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中国共享抗疫科学数据和信息做了这些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2020-03-26 12:13
来源:澎湃新闻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  国新网 图

3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新冠疫情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努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同时我们取得的成果也必须全人类共享,简单说,应该是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关于中国在保障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方面所做的工作,徐南平介绍了四个方面:

第一,分享基因组信息。我们分享的第一个基因组信息是在1月11号,特别强调这个时间实际上是第一时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信息的共享,全球各个国家才有条件开始病毒研究、药物开发和疫苗研究,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在共享数据方面,我们还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在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有一个平台叫“全球冠状病毒组学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第二个平台是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这两个平台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第二个平台,它的数据库已经为152个国家和地区的7.6万余访客提供了数据服务,下载文件超过400万份。同时,我也看到一些国内外专家,用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对病毒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发表了相当高水平的文章,这是我们在基因组信息共享方面的工作。

第二,搭建学术共享平台。我说一个细节,可能会体会到中国政府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决心。有一次我们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汇报科技攻关项目的进展情况时,国务院领导同志问了一句话,我们能不能在第一时间与国际社会和所有同行把这些信息共享起来,让这些成果在抗疫中发挥作用,争取少走弯路,并且提了两个建议,一个建议是能不能做一个数据平台,把成果集中起来展示,另外一个是我们能不能鼓励科学家和临床一线医生,把他们最有价值的成果用英文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出来,便于交流。按照这样的要求,我们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搭建了“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现在已经有99种期刊上线,论文和报告一共超过700多篇,浏览量已经超过230万次。在鼓励发表论文上,像柳叶刀、新英格兰杂志等四大主流医学杂志,还有综合性杂志SCIENCE、Nature、CELL等共七大期刊,中国科学家已经发表了54篇论文,供同行交流。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论文涉及到1099例的病例分析,中国疾控中心发表的文章涉及到7万多例的病例分析。

第三,构建交流机制。首先我们在WHO框架下有10个工作组,10个组我们全部参加了。据我所知,10个组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比如医科院动物所秦川研究员就参加了,她告诉我20天之内参加了4次会议,围绕动物模型与国际同行进行了相当深入的交流。二是通过我们的驻外科技参赞和各个政府、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很好的交流机制,开展视频会议和学术交流等等。三是非政府机构之间的交流,科学家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很多通过视频交流,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第四,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我们五大研究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国际合作的内容。同时,现在取得的一些成果,在对外援助上,我们有科技产品,有科研人员参与,还有我们研究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到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我们的技术服务。

徐南平表示,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中国科学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中国科学家在两个月时间内能取得这样一些成绩是努力奋斗的结果、拼搏的结果,也是汇集全球智慧和国际合作的结果。所以我感觉科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是非常自豪的。

    责任编辑: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