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第一书记·故事|冯芙蓉:五年驻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
2020-07-14 06:17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今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驻村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点。从2018年起,澎湃新闻连续三年推出“90后第一书记”专题,聚焦这一年轻群体。同时,我们也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更多的90后驻村第一书记,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边就有,欢迎发邮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冯芙蓉(左一)慰问贫困户

【人物档案】

姓名:冯芙蓉

出生年月:1991年5月

驻村前职务: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民政局城乡低保管理中心普通科员

驻村职务: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万泉乡北涧村第一书记

出任第一书记时间:2015年7月

“出门三尺无平路,土窑土炕石头多,七沟八岭一面坡,梯田层层难劳作,送粪收获凭肩挑,羊肠小道上下坡……”冯芙蓉告诉澎湃新闻,这就是她对北涧村的第一印象。

2015年7月,冯芙蓉来到北涧村任第一书记。那时她的孩子才十来个月,刚断奶。接到这项工作时,冯芙蓉的内心很复杂:“作为一名工作时间并不长的90后,不知道前方要面对的是什么。也担心自己太年轻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完成不了领导的信任与重托。”

北涧村蔬菜大棚

北涧村位于孤峰山脚下,全村138户512人。其中,贫困户64户257人,占了约一半。多年来北涧村受困于土地稀少、缺水、交通不便,缺乏主导产业。如何带领200多名贫困百姓脱贫摘帽?如何尽快让这个小山村改头换面?如何帮助村民寻找出一条致富路径?这是驻村的每个夜晚,萦绕在冯芙蓉脑海里的三个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初到北涧村,我就被这个小山村的景象惊住了,一道道起伏的山沟中间,夹杂着七零八落的耕地,老旧的窑洞星罗棋布地排列在崖壁上。村民们对我也很质疑,觉得县城里来的年轻女娃娃在农村安下心工作就不错了,还能摘除贫困村的帽子?”这样毫不避讳的声音让冯芙蓉很失落,“但骨子里我是个执拗的人,这些质疑声连同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统统在我的心中化作一股不服输的力量,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就这样,这个在村民看来“娇滴滴”的城里姑娘,开始了不一般的征程。清晨,冯芙蓉伴着露水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摸底调查;中午,趁着村民吃饭时间,她走村串巷传达讲解各项政策;夜晚,她还要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与村干部一起商议村里的脱贫计划。仅仅1个月的时间,冯芙蓉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谁家有几口人、身体状况如何、因何致贫,谁家女儿还在上初中,哪家儿子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每一户的情况冯芙蓉都了如指掌。

“我也成了北涧村一个黑瘦黑瘦的‘小村姑’,村民们把我这个‘外来人’当成了‘自己人’。”这个转变让冯芙蓉很欣慰,更是让她对之后的工作有了信心和方向。

冯芙蓉在蔬菜大棚内

冯芙蓉意识到,精准扶贫贵在“精”,产业才是脱贫最为关键的环节,她决定带领工作队把脱贫攻坚“第一针”打在北涧村主导产业上。在走访中冯芙蓉发现,北涧村的土壤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大棚蔬菜。春秋大棚种植是个长期产业,如果能在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种购销一条龙全管。冯芙蓉想,这样没有风险、无任何后顾之忧的产业一定会得到村民们的大力支持。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好不容易在沟沟岔岔中找了块背风、向阳的平地,正准备建蔬菜大棚时,质疑声纷至沓来:“祖坟在那儿,迁坟多不吉利。”“什么都不懂,怎么种?”

“那一刻,我深切地懂得了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冯芙蓉只得和工作队员一起,一次次上门去做工作。村民声大了,她就好言相劝,等人家消消气。今天说不通,明天再去。有时候,冯芙蓉干脆裤腿一卷,和村民一起下地干活,边干边聊。

经过努力,1座、2座、3座……如今74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以前村民露天种菜,一年只能收成一次,而大棚菜只要管理到位,收入比以前能翻10番。2016年底,北涧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以上,完成了整村脱贫摘帽的任务。

“去年以来,我们又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对接县消费扶贫中心,邀请他们到我们大棚基地来采购蔬菜。不仅帮助贫困人口培养造血能力,而且还持续稳定增了收入,提升生活水平,受到了广大贫困户的认可。同时我们还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棚内打工,通过劳务输出来增加收入。”冯芙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打造黄土高原第一生态古村落

蔬菜大棚计划大获成功,但冯芙蓉没有停下脚步寻找新的致富产业。2017年,为巩固2016年的脱贫成果,冯芙蓉多次组织村两委召开座谈会,对北涧村传统村落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宣传推介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北涧村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村内共有六、七十年代的窑洞138眼,五、六十年代的房屋院落115间。康熙年间的民间戏台、龙王庙,具有地方特色的门窗、门罩、院墙等随处可见。借助全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机遇,冯芙蓉决定将北涧村闲置的老村落开发,发展“涧沟烟村”特色旅游项目。

“涧沟烟村”风貌

涧沟烟村从前叫涧沟村,也就是北涧村的老村。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村子整体搬迁,涧沟村也就人去屋空,长期闲置。

“我们支村两委去邻县发展好的古村落旅游景点进行了学习考察,经研究决定,将北涧老村与春秋蔬菜大棚结合,形成观光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据冯芙蓉介绍,村委会牵头成立了泉涧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按照村委会控股,全村村民参股的形式经营,年底按收益给村民分红,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以此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此基础之上,冯芙蓉邀请了北京农林科学院专家来实地考察,对北涧村进行整体规划。为了提高北涧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冯芙蓉还邀请摄影爱好者、旅游达人采风观光,联系当地知名微信公众号对北涧村进行宣传。

目前,涧沟烟村已经打造了几个别具特色的窑洞院落,有乡愁文化印象馆、窑洞主题馆、窑洞宾馆等。2019年初,涧沟烟村被山西省评委了3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我们还将继续带领、指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经营,完善大棚采摘、餐饮等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冯芙蓉说,未来的北涧村将成为四季有景、特色突出、原汁原味的黄土高原第一生态古村落。春来北涧赏花、夏来北涧避暑、秋来北涧采摘、冬来北涧休闲。旅游业搞起来,村民在传统种植业基础上可增加收入,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乡村旅游业可以为这座小村落带来新的生机。

涧沟烟村风貌

“第一”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

“现在的农村正经历巨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正转向现代化农业方式,村庄‘空心化’‘老龄化’加剧,懂种养、能种养、会种养的新型农民极度缺乏。因此做好当代农村青年工作极其重要。一是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二是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有成长为新型农民的能力。三是他们干事创业有激情,是建设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冯芙蓉告诉记者,如今她已从一名90后“小白”蜕变为一名农村第一书记,这些经历也让她更加明白青年在乡村工作中的重要性。

五年的驻村帮扶生活,冯芙蓉远离了夏天空调、冬天暖气的小日子,和昔日的朋友同学也渐渐疏远。但看到北涧村一天一个变化,全村户户都安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天然气、铺设了下水管道,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冯芙蓉感觉所有的苦与累都太值了。

“如今的我,不会再因为一丁点的困难而退缩,不会再因为辛苦而患得患失。我真的很自豪,因为我的名字,在老支书手机通讯录里。我的名字,在贫困户的感谢里。铺管道、修水池,村民们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我的名字出现在乡亲们的欢呼里。”在她的理解里,“第一书记”的“第一”不仅仅只是“一把手”、“第一负责人”,还是一种模范、一根标杆,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

冯芙蓉说,这一段驻村时光是她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历程,是她人生中盛开的一朵最美丽的花,使她成长,也让她更加努力地去面对人生。

    责任编辑:钟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