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企逐步复工,政策纾困仍需加强

罗知
2020-03-24 07:47
来源:澎湃新闻

3月10日,在武汉市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视频调度会议上,武汉市委领导强调“要在做好健康管理、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提前谋划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出台‘一对一、点对点’的支持政策措施,坚定社会各界信心,共同建设我们的城市、发展我们的城市、繁荣我们的城市”。

这是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时武汉“封城”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首次将“复产复工”的有关内容纳入到发布会中(湖北省在发布会上提及“复产复工”的日期为2020年3月9日)。

值得一提的是,3月10日之后,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的第2版、第3版甚至第4版均发生改版,将之前的“战疫”栏目全部改为“要闻”栏目,开始介绍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经济和社会情况。

这些都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近日的工作重点已经开始向经济转移,复工的春风吹进了武汉。

连续呼吁了多日的复工终于启动,笔者也十分兴奋地联系了数家企业,得知不少企业已经拿到了复工批文。好几位企业家接通电话的第一句就是:“罗老师,我的工厂3月11日已经复工了,我现在就住在工厂里”。隔着电话,都可以感受到企业家们脸上的喜悦。这些身家上亿的老板们,即使住在四面漏风的厂房里,还是那么开心。然而,在进行访谈后,笔者发现,这些首批复工的企业产能基本只有去年的20%-30%,而且面临着颇多困难:

第一,员工到岗仍然困难。截至3月20日,笔者访谈的数家企业都反映,企业到岗员工人数只有年前的三成左右。员工到岗难的原因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交通工具无法到岗。目前,湖北省政府规定,省内员工只需持有健康绿码和返岗证明,就可以在省内流动。但是,由于省内公共交通并没有恢复,员工只能通过点对点包车或者自驾两种方式返回武汉,导致大批员工特别是工人无法到岗。第二种原因则是部分员工不愿意到岗。一些企业反映,有员工害怕上班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有的企业指出,区里为了防疫需要,要求员工必须住在企业宿舍甚至企业厂房,员工们觉得生活不便,因此不愿意返岗。还有企业反映,幼儿园、中小学都没有开学,员工上班之后家里的小孩无人看管,导致他们上班意愿也不强。员工人数的不足,使得大部分开工的企业产能只有2019年的20%-30%。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不少企业家们对于这样的产能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焦虑。其中,一位企业家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员工到岗了,工资就必须要发。但是现在整个市场都是萎缩的,订单都没有多少,人来得越多,企业负担越重,所以现在这么多人手我觉得也够了”。

第二,用工成本难以负担。每次我问到企业(民营企业)的工资是否正常发放时,企业家们总是告诉我,由于停工期间财务和出纳都无法上班,因此停工期间的工资还未发放,不过工资是肯定要发的。但从和企业家的交谈中,我知道他们心里左右为难。一线的工人基本都是底薪加计件工资,工厂两个月没有开工,按道理只剩下很少的底薪。但是,好几位企业家表示,一线工人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收入低、负担重,如果两三个月拿不到多少薪水,生活很可能陷入困境。可是,让颗粒无收的民营企业给他们发放全额工资,很明显企业也难以承担。怎么解决?他们现在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

第三,贷款优惠难以享受。几位受采访的企业家都谈到了银行贷款的问题。大部分企业在2019年年底向银行申请了贷款,但是由于停工,银行的贷款搁在企业的账上基本没有起到任何用处。眼看到了还款日,银行给了民营企业两种选择:一是续贷,即先还后贷,这样能享受国家的优惠贷款利率;二是展期,即直接延长还款期限,但是要在国家法定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企业家们觉得这两种选择都难以接受。目前,企业刚刚复工,一些资金已经投入到生产中,想要续贷就必须先把资金抽出来还上,如果展期,那么不仅不能享受政府的贷款优惠,还要增加贷款成本,给本来就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

第四,物流成本大幅攀升。物流贵,几乎是每个受访企业家反映的问题。目前,湖北省境内的货运并没有恢复,企业能够选择的物流公司只有一两家。一家小型饮料厂前几天接到一笔订单,公司有存货原本可以接单,但是问了物流价格后,企业负责人就放弃了。一家汽配厂的负责人抱怨,他们近期发货的成本是去年同期的5倍。另一家大型工厂的负责人告诉我,由于员工不能到岗,客户的订单催得紧,他们只能花了100万的运费把模具运到江西的工厂去生产。100万的运费着实让人吃惊,但是企业家说现在能把市场保住就不错了,运费成本根本就不考虑了。在我看来,物流开通应该是比人员流动更加容易的事情,毕竟一辆大型卡车的载货可以高达30吨,只需要配备两位司机即可,再加上自动化的装卸货机器,无论是司机感染新冠肺炎或是传染他人的风险都很小,物流难以打通实在令人费解。一位企业家告诉我,目前有些省份在高速公路设卡,对货车司机的手机进行检查,通过查询手机中的定位系统,可以知道货车路线是否经过湖北。一经发现,就会要求司机隔离14天。这对于货车司机而言,意味着14天没有任何收入。因此,很多物流公司不愿意接湖北境内的订单。

第五,各类优惠政策办理速度仍然较慢。在2月底做的湖北企业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各类政府帮扶政策落实并不充分(《疫情冲击下湖北省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2020-03-01,澎湃商学院),因此我仍然十分关注各类政策的落实效果,想知道一个月之后政策落实效率是否提高。但是,一家在疫情期间一直没有停工的企业告诉我,到目前为止,企业只享受了国家规定的社保优惠政策,其他政策均未落实。他们的企业在2020年2月中旬就已经提交了政策优惠的申请,至今没有得到批复。这家企业还反映,很多省份通过金融机构已经给企业发放了第二轮的专项贷款,他们的企业符合条件同时也在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就申请了专项贷款,但现在仍没有消息。

第六,社区政策滞后于省市政策,加大企业复工难度。3月18日,武汉市出台规定:在本行政区内,返岗人员在汉所居住小区被评为“无疫情小区”的,凭湖北健康码“绿码”、本人身份证、企业返岗通知, 经查验后可驾车或步行出入小区上下班。但是很多企业反映,社区规定没有办理市内通行证的车辆(包括电动车)一律不得出入小区。社区政策明显落后于政府,导致很多企业的员工无法上班,一些企业不得已只能安排员工住在厂房,不仅生活不便,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食宿成本。

针对企业提到的这些困难,包括这几天搜集到的企业对政府的诉求,笔者认为,针对民营企业在复工中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改进:

1.尽快恢复物流和公共交通。省外的物流、省内的物流、地市之间的公共交通、市内的公共交通都需要逐步恢复,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用工成本,让员工可以正常到岗和上下班,保障企业恢复产能。

2.帮助民营企业分担停工期间的用工成本。民营企业的用工成本负担较大,停工2-3个月给企业造成的亏损,可能需要1-2年内消化。停工期间,企业如果还需要支付员工的全额工资确实负担太重。一方面,政府可以明确出台法规,在停工期间允许企业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协商工资。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退税、发放补贴甚至消费券的形式,帮助企业分担一部分用工成本。只有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熬过“冬天”,未来政府的GDP和税收才有保障。

3.提高执行各项优惠政策的办事效率。前期,由于严重的疫情,被挤兑的不仅仅是武汉的医疗资源,还有武汉的公共资源和行政资源。在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建议各级政府抽调人手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危机化解工作组,完善落实优惠政策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和部门协调,对民营企业优惠政策落实的效果实施监督、管理和考核。

4.加大对武汉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定向增加民营企业信贷供给量,优化供给结构,保障民营企业享受到国家提供的优惠贷款利率。多渠道激励武汉地方中小银行向民营企业增信。在央行和地方提供流动性支持基础上,由财政做出风险补偿,通过加强财政贴息支持、增加信贷支持、提高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等渠道减轻武汉本地中小银行的压力,激励武汉本地中小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5.进一步向中央申请政策,给予武汉民营企业1-2年期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目前,复工的企业其实只是武汉企业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民营企业何时能够复工尚不明确。随着停工时间的不断延长,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复工后的民营企业也需要国家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与其他政策相比,税收优惠政策的指向性强,便于量化,更容易精准定位扶持民营企业。建议武汉市政府向国家申请,在未来1-2年内,对武汉小规模纳税人继续实施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减免武汉民营企业所得税,延长企业亏算转结年限,减收武汉民营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延长社保和公积金的免缴、缓缴期。

(作者罗知为武汉大学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