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上海纪录片人不喧哗、自有声

2020-02-04 19:20
浙江

黄艳如 纪实人文频道

这是一座安静的城市,也是一座忙碌的城市。

疫情当前,上海高度重视,医院、社区、工厂各负其责、众志成城,疫情前线激战正酣、忙碌非凡。

而远离前线的你我,为了避免疫情扩散,自觉居家多日,这份安静的守护,在全民齐心抗击疫情的当下,同样勾成了一种宏大的背景声。

于是,上海安静了下来。

车辆少了、行人少了、聚会也少了,奔赴一线的“逆行者”却越来越多;夜幕降临,戴口罩的夜归人行色匆匆,送外卖的小哥还未休息,警察挺立的背影渐渐融入夜色,但总有一盏归家的灯,为他们亮到深夜……

这些饱含温情的画面,被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策划制作的短片《安静,也是一种守护》悉数记录了下来。1分30秒的时间里,短片透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特写,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平凡人的防疫心路,也看到了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伟力。

短片《安静,也是一种守护》上线时,正值上海迎来返城高峰,社会各界都在呼吁要“少出门,少聚集”,片中倡导的“做好自己,就是守住一切”“我爱上海”的理念获得了广泛认同,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传播效果良好,经“上海发布”推送后,更是社会反响如潮。

“真实启发思考,人文点亮生活。”通过真实影像的表达,促进社会各界达成联合防控疫情的共识,是纪录片人的责任。疫情当前,他们一直在行动!

安静,也是一种守护

眼下,不断变化的数字、态势严峻的疫情,牵动着千万颗心。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纪录片人能做些什么?

纪录片中心的几支节目制作团队,用信念、用温情、用纪录片人的职业精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短片《安静,也是一种守护》的制作方,是纪录片中心的范士广工作室。负责人范士广,作为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2》总导演之一,在医院长时间沉浸式地观察体验,让他对医疗、伦理、人性等问题有着更深的思考。

面对疫情,他主动联系上海市卫健委,和编导金翔一起在瑞金医院和虹桥机场拍摄了上海援鄂医疗队的培训、出征全过程。

在采访中,范士广告诉记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真实记录上海的抗疫故事,纪录片人不能缺席。武汉是前线,纪录片人也要守住自己的前线。

于是,为了记录疫情之下的上海,编导金翔从大年初二起就扛起相机、走上街头,在扫街中度过了整个春节假期。

拍摄过程中,最让他们动容的,是上海援鄂医疗队出征时的情景:

大年初四傍晚,上海的街道冷冷清清,但机场里却人声鼎沸,送行的队伍很长、很长。临出发前,一位女友抹着眼泪对男友医生说:“你一定要好好的。”一对夫妻在告别前红了眼眶、紧紧相拥。一位母亲医生俯下身子,对孩子关切叮嘱:“妈妈出差的日子里,你要听爸爸的话,寒假作业记得做完。”

点滴温暖、声声叮咛,发自肺腑,共同汇聚成一股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在寒冬中格外动人。

在范士广看来,疫情面前,面对手机里的信息轰炸,人心容易变得喧嚣浮躁,似乎没什么能轻易打动人,除了真实。

而他眼前的这群医生,就是真实的人——有着真实的困惑与突围,也有着真实的摇摆与坚守。“我们要警惕鸡汤式的宣传,不要一味廉价地歌颂医生多辛苦、多伟大,作为一名纪录片人,更重要的是从镜头中传递出医务工作者科学理性的处事态度。”

范士广和金翔在拍摄现场

下一步,范士广工作室计划推出一部新短片,聚焦赴鄂一周的上海医务工作者,透过上海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日日夜夜,速写下白衣天使们抗疫的真实身影。

短片的标题,带着温度:一周过去,你们在武汉还好吗?

为观众展现真实的“抗疫英雄”

在这场与疫情赛跑的战役里,不独范士广工作室,更多纪录片中心的节目制作团队,也纷纷加入到了真实记录“抗疫”故事的队伍中。

大年夜晚,在众人阖家团圆之际,郭静工作室的《火线救援》项目还在紧张地拍摄中,用镜头记录新招募的消防员在集训基地第一次过春节。此次,善于展现人心的郭静导演将镜头对准消防队员,用长周期、蹲守式的拍摄手法,记录下消防员们时刻待命、负重奔跑、读秒登楼、紧急救援的真实故事,为观众展现一个个真实的“烈火英雄”。

由于疫情的发展,之后导演组暂停了在消防队和新训团的拍摄。目前,郭静工作室正在积极与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进行沟通,争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现阶段继续进行拍摄工作,记录下消防员们在特殊时期为守护城市安全付出的努力。

郭静工作室成员合影

春节期间,陈蕾工作室的团队成员来到上海最繁忙的道口沪渝高速公路汾湖检测点进行拍摄。导演李正强、摄影张小米、录音肖涵将镜头对准了奋战在上海主要高速道口、交通枢纽等一线工作岗位上的普通人,为默默付出、抗击疫情的先锋们点赞。

陈蕾工作室成员在拍摄现场

面对疫情,李霞工作室的导演周倩深入五里桥街道跟拍社区一线防疫人员,记录社区防控的各项工作。导演詹佳骏在卫健委和新闻办合署办公的地方蹲守采访,夜晚和工作人员下榻同一宾馆,便于及时追访疫情。外地员工孙闯提前结束休假回沪工作,他用镜头记录下口罩、消毒水等重点医疗物资从“分配额度、运输配送、门店分装到市民购买”的各个环节,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在防疫工作上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李霞工作室成员在拍摄现场

秦博工作室的编导张涛、蒋逸哲,摄像黄日华,录音师赵景岩在春节来到瑞金医院急诊大楼拍摄,展现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勇气和担当。

秦博工作室成员在拍摄现场

胡茜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也积极行动起来,摄像常无忌、录音黄百寒、灯光师虞晨在春节来到社区,记录下社区防控保障的各项工作。

胡茜工作室成员在拍摄现场

潘德祥工作室的编导姜涛、摄像贾鑫来到上海赴鄂医疗队护士的家中,采访其卧病在床的家人,挖掘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展现白衣天使们的医者担当和无私奉献。编导董路翔则来到临汾街道,实地拍摄社区口罩的发放情况。

潘德祥工作室成员在拍摄现场

另外,纪录片中心还在积极策划和融媒体中心合作拍摄上海抗击疫情纪录片,目前已策划了数个选题。

奉上兼具新意与暖意的文化年货

紧密结合疫情防控最新变化,纪录片中心总编室、品牌部等职能部门员工,同样放弃休假、坚守岗位,以耐心、细心和巧心为观众奉上了兼具新意与暖意的文化年货。

在节目编播上,纪录片中心进行了版面调整,为部分医疗科普类纪录片开通“绿色通道”,为观众释疑解惑,广泛普及防疫知识。编排专员陶勤冶在春节期间连续加班三天,完成了紧张的版面调整。插播《急诊室故事》第一二季、《本草中华》《探索未知》之《杀手病毒》和《科比:与“神”为敌》系列科普纪录片,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也可以饱览丰富精彩的文化年货。

疫情当前,纪录片中心和《可凡倾听》栏目积极沟通,将在2月8日推出特别节目——“中国人活得有气势”。通过文艺界人士的影响力,传递给大家正能量满满的“中国气势”。《可凡倾听》将邀请众嘉宾,手写下对一线医护人员的祝福,为他们加油鼓劲,也助力舒缓社会焦虑氛围,万众一心抗击病毒。

此外,纪实人文频道还积极排播了由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东方卫视中心制作的系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公益宣传片,全天多次滚动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呼吁禁食野生动物、禁止野生动物买卖交易的当下,纪录片中心与野生救援协会积极联络,拟排播系列呼吁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禁止野生动物买卖的公益宣传片,提升民众对野生动物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态度。

在节目宣传上,纪录片中心的宣传团队与编辑团队群策群力、协同合作,完成了密集的节目制作、编播和宣传任务。宣传主管应姗珺进行反复的选题修改和宣传情况汇总,编辑孙敏、刘元犇、张莹一接到任务,立马奔赴单位进行紧张的节目制作。其中,刘元犇刚从外地返沪,就一头扎入编辑机房,通宵达旦编辑完成了《科比:与“神”为敌》的特别节目。面对每天密集的宣传片编播任务,宣传片管理专员吴人豪高烧39度,在家隔离,后期制作专员裘渊超驰援补位,保障播出任务。

纪录片中心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追踪热点,推荐纪录片、人文艺术内容,宣传节目播出,陪伴观众、网友在家过年。

除了完成本频道的编播任务,纪录片中心的总编室还勇挑重担,为兄弟单位提供了《可凡倾听》《纪录片编辑室》等十八天的精彩纪实类节目。

春节期间,阴雨连绵,随着“流浪”太阳的回归,阴霾渐渐驱散。而比冬日阳光更温暖的,是我们身边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力量。

纪录片人,正在通过观察、描摹、记录和坚守,让我们看到了疫情前线的那些大智大勇者,也看到了更多小人物的“防疫”心路。他们的一言一行,可能并非感天动地,但点滴温暖、发自肺腑,同样汇聚成一股抗疫的正能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好向善前行。

不喧哗,自有声,是纪录片人的境界。疫情当前,他们一直在路上!

文 | 黄艳如

(素材来源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