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丨《北京工业志·综合志》

2020-05-23 16:33
北京

北京脉搏 北京脉搏

《北京工业志·综合志》由北京市经济委员会编,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精装,16开本,57印张,135万字,2003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2000册。主编李振兴,编审孙明、李苍彦等6人。编辑工作始于1999年,2003年完成,历时4年。本书是研究北京市工业发展的权威资料。

该志是《北京工业志》的一部分志。正文前有图片、序、前言、序言、凡例,正文有总述、大事记、第一篇管理、第二篇企业、第三篇产品、第四篇人物、附录,共4篇21章63节,后附索引、编纂记。上限为手工业发端,下限到2000年。重点记述建国后北京工业发展变化情况。

北京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燕国有青铜冶铸业,元代大都西山采煤业很发达,明代中叶特种工艺美术品驰名世界,明末清初京西煤窑发展到100多座。

北京近代工业起步较晚。清光绪九年(1883年)清政府在京西三家店创办神机营北京机器局,是北京最早的近代工业。其后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陆续办起一些近代工厂。

从近代工业出现到北京(平)解放,北京工业发展极其缓慢。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成本高,质量低,绝大多数工业原料、设备和日用消费品依靠外地供应和国外进口。

到1948年,全市虽有万余家工业户,但多数为手工生产,百人以上的工厂仅有石景山钢铁厂、北平发电所、门头沟煤矿、长辛店铁路工厂、琉璃河水泥厂、面粉厂等十几家,职工约有8.3万人,产值1.05亿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与发展生产。到1952年底,北京市工业总产值8.32亿元,比1949年增长3.9倍,生铁、原煤、水泥、棉布、面粉等都超过北京解放前产量。

1953年至1957年,北京市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北京工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建立新厂,挖掘原有企业潜力并逐步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北京暖气材料厂铸钢车间炼出第一炉商用钢,结束了北京工业“有铁无钢”的历史。从1958年开始,北京的经济建设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个时期出现大办工业高潮,基本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

北京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先后利用自制的单晶炉和硅单晶炉拉出了锗单晶和硅单晶,并相继研制成功锗和硅半导体管,成为北京发展半导体工业的先驱。1959年清华大学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小型模拟计算机,并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台经过正式鉴定的模拟电子计算机。

1958年起步的化学工业经过调整巩固,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门类。1961年到1965年初是调整时期。经过几年的调整,到1965年全市工业新产品和高质量产品有260多种,其中既有高、精、尖产品,又有吃、穿、用产品。

北京汽车工业从汽车修理业起步,逐步转向生产汽车配件,1958年开始试制井冈山牌小轿车和北京牌小轿车。1965年研制成功了BJ212吉普汽车,并投入生产,以后又生产了轻型载货汽车,逐步形成了北京汽车工业制造体系。

1966年到1970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生产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1969年,东方红炼油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首都钢铁公司初轧厂建成等等。1971年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北京工业从五六十年代以发展传统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逐步转变到发展新兴的工业为主。

电子工业、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塑料制品等工业部门开始迅速发展。经过建国以来20多年的建设,北京成为以钢铁、石油化工、机械、仪表为重点的,包括轻纺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的新兴工业基地。

到1977年,北京工业总产值完成169.22亿元,比1949年增长98倍。从70年代末到2000年,是北京工业改革开放,结构调整时期。这一时期,北京以改革为中心,以工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调整北京工业定位和经济增长模式,从建立现代化工业城市转变到发展适合首都经济的轨道上来,逐步改变以冶金、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局面。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环保、服装及装饰材料、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工艺品等都市型工业。北京工业进行了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三个方面的调整。

通过调整,北京市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轻工业比重上升。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722.78亿元。从1979至2000年,北京工业在进行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逐步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到2000年,北京工业已拥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全市独立核算工业资产总额为4612.73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2531.64亿元;实现利税256.11亿元;北京工业在全国工业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北京拥有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如首钢、燕化、联想、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同仁堂、燕京啤酒、星海钢琴等;北京工业出口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丰富,并尝试海外投资建立企业,发展海外企业。

更多精彩文章(可点击查看):

57段北京记忆,还原一个曾经有过的时光

98张航拍照片,俯瞰最原生态的北京城

中南海里什么样

稻香村糕点大全,112种总有一款适合你

93天,一个北京爷们儿的疫情日记

24幅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2016-2035)

“重名查询”系统,孩子取名可以参考

曾经的大兴县

曾经的大宣武

69幅老地图,看尽北京城市历史变迁

细数老北京那些个“八大”们

北京烤鸭趣谈(漫画版)

-欢迎关注或转发至朋友圈-

原标题:《地方文献丨《北京工业志·综合志》》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