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能否超预期反弹?是否可申请成立民营经济改革试验区

罗知
2020-03-28 17:23
来源:澎湃新闻

一、湖北面临巨额经济损失

截至2020年3月23日,距离武汉封城已经整整两个月,这两个月来,湖北的经济基本停摆。2020年1月21日,湖北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实现生产总值是45828.31亿元,即每天生产的GDP为125.56亿。根据GDP核算方法(支出法),GDP等于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在停工期间,虽然为了保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和政府的行政功能,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还会维持在一个基本水平,但是湖北的固定资本投资和净出口应该基本停滞。停工两个月,湖北GDP的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二、根据SARS经验,疫情过后湖北经济不会出现超预期反弹

那么,湖北GDP的损失是否可以寄希望于疫情解除以后市场调节下消费和制造业的超预期反弹呢?笔者搜集了2003年香港和广东在SARS疫情前后各个行业的数据。

首先,看一看服务业。SARS疫情在6月份结束,香港零售业(图1)在7月份企稳,但并未出现超预期反弹。香港餐饮业虽然第3季度的增速较快(17.7%),但是第4季度并没有维持高速增长,增速回落到1.9%,且一直到2003年第4季度也没有回到上年同期的高值。香港的旅客量(图2)在5月份达到低谷,8月份恢复到1月的水平,9月份还出现了小幅下滑。

广东的情况也是类似。广东服务业2003年第1季度到第4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1.6%,9.4%,10.7%和11.4%。广东批发零售总额(图3)在4月份达到低谷,随后几个月都是缓慢上升,到9月才回到1月份的高点。广东的客运量、货运量(图4、图5)从2月份开始下降,6、7月份开始回升,但直到2003年11月都没有回到1月份的水平。

再来看制造业。与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在SARS疫情期间,广东和香港都没有大面积停工停产,所以制造业整体并没有发生下滑。广东39个制造业行业中,只有11个行业在2003年5月工业增加值发生了下滑,其中9个行业的下降幅度都不超过10%,这11个行业的产值下降总计仅4亿元左右。但是在2003年第3季度、第4季度,广东和香港的制造业也并没有出现超速增长的情况(图6和图7)。

综上,笔者认为:湖北的GDP损失是巨大的,而且不能寄希望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疫情之后出现超预期反弹,经济的恢复速度也会远慢于SARS。在制造业方面,不仅全国的需求端出现萎缩,而且我们调研发现(《疫情冲击下湖北省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2020-03-01,澎湃商学院),41%以上的企业反映市场被外省抢占,可以说湖北制造业的恢复前景并不乐观。服务业方面,根据SARS疫情的经验,在疫情结束后的两个季度,服务业只是恢复到前期正常水平甚至还不到前期正常水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面积更大、持续时间更长,需求端的损失更多。或许餐饮娱乐业在疫情结束之后会有一段时间增长较快,但是零售业的损失由于季节性因素是无法弥补的。再加上居民收入的下滑,预计后三个季度湖北服务业的恢复过程会比SARS期间缓慢。而出口方面,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加大。虽然湖北的出口产值不高,2019年为2489亿,但是很多企业都在出口产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上,预计也会受到不小影响。

三、湖北经济更大的风险在于民营经济和就业

在湖北GDP巨额损失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更大的隐患:湖北民营企业可能会有三成以上面临破产风险。3月1日,笔者参与撰写的《疫情冲击下湖北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与政策建议》中显示,绝大部分企业出现了生存困难,高达95.64%的企业认为疫情对经营的影响大或者非常大。在停工的情况下,57.59%的企业最多坚持3个月。对于疫情结束后企业的发展前景,53.23%的企业认为比较悲观。近日,笔者与武汉某区企业家协会的会长、十几位企业家联系,在交流过程中,大家都认为有三成以上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有较大的倒闭风险,这与我们2月的调研结果几乎是一致的。

湖北民营企业倒闭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全国层面上,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吸收的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是80%,而且这些劳动力大多属于低技能劳动力、社会的低收入人群。民营企业的倒闭风险如果难以控制,很有可能引发大面积失业和其他社会问题,一些低收入人群还有可能陷入贫困或者返贫,这对于湖北今年完成减贫目标也是很大的挑战。

近一周以来,就笔者在武汉某区发放调研问卷和企业访谈的结果来看,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不理想,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产能仅为去年同期的20%-30%。在笔者上周搜集的165份民营企业调研问卷中,只有14.55%的民营企业认为复工以后在3个月内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距离笔者上一次的调研问卷过去已经一个月了,民营企业在获得政策优惠和银行贷款方面仍然困难重重。虽然69.70%的民营企业享受到了社保优惠,但是只有21.21%和17.5%的民营企业分别享受了公积金缓缴和增值税减免政策,享受了其他优惠政策的企业比重都不到10%。金融方面,只有20.61%的民营企业享受了银行贷款及其优惠政策,但是获得新增贷款的企业比重只有1.21%,获得利息减免的企业比重只有2.42%。

四、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还是民营经济

2020年,湖北该如何稳经济、保民生,对此政府在短期能做什么呢?

首先,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拉动GDP。这些天,可以看到,湖北已经开始全面的抢投资、抢基建,准备把政府投资这一块的GDP损失抢出来。这是拉动GDP的一个有效方法。如果能够把停工期间的政府投资追回来,那么湖北GDP的损失有望缩小不少。

第二,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居民个税起征点、发放消费券、稳定物价、降低本地居购买汉产汽车购置税、举办大型市民活动等方法,提振消费,拉动GDP。

第三,在保障“房住不炒”的前提下,从供给侧适当松动房地产政策,包括:加快、加大湖北的旧城区改造的速度和面积;适度降低预售条件和预售资金监管留存比例;对于有发展潜力、有实力的房企,由于疫情因素导致的暂时流动性紧缺,给予金融上的支持,帮助房企渡过难关。

但笔者的想法是,光靠投资和刺激消费拉动GDP是远远不够的。湖北政府首先要明确2020年发展目标究竟是什么。李克强总理在3月12日说到“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笔者也认为,对于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湖北而言,今年的目标主要是稳就业、保民生和全面消除贫困,拉动GDP只是手段,并不是今年湖北的目标。而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其实就是保住湖北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稳则湖北就业稳、民生稳,民营经济稳则湖北经济稳。

目前,湖北省也出台了很多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包括《湖北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财税支持政策》《关于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这些政策都设计得很全面。但是,其中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很多政策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事后政策,企业只有在这次危机中生存下来,减税降费、社保公积金延期对他们才有意义,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现在的重点是怎么生存下来的问题;二是,很多政策落实效果较差。

因此,笔者认为,除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提振消费之外,湖北在2020年的工作重点还包括保中小企业生存和加强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实。具体建议包括:

1.保中小企业生存的第一条就是让中小企业尽快复工。目前,复工的大多是重点企业、保障企业以及他们的一级供应商,还有大量中小企业在等待复工中。政府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补贴每一个中小企业。只有让他们动起来,企业才有现金流、才能生存。当然,这也存在疫情防控风险和复工的平衡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在疫情还未结束前,聘请专家帮助民营企业设计统一的、标准的防疫流程、提供防疫物资、安排防疫指导,消除民营企业复工后的疫情隐患。

2.保中小企业的另一个关键,是增加企业现金流。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是盈利性商业机构,选择风险小、信息透明的企业进行放贷才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中小企业缺少抵押品、甚至没有清晰的账目、信息不透明,确实也难以拿到贷款。但是,政府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包括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协会,由政府资本、政府借款和发行债券作为资本金来源,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长期的贷款,并为中小企业向其他商业银行贷款提供融资担保和保险。也可以学习德国的复兴信贷银行(KFW),通过政府信用支持发行债券,获得低成本资金,再把资金批发给中小银行,中小银行联合政府的担保公司给中小企业贷款。

3.向中央政府申请中长期支持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具体包括:

(1)建议中央延长湖北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减免政策至2-3年,减收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减收湖北企业所得税2-3年,延长民营企业社保免缴期和公积金缓交期至12个月。

(2)在2-3年内对湖北给予重疫区过渡期财力补助,增加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加大湖北地方债券发行力度。

(3)通过金融扶持政策促进湖北民营企业投融资,包括增加信贷供给量、调整信贷结构、政府贴息贷款、支持湖北民营企业上市和发债等。

4.狠抓民营经济优惠政策的落实。

政府出台再好的政策,如果难以落实,那么对民营企业来说也就没有意义。各级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民营经济纾困小组,对民营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政策落实需要有监督、考核,落实不到位还需要有处罚。

最后,是否可以借此次机会,向国家申请成立“湖北民营经济改革试验区”。此次疫情一方面暴露了湖北民营企业的脆弱性,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民营企业对湖北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发展壮大湖北的民营经济,如何提高湖北民营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是政府在中长期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虽然,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得非常好,但是这种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道路在湖北不一定能走得通。湖北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事实上是全国中西部地区的普遍困难。湖北省或许可以抓住这次机遇,向国家申请民营经济改革试验区,走出一条内向型的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的新路。不是靠外贸出口推动,而是靠优良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制度,打造强大的民营资金安全网络、建立先进的民营经济生产模式和构建高效的民营经济创新体系。

(作者罗知为武汉大学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