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把公共卫生等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王俊
2020-05-22 15:05
来源:澎湃新闻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民革中央获悉,民革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关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培养健康公共卫生习惯的提案”。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近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其传播速度之快、 覆盖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众前所未有,不仅暴露了部分民众对公共卫生意识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经验的缺乏,也对公众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提出了质疑和挑战。长久以来,我国民众爱热闹、喜扎堆、聚众混餐、猎奇饮食、浪费食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久治难愈。疫情暴发以后,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仍然出门不戴口罩,参加各种聚会活动,不仅增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更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传播感染风险。

民革中央指出,当前我们也看到,经此一“疫”,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公共卫生习惯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勤洗手、戴口罩、依次排队、保持间距、饮食分餐、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物资、禁食野生动物等形成了全民共识。为了持续发挥这种“重视”和“共识”的积极作用,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们认为,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着力培养健康的公共卫生习惯。

为此,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创造培养健康公共卫生习惯的支持性环境。

各地区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培养健康公共卫生习惯行动作为“讲文明、树新风”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依托健康中国行活动等平台,建设培 养健康公共卫生习惯的支持性环境。从保障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出发,示范引导群众养成不随地吐痰、勤洗手、戴口罩、依次排队、保持间距等健康卫生习惯,开展以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节约粮食、禁用野生动物等不清洁食物为主的文明餐桌行动,推行社会餐饮企业实行分餐制。把公共卫生、公共应急等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民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弘扬 建设机关新文化,充分发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示范文明生活方式、推广健康卫生习惯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党员干部、社会公众。总结推广各地在本次防疫科普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电视、报刊以及新媒体技术,通过挨家入户、流动宣传等灵活多样、接地气的方式,让老百姓“坐得住、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提升国民卫生素养。

二、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将培养健康公共卫生习惯纳入法治轨道。

公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习惯如果仅仅依靠道德约束,规则规范弹性空间太大就难有实效,需增强行为规范刚性,将一些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对于随地乱扔垃圾、吐痰等公共卫生不文明陋习,应明确具体惩戒标准。建议在地市层面的文明行为促进立法中,由各地的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针对市民反映最突出的若干公共卫生不文明陋习制定处罚措施,把惩戒标准公示给市民,明确违法的后果责任,并通过严格执法,切实解决“法不责众”问题。对于恶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等应受到刑法等法律惩罚的行为,加强执法和司法保障。通过持续努力,逐步将健康的公共卫生习惯内化为个人自觉,固化为社会 良好风尚。

三、动员社会力量,倡导践行文明生活方式和健康公共卫生习惯。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激发市场活力,在规范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支持各类公益慈善组织、行业学(协)会、社会团体、商业保险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全民公共卫生文明行为倡导行动。提升“社区”作为公共健康基本单元的服务能力,因势利导志愿者高涨的防疫热情和迫切的参与意愿,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针对民众文明生活方式和公共卫生习惯方面的需求,开发和推广类似“蚂蚁森林”的支持工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手机APP等信息技术,帮助群众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公共卫生习惯带来的益处和乐趣,提升相关产品和服务带来的获得感、乐趣感。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