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通道“她”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讲述贵州脱贫攻坚故事!

2020-05-22 21:20
贵州

5月22日上午8时15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开幕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丽平走上首场“代表通道”,在中外记者的镜头前,讲述传承苗绣,带领4000名妇女创业致富的故事。

全文来了!

一起看看石丽平在“代表通道”上讲述的

贵州脱贫攻坚故事↓↓↓

我的家乡是神奇古朴,苗族文化比较深厚的贵州松桃,它是全国5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近几年我的家乡攻克艰难,脱贫攻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我们的创业、还有我们的苗绣的发展,人民群众得到了幸福感。还有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松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迈上了小康之路。

我从2000年开始,用8年的时间突破了3万多里路,记录了苗绣的历史,收集苗绣资料。我作为松桃苗绣的第7代传承人,怎么把苗绣技艺发展好,传承好、运用好,我一直在思考。

2008年12月我组建了松桃苗绣团队,由3名绣娘发展到今天的4000多人,他们当中有下岗女工、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以我身上穿的苗绣“鸽子花”为载体,把我们的指尖记忆转化为指尖经济,我们的一朵朵“鸽子花”销往了67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鸽子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2006年6月,松桃苗绣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苗绣披肩。贵州图片库供图

我坚信“用是最好的发展,用是最好的传承”。我的姐妹们通过我的培训掌握了一名技能,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苗绣不单单是妇女的特点、特长,我们身边还有一个特殊的“绣爷”。他叫杨光荣,几年前因一次意外他高位截瘫。2017年他经过我们的培训,走进了我们的队伍,成了一名苗绣技师。我的身后像杨光荣这样运用苗绣脱贫致富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易地扶贫安置点育才社区鸟瞰图。贵州图片库供图

把指尖技艺转化为脱贫力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如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了大山,搬进了城里,和贵州188万易地扶贫搬迁户一样,迎来了新的生活。我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100个易地扶贫工坊,带动了我们的妇女从中得到了一门技艺,他们一针一线,去年绣出了6000多万元,带动了40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实现了搬得出、有就业,逐渐能致富。现在像松桃苗绣这样的技艺,在贵州已带动了50多万妇女就业。

铜仁市松桃县苗族绣娘正在进行刺绣。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丽 摄

在这里,我站在人民大会堂,为绣娘、绣爷代言,我的姐妹们看到我一定很高兴。我也诚挚的邀请大家去多彩贵州看一看,看看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分享我们脱贫致富后的喜悦。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2008年,石丽平在松桃老家创办了公司。经过多年努力,这个以鸽子花为品牌的松桃苗绣,从苗岭走向全国。“苗绣产品现在已经卖到美国、韩国、日本等67个国家。”石丽平无比自豪。

2019年,石丽平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此外,贵州民族手工艺“松桃苗绣”被列入世界教科文组织可持续生计项目、正式纳入文旅部“非遗+扶贫”重点支持范围。在她看来,这无疑是为“搭建民族文化传承的舞台”提供了又一次契机。通过“指尖上的技艺”带领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是她从未改变的“小目标”。

过去一年,石丽平在贵州黔东南、黔西南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十几个工坊,绣娘们通过计件加工、来料定做等方式,有的有了固定收入,有的实现了成功创业。

贵州省妇联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丨天眼新闻

编辑丨龙乙洁

责编丨李文娟

审核丨侯清华

往期回顾:

本公众号推文内容只为

传播正能量、好内容,服务于广大妇女群众

如有标注来源错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原标题:《【代表通道“她”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讲述贵州脱贫攻坚故事!》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