候乘胜追击,失败的时候加倍努力,成功需要马上行动。成功是世人皆心之所愿,然我们也需明确人之弱点,理应不被美好愿景蒙蔽心智,更需脚踏实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再次踏步向前。朱元璋的成功与失败除却他本性中的赤贫,仍有诸多其他草莽群雄所没有得至关重要品质值得后代遗传,世人效仿。

善于争取人心,是区别于历代农民起义军,区别于文化素质低下,眼界狭窄,目光短浅等通病后徒留的所谓莽夫之勇敢和残酷。朱元璋这一成功经验也无比适用于管理学,成大志着必当眼界长远,心思宽敞,很多成功者达成所愿后迅猛下滑,只因他们想要的只是眼前的苟且,而朱元璋心愿的是永久安身立命,飞黄腾达,他此时善于笼络人心也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当他原以为的一切安定不变后,他内心深处的膨胀之心又显露无疑,我们常说成功不难,难在维持住成功状态。

朱元璋笼络人心,制定新规等举措确实异于常人,异于普通农民首领,智慧在这个农民帝王身上熠熠生辉,可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重农抑商,对黄土大地的挚爱,也着实让朱元璋的势气受限,他对自己的出生既有排斥又有深爱。朱元璋的乡土情节十分浓重,只要一听到凤阳话,他就觉得异常亲切;只要听到这人是淮西的,他就会对此人平添一层信任;只要是乡里乡亲,但凡有点能力的,他都会不吝提拔。

正是因为此种心态令其在后续大肆屠杀,实则在他的一生中,好人形象间隙滥杀无辜也是时而有之,只是当时的百姓们被眼前的所谓平稳成功诱惑住心智了。他对亲信对农民的深信,源于他的出生,原生家庭原生生长环境的影响是牢不可摧的。我们如今因为自媒体盛行,人人皆可用一只笔杆将天下大事,身边小事书写出来,发表观点,然而对农民这些饮食的生身父母而言,无论有再多的瑕疵行径,我们也切不可出言不逊,否则会引起群而攻之,中国大文化环境下,古往今来对农民这类人士都深含钦佩,也无形中带有愧疚之心不敢有任何怠慢。

《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一书,并非晦涩难懂的史学书,更似朱元璋的一生回忆录,从他成功与落败的一生中,我们能体会出无穷无尽的人生哲理,归结于一句话:农民的一生吃苦耐劳,应当尊重并效仿其激励品质,但切不可盲目乐观,愚昧遵循,成功之路需不断借鉴,需不断深思,方可永世长存!

图文:头条@王韩明月

《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全新修订彩图版

张宏杰 著

重庆出版社

张宏杰老师签章版!

当当独家有售!

点击链接或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哦!

END关注我哦

直接买

点点赞

原标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