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者|凌晨驾车送医护上班,一群民间志愿者的救与自救

澎湃新闻记者 薛莎莎 实习生 巩汉语
2020-02-14 16:53
来源:澎湃新闻

“这是一场毫无准备的袭击,我们都想做点什么。”带着这样的想法,武汉市汉阳区市民王炯和赵良(化名)自““封城””之日起,加入志愿者车队,穿梭于武汉及周边地市,接送医护人员、病人,运送各类紧缺物资。
与此同时,身在全国各地甚至远在海外的志愿者们,也纷纷行动起来。

朱科是湖北孝感人,陪妻子回河南开封过年的他时刻惦念着孝感疫情。他组织热心市民筹钱购买防护物资,分发给孝感市各医院及乡镇卫生院。

在上海读医学专业的吴勇(化名)在广西北海老家过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志愿者团队招募有医学背景的人,他立即加入。一个多星期以来,他常盯着手机,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或确诊的轻症患者线上提供专业的医学分析和建议。

“宜昌是家,怎么能不帮呢?”远在美国密西根州读博士的王晓雪是湖北宜昌人,疫情日益严重,她持续关注宜昌各医院防护物资紧缺问题,并和医院负责人对接,在美国募集物资后发往国内。

这些志愿者,他们身在四方,有着各种身份,在抗击疫情的当下,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心系湖北疫情的志愿者。

我在武汉做志愿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凌晨5点多,天还没亮,赵良已经起床,准备开车出发。有医生上班需要车送,前一晚,赵良已经和这位医生确定好上车点,赵良去接他上班。路上,赵良留意着微信“志愿者群”中的信息,看看是否还有人需要车。每趟行程,他都想尽可能的多载几个人。

赵良在运输物资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

今年30岁的赵良家住武汉市汉阳区,是地道的武汉人,对武汉有着很深的感情。一直在国外工作的他回家过年,没想到竟发生如此严重的疫情。

1月23日凌晨,武汉宣布”封城”,并停用公共交通。“肯定有很多医护人员没法上下班!”这样一想,赵良萌生了接送医护人员的想法。接着,他加入了志愿者微信群,找到了和他一样有此想法的人。

很多医护人员也加入微信群,他们有需求会发到群里,志愿者们看到就会呼应、联系、线下接送。

“有一次,我从早上5点多出发,一直到次日凌晨2点半,还有护士深夜赶往医院上班要用车。那天,我回到家已经凌晨4点了。第二天早上9点多又出发送人。”赵良称,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一个星期,“每个时间段都有医护人员需要接送,他们太辛苦了,他们才是拿命拼的一线工作者。”

除了接送医护人员,赵良还接了很多为医院运送物资的任务。“一跑就是一天,每天行程约400公里。”赵良常常忙得没时间吃饭,“饥一顿饱一顿”,他索性买了饼干、点心放在车上。

赵良发朋友圈称“终于搞定回家吃饭”。

有次,赵良刚把物资送到医院,得知医院食堂的厨师回家,没人给医护人员做饭,他把车上的“存粮”都给了医护人员,自己一点没留。“这没什么,都是小事儿。”赵良说。

被问及是否害怕感染,赵良爽朗地说,“我不知道身体能不能扛得住,但是我心里不害怕这个病毒。每天做好消毒、防护,没啥问题。”

从1月23日至今,赵良每晚近11点才回家休息。他坦言,“很累!但动力很足!疫情就发生在身边,最初做志愿者时,我都来不及想就加入了。”

和赵良一样,武汉市汉阳区39岁的王炯也是一名运输志愿者。“就像去打仗一样,总得有人上前。”王炯说。

王炯背后是一个近2000人的志愿者团队,他们自发形成,不计酬劳,穿梭于武汉及周边地市。

志愿者王炯在和医院工作人员交接物资 。

和王炯、赵良一样的武汉市民想为武汉做点什么,因为“这是救人,也是自救”。

王炯回忆,刚加入志愿者微信群时,群里只有50人。30分钟内,人数升至500人。两天内,4个微信群全满,人数升至2000人。王炯感慨万分,“这像一场众志成城的战争,我们都是集结而来的士兵。如果医护人员是上战场的人,我们做的就是保证弹药补给。”

就这样,志愿者车队在武汉跑起来,若周边仙桃、宜昌、荆门等地有需要,他们也去。

“志愿者是义务劳动,油耗和吃饭也是自费。”他称,有时候开车顾不上吃饭,有时找不到地方吃饭,常十几个小时吃不上饭。加入志愿者团队后,他担心给家人带来感染风险,便单独出去住。好在,家人都理解并支持他。

我在河南做志愿者:抗击疫情,我想做点什么

朱科是湖北孝感人,春节前陪妻子从孝感回河南开封过年的他,虽远在500公里之外,但惦记着孝感疫情。

除夕夜,朱科看到孝感疫情日益严重,“我能不能做点什么?”他这样寻思。

朱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将筹集的物资分发给卫生院。

当晚,他在当地网友群里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其他网友的呼应,大家讨论到凌晨2点决定,朱科负责和孝感各医院对接,核实医院是否缺防护物资、缺什么、缺多少。此外,另一行人收集网友自发的捐款,一行人协调货车,一行人购买防护装备,一行人负责发放。

“孝感市民很热心,听说要筹集物资,纷纷捐款。首笔捐款1.28万,第二笔捐款5.35万。”朱科介绍。

孝感热心市民给医护人员送去自家种的草莓。

此次募捐,朱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共筹集6.63万元,均用于购买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头套等防护物资,送往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孝感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

为确保捐款及物资落到实处,志愿者每次采购、发放物资,均留凭证并公示。

朱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筹集物资发放表

随着爱心互助群不断壮大,也有热心市民想改善医护人员伙食,送去自家生产的面包、蔬菜和水果等。

乡镇卫生院接收物资证明

“春节在家半个月,每天盯着手机看信息,忙个不停。”朱科表示,妻子和家人支持他,从未抱怨。

我在广西做志愿者:我为病人提供医学分析和建议

与湖北相距一千多公里的广西北海,志愿者吴勇心系疫情,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

吴勇是上海某高校医学专业研究生,春节前,他回到北海老家过年。在医院临床实践过的他在朋友圈看到某志愿者团队招募有医学背景的人。他想都没想就加入“组织”。

这是一个帮助武汉及周边地市抗击疫情的志愿者团队,主要为有新冠肺炎症状但一时没能就诊、确诊的轻症病人提供帮助;为需要用车的医护人员、物资协调车辆等。

时间久了,也常有无助的病人来咨询病情、寻求建议。团队负责人决定招募医学专业的志愿者,为病人提供线上帮助。吴勇成了其中一员。

他们组建了互助群,病人或家属把病历、医学影片或近期的临床表现发在群里,志愿者们在线解答疑问。

“我们主要给没住院的病人提供帮助,根据病人的情况给出饮食、氧疗或加强防护等方面建议,也会跟踪病情。”吴勇2月13日晚告诉澎湃新闻,如果病人病情严重,则建议立即住院,并由志愿者帮助联系床位。

最初,该志愿者团队只有一名医学生在线解答病人疑问,“从早到晚,忙不过来”。吴勇和其他几位医学生加入后,“忙不过来”的情况日益缓解。随着武汉各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寻求帮助的人也逐渐减少,“说明情况在改善,”吴勇说,“我是学医的,利用自己所学帮助他们,我做的事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在美国做志愿者:宜昌是家,怎能不帮

“我的一切都在这里,要加油,早点痊愈。”1月28日,远在美国密西根州读博士的王晓雪发了这样一则朋友圈。她是湖北宜昌人,听说武汉疫情后,她很是着急。

最初她因家人买不到口罩、不戴口罩出门而着急,随着宜昌疫情日益严重,她开始担心宜昌各医院的防护物资短缺问题。

虽远在美国,但王晓雪每天都关注国内新闻:全国确诊、疑似人数的变化;宜昌新增确诊病历数量以及宜昌各医院的求助信息。

“他们都缺成这样了,能不帮吗?”王晓雪2月12日晚告诉澎湃新闻,得知宜昌各医院缺物资时,她和几名同样关注宜昌疫情的朋友,自发建群,通过各种途径与医院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并一一核实每个医院缺什么,缺多少。

整理好这些信息,她向美国高校、北美宜昌同乡会以及北美捐赠组织求助,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扩散这些信息。她的求助得到了很多人呼应。

众人合力帮助下,他们募得一批批口罩、手套、消毒水、防护服、眼罩、面罩等,运往武汉和宜昌等地医院。

“宜昌很多医院还是很缺,有些医生用雨靴代替防护靴,也还很缺呼吸机。”她对宜昌物资紧缺的形势仍然担心。

“对口帮扶的福建省医疗队带去了三台呼吸机,刚刚美国援助团体也捐了三台,开心!但呼吸机还是不够,希望有人继续捐赠。”2月12日晚上9点多,王晓雪向澎湃新闻发来这则消息。从1月底至今,她一直忙于筹集物资之事,在她看来“宜昌是家,怎么能不帮?”

    责任编辑:徐笛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