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 让贫困群众敲开幸福之门——克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

克州政府网
2020-07-23 18:17
新疆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克州紧紧围绕党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列车”穿行在克州大地,攻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实,带领这“一方人”走出穷乡僻壤,过上美好新生活。

挪穷窝——让贫困群众走出大山

易地扶贫搬迁,如何确保搬得出,是首要问题。为确保把易地扶贫搬迁的“帽子”戴在该戴的贫困户头上,克州坚持以实地考察研究为依据,精准制定前期项目规划。

为统一思想认识,摒弃村民“宁穷守圈子,也不挪摊子”的思想,组织专人踏遍山间小路,走进千家万户做思想工作,消除群众害怕搬迁的顾虑。 在全州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底,全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圆满完成,实现100%入住,3168户13855人喜迁新居。跟进完成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后续产业发展、补短板等20余个项目建设,确保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能够脱贫致富。

2017年5月,依托吐尔尕特口岸地缘、资源和区位优势,乌恰县在口岸附近建成托帕易地扶贫搬迁点,将附近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生存环境差的62户贫困牧民整体搬迁下来,这其中就有托乎达红·阿不地一家。搬迁前,托乎达红·阿不地一家人住在大山深处,一家老小挤在不到6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冬天靠烧牛粪取暖。“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能住进楼房里。”搬进新居的托乎达红开心得像个孩子。

数据的背后,是百姓不断提升的幸福感。托乎达红告诉记者:“我们只交1万元,就搬进了楼房,党和政府还给配套了水、电、暖、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

如今,托乎达红在口岸当了保安,有稳定收入,一家人过得越来越舒坦。“做梦都没有想到可以住这么好的房子,像城里人一样,还有锻炼身体的设施和场所,现在日子太好啦。”托乎达红说。

换新颜——让搬迁户生活便利舒心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克州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与城镇化、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对搬迁安置项目基础配套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社区治理、就医就学体系等进行全面跟进,打造和谐社区、活力社区,使搬迁社区干净卫生、基础功能齐全,让搬迁户住得舒心、便利。另外,部分社区创新搬迁思路,最大限度提高搬迁户居住满意度。

记者走进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点——昆仑佳苑,映入眼帘的是米黄色整齐划一的楼房,绿树草坪、休憩凉亭、健身器材……各族居民在广场休闲娱乐,孩子们在健身器材旁玩耍。

从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喀依孜村搬迁到昆仑佳苑已有一年半的阿克拜克·阿西目一家已经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孩子上学、务工挣钱的事都解决了,出门坐公交车,生活比起以前太方便了。现在,我在昆仑佳苑大棚区种植蔬菜,一年下来可以收入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了。”说起新生活,阿克拜克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拔穷根——让搬迁户走上致富路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克州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解决搬出难、稳住难、发展难、融入难“四难”问题着手,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贯穿于安置区选址、安置模式选择、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全过程,努力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亮点工程。

整合人社、扶贫、农业、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为搬迁群众进行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实现有就业条件的搬迁户劳动力全部就业。

2018年10月,搬迁到阿图什市阿湖乡阿尔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居民努尔江·斯克来克,不仅住上了80平方米的新家,还在小区附近产业基地的温室大棚里种起了蔬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家的大棚效益很好。

“搬到安置点后,我就在大棚里种植蔬菜,不懂的地方,技术员会及时教导。今年夏天我又种了3亩芹菜,好好管理一年可以种3茬,1茬能收入5000元左右,现在脱贫致富不用愁了,感谢党和政府。”努尔江·斯克来克说道。

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克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最好诠释。拔穷根、换新颜、改穷业,克州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中的一场硬仗,下足“绣花”功夫,搬出了动力、活力,赢得了民心,让易地扶贫搬迁户敲开幸福之门,过上美好生活。(全媒体记者 杨鹏)

【来源:克孜勒苏日报 】

【编辑:马丽丽 】

【审校:艾力席尔 】

【审核:张 燕 】

原标题:《易地扶贫搬迁 让贫困群众敲开幸福之门——克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