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七一,他们在兴业路76号重温入党誓词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见习记者 张慧 记者 高文
2020-07-01 11:13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7月1日,星期三,晴。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99岁生日。

上午7时20分,晨光洒落在兴业路76号砖墙上。随着国歌奏响,在法国梧桐的绿叶掩映间,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7月1日上午,上海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七一”重温入党誓词仪式。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承办。

现场重温入党誓词。 除单独署名外,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张慧 图
抗疫一线新发展起来的党员代表、抗疫先进典型代表、部分基层一线党员代表等数十人庄严肃立,行注目礼。他们中,有人身着援鄂医疗队队服,有人穿着白大褂、护士服,胸前佩戴党徽。

“每一个人都是火种。”仪式中,来自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李亚男,带来演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前不久,他所在的复旦“星火队”,收到了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信中,习近平鼓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

李亚男讲述道,服务队取名“星火”,是希望每个人都成为火种,尽己所能,把《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信仰之源、真理之光传播开来。服务队由30名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联合组成。两年多来,已服务来自学校、社会各界的参观者近5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

当天也是李亚男入党3周年纪念日,他说,自己还是年轻党员,接下来的人生中,要践行作为党员的信念。

复旦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李亚男讲述服务队故事
“逆行,就是你把更多的人挡在身后,你行进得这样坚决,我们才有了安宁的每一天……”当主题诗朗诵《逆行者》婉转道来时,上海第一位援鄂医疗专家、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走上台来。他说,武汉回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平常地上一天班,平常地过一个周末,重新体会那些简单而又平凡的生活。他也期待着下次的武汉之行,“自由地呼吸武汉的空气,看武汉盛开的樱花。”
诗朗诵《逆行者》
“在新冠疫情特殊背景下,我作为党员医务工作者,今年的‘七一’格外有意义。”钟鸣说,昨晚,他也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回信。

那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让他想到了抗疫期间的经历,援鄂医疗队队员面临巨大的挑战,身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唯有心中怀有坚强的信念,才能迸发出超我的力量。钟鸣说,这也是大家力量的源泉所在。

“我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就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扎根祖国大地,做好研究,与祖国同行。”同济大学教授童小华说到。

仪式尾声,大家齐唱《国际歌》,随后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还未开馆时,就有市民前来等候,并表示今天是特意前来参观。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做直播讲解。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供图

上午10点,通过直播平台,观众可以看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做的精彩讲解。在最新推出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100周年特展《星火初燃: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现场,徐明详细介绍了展览中首次亮相的一批珍贵文物。

比如1920年6月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编辑出版的《浙潮第一声》,它记载了当年的“一师风潮”,也反映出五四运动后进步青年勇于反对旧思想旧制度的时代精神;张冥飞编写、汉口新文化共进社刊印的《劳农政府与中国》,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率先在中国介绍俄国革命和苏俄情况的专著。

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精心策划的策展人专题宣讲的第一场宣讲,也是由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联合主办的“红色起点再出发,初心使命永不忘”红色场馆系列5G直播活动的首场直播。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