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装修的书店,有“营销力”吗?(上)

2020-08-04 12:16
北京

原创 路毅 北京开卷 来自专辑路毅开卷专栏

很多书店,在装修完成,交付店主的那一瞬间,就“死了”。

这就是,书店装修最大的痛点——“一次建设,一成不变”。定型的卖场,失去了商业空间的“成长性”。这也是很多新店短暂红火,又快速陷入沉寂的原因。

以竣工交付为分界线,“构建”与“使用”是两个奇妙的过程。在“构建”的过程里,甲乙双方的碰撞、设计师的巧思、空间条件的限制、施工突破的决心……每一点前进,都给这个空间带来新的延展、生发和更多可能性。直到剪彩面世的时候,这种变化嘎然而止。接下来,在“使用”的过程里,设计者往往不再参与,而“使用”者靠自己的理解,去摆布这个空间,在存量的平面上舞蹈。书店成不了变形金刚,但一个零售空间,如果不再萌生新服务、新魅力,那它未来的每一天,都只是无情的会计折旧而已。

接通从“设计”到“使用”的“气脉”——设计方和业主方,需要从统一目标开始。在日常实际情况中,书店业主的目标往往是“一炮而红“;而设计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仅是令业主满意,更是”毛利高,且能吸引新客户“。所以双方在中间点相遇了——怎么酷炫怎么来,怎么出位怎么来。然而这个路子,和销售没关系。这很要命。

设计方交付给书店业主的,不应是一个“壳子”。华丽也好、奇诡也罢,一个僵硬的壳子,必然会被多变的市场碾压。双方传递的,应该是一件能够进化的“营销工具”。我想,这样理解书店装修似乎更准确。(“工具”并不是对书店空间的贬低,而是作为市场主体对经营空间的客观要求。)那从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和实践“书店空间”作为“营销工具”的存在吧。

作为这个思考的上篇,我们先聊聊作为设计方,怎么让书店成为“活的空间”?设计装修让书店保持营销“活力”,要下三种功夫:

1

让整体空间“工具化”

使书店空间能够与其周边社区、商圈,形成客流、信息流的连通匹配,设立满足目标顾客的特定功能,让顾客能经常性使用书店。活泼新潮的初高中生,会把书店当作流行文化的“看板”;青年把书店当作继续学习的充电桩;家长们把书店当作孩子教育和托管的辅助工具……不是简单割裂地设置功能区,而是把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段,都变成为目标顾客提供特定服务的工具。比如,商场内的书店,可以在设计装修时就预先铺设好便捷接口,把书店内活动的直播视频,接转到商场的各个显示屏上,形成商场内的扩大直播(普通无线网络因其不稳定性,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事实上即使是小如校园书店,在其空间上,也可以按整体工具化的思路,把它变成师生的服务站。

2

让局部功能“流动化”

顾客在门店的行为是流动的,顾客的需求是变化的。顾客在店,就像一个“有能量的粒子”,它会沿着初始的轨道而去,然后在运动过程中散失能量。那书店要怎么减少它的消耗?在哪里给它充能?怎么设置新鲜的磁场?设计需要跟着顾客的流动而流动。在卖场的每一个局部,去思考“流”的走向、顺序、动能、流量,顺势而为,设置服务功能。

3

让使用方法“傻瓜化”

这一条主要针对书店经营者。设计方通过装修所提供的每一项营销工具,不论是展台、灯光、台阶、声响、陈列道具、收银台、水吧区、标识系统、活动区域等等,所有这些工具都要在使用便利的基础上,做到尽量简明易懂。因为未来使用这些工具的人,不是书店的营销总监,而是最基层的店员,要让每一个未经培训的店员,上手就能用。

设计方和业主方,要携起手来,让书店空间具备三种力:成本力、创新力、营销力。

1

塑造卖场成本力

塑造卖场成本力,设计方要替书店业主做“三个打算”:

第一,重视视觉通透问题。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视觉通透,有两个直接的营销优势。一方面让店外行人了解店内风景,另一方面减少内部遮挡能减少必须的人工数量。

第二,重视能耗问题。通过门、窗、通道、功能区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保温能耗,在光源布点及灯具选择上,可以降低照明能耗。

第三,通过区域空间的联通、服务功能的整合、营销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缩减店面人工成本。

2

塑造卖场创新力

塑造卖场创新力,设计方要为书店业主做“三个留白”:

第一,未来的服务升级留白。在店面的区域划分上要有前瞻性,给未来的服务升级留下机动空间,减少书店在未来升级中被迫采取结构性改造的成本和难度。

第二,使用面积上适当留白。在最抢眼的黄金位置,在功能区的连接部,在店面活动区周围,反而要克制,预留下机动面积。

第三,为经营团队的创新留白。装修提供的是工具,是营销的基础设施,要在灯光、场布、动线、展台等方面尽可能增加变化的弹性,为书店经营团队创造条件,而不是束缚手脚。

3

塑造卖场营销力

塑造卖场营销力,设计方要为书店业主下“四个笨功夫”:

第一,营销功能实用性。减少花架子,在视觉效果和营销实用间取平衡(这句话会招骂,呵呵,但还是要讲)。这很难,但出众的方案和杰出的企业,就是在重重限制下脱颖而出的。

第二,增加高光点。书店要拥有更多话题性,就需要增加能够突出话题的“高光点“,比如橱窗、活动舞台、展板、海报架、各类显示屏等等。

第三,做好区块连接。在品类分区上,要充分结合业主需求,使相关品类能就近连接,会使营销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增加营销“可动性”。在营销实战中,凡是能让顾客动手参与的,都会大大提高成交率。所以留意给顾客动手体验或亲身参与活动,创造条件。

每个思路后面,都潜藏着许多实战方法。期待看到更多有“营销力”的卖场、有“成长性”的设计。下次聊聊,《会进化的书店空间》。

作者简介

路毅,全国书业营销实战专家,经济学硕士,具有16年实体零售营销实战经验,开创“实体零售媒体属性”营销方法论,被评为“全国书店优秀策划人”5强、“全国书业十大创新营销人”,其营销案例蝉联“全国书业年度营销金案”,其事迹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报道。其运作大冰郑州站签售会,8500人排队,创造单人单场作家签售排队最长全国纪录。其策划的门店开业硬广推文20小时单篇阅读量破10万+,创造书业营销宣传新纪录。路毅创办图书行业第一个“专业营销工作室”,受邀为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广东省新华书店集团、江西省新华书店集团、云南省新华书店集团等授课培训,担任许多连锁书店、出版机构、畅销图书的营销顾问。

原标题:《你装修的书店,有“营销力”吗?(上)》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