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惇信路”更名为“武夷路”……

2020-05-06 02:27
上海

武夷路这条不到1800米的马路,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辟筑开始,已经走过九十多年的岁月,是一条充满历史,写尽沧桑的马路。想知道当初这条越界道路为什么叫“惇信路”?武夷路上有些怎样的建筑?当年的惇信路有些怎样的业态?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武夷路辟筑于1925年,时名惇信路(Tunsin Road)。东起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东至凯旋路。

惇信(TUNSIN)之名的由来

英国企业家John Swire于1866年赴 上海寻找投资机遇。长江流域的汽船航运潜力为其所重视,遂于伦敦注册成立太古轮船公司,负责在华地区的长江航运业务。1870年左右,太古轮船公司收购当时宣布破产的公正轮船公司,并获取其拥有的两艘旧汽船。其中之一的惇信号 (TUNSIN)汽船于1873年正式成为第一艘悬挂太古船旗航行于长江的船只。TUNSIN 路名即源自太古洋行的第一艘货运汽船之名。

TUNSIN

1925年,江浙军阀混战,工部局借口保护租界安全,再兴筑路事宜,修筑有凯旋路、林肯路、惇信路等十条道路,向西进一拓展筑路范围,并完善原罗别根系统区域内的道路路网。

惇信路筑路之前

惇信路北侧有一条小路,当时称为吕西纳路。1912年,当地乡绅于愚园路南忆定盘路(今江苏路),西一带修筑吕西纳路(今利西路)。后惇信路即位于吕西纳路南侧不远处。

1921年,瑞士总会于吕西纳路21 号落成开馆。俱乐部内网球场、射击场、保龄球场、酒吧、舞厅等各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是当时在沪的瑞士人(总计约150人)的重要娱乐活动场所。

1922年,匈牙利裔旅华建筑师邬达克于吕西纳路47号修建其于上海的第二处住所。后上海永安公司创办人之一郭标也住于邬达克宅邸附近。在惇信路修筑之前,因其贴邻租界的地理位置,该区域即是外商在越界筑路区所选的建造花园洋房的地方之一。

武夷路上的建筑风格

英国乡村别墅风格

西班牙式风格

文艺复兴风格

法国式风格

牛奶公司

1927年,惇信路145号为上海牛奶公司,为周边住户供应牛奶。1933年,惇信路大西路口附近另设有一牛奶厂。

跑马场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跑马是一项广受青睐的周末晨间活动。跑马的场地需要选在偏僻无人的马路。相比于较为拥挤的租界,惇信路所在的越界筑路区成为了当时很好的跑马活动场地。

Ascot Riding School 马术学校入口 门口即为惇信路

1938年,战事爆发第二年,惇信路沿路大量出售的土地变成了棺材库、各类工 厂,小商店,路上空地计划建设难民营。

为避战事,部分小规模牛奶棚于沪西一带设立临时农场,并主要集中于惇信路 一带。上海蓄植牛奶公司,丽园农场,生生牛奶公司均位于惇信路一带,为战时该区域提供了充足的乳制品供应。

惇信路上难民营

惇信路更名

1943年,惇信路更名为武夷路,取自福建省武夷山。武夷路之名即沿用至今。

义卖房屋

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大量难民涌入上海,上海居住房屋极度匮乏且建造住宅资金短缺。当时市政府决定采取建造义卖房屋的形式,发行奖券,公开摇奖,中奖者可得到一套房屋。发行奖券所得则可用于建设资金的短缺,进一步解决住房匮乏至问题。

房屋义卖计划决定后,即由地政局主持选购基地。经实地查勘公私土地10余处,最后选定定西路口、武夷路70号、78号(今227号)、中正西路(今延安西路)1503号、林森西路(今淮海西路)136号等5处土地,分别冠以忠义、孝义、仁义、礼义、信义之名。

武夷路上的孝义新村、仁义新村和礼义新村位置图

部分图片来源于区虹桥办

原标题:《1943年,“惇信路”更名为“武夷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