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暗香浮动赏梅韵

2020-01-22 16:27
上海

日本奈良古寺法隆寺里有一颗梅树,那年去时,青梅刚成,玲珑可爱。一弯梅酒入口,交融蒸馏的烈与水果的柔,若醉。梅,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明《群芳谱》里记载梅花品种有19种之多。沪静安雕塑公园里有梅园,每年寒冬繁花尽,梅花放,廊壁雕刻《梅花喜神谱》,暗香浮动中赏梅观谱,乐事一桩。

魔宝摄于日本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若说十二花神,正月正巧也是梅花当令,至于这梅花神,民间给了梅妃,梅妃其原名江采苹,甚得唐玄宗宠爱,吹白玉笛,作 《惊鸿舞》,可谓一舞动天下,引来后世几多效仿,因其酷爱梅花,故为梅妃。

梅花之美,因其刚有傲雪凌霜,柔有幽香瑰丽,有风骨有情怀,满足了文人的所有想象,梅妻鹤子一时也传为佳话,此乃老生常谈,不再赘述。

清康熙 素三彩林和靖像
观复博物馆藏

梅在中国入食,已有三千多年,安阳殷墟的商代铜鼎中就发现有梅核。小时候吃过一种梅花糕,以面粉做成梅花的形状,中间加以细豆沙,冬天的时候,暖暖甜甜的味道,至今难忘,现在沪上少见,大约在一些古镇景点也会有。话说这江南吃食是不是都得和乾隆扯上点关系,说这话是因为若你去百度“梅花糕”,依旧是乾隆下江南的命名梗。


北宋 青白釉缠枝花卉纹梅瓶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梅花之香,悠然浮动,清清浅浅,疏影清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初中时,爱起笔名,记得有一好友,起名疏影,即是取自此诗,当时就觉得这名真好,婷婷绰约,见字如面。

 

梅花之美,须以适当的花器相配之,故古来,凡以瓶插梅者,不拘形制,皆可称梅瓶,然清末民初时,梅瓶有了一个专属器型: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这个名和物的对应出自于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在宋代则名号众多,“经瓶”、“京瓶”、“酒经”、“劝酒瓶”。经瓶之名,除了与宋代的讲筵制度有关外,宿白先生认为:“南北为经,可训为修长,亦正与修腹相应。”且宿白先生在《白沙宋墓》里认为其一号宋墓壁画所描绘的三处高瓶就是“经瓶”,并说“此种类型的高瓶,是当时我国北方自河南以北,包括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乃至东北、内蒙一带民间流行的一种器物,瓷胎者俗称梅瓶......缸胎者多出河北、内蒙,俗称鸡腿罈。”

经瓶流行于北方,一则是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喜欢饮酒这一常态,一则是盛酒器由唐入宋有一个从升斗到酒瓶这一用具形式的转变,当宋室南迁后,南方窑系也开始大量烧制经瓶,如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等,所以这也是我们去看景德镇窑的影青梅瓶大多属南宋的原因之一。

如果从宋辽金壁画的内容来区别经瓶的作用,可分为“燕饮”、“送礼”、“厨事”三种,其中“燕饮”类经瓶摆放位置有两种,一种是放在桌面上,一种是放于桌下,或插入瓶座,根据摆放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功能上也有劝饮的作用。

 

即便只是梅瓶一种器形,它的细节也是不同的,如果总说各朝代之感觉,宋是挺拔高雅,元为粗狂豪放,明有雄健稳重,清则奇巧秀美。以宋为例,北方普遍偏高,身形修长高大,南方普遍矮小。器身曲线姿态也不太一样,任何一个位置的弧度变化都变使梅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分类圆弧肩、方折肩、圆折肩,其中以圆弧肩为多,而圆弧肩的曲线又可细分为平出、斜出、抛出这几种伸展方式。


从上至下:
北宋 青白釉缠枝花卉纹梅瓶
北宋 定窑紫釉全素大梅瓶 
金代 钧窑天青釉玫瑰紫斑梅瓶
南宋 吉州窑海浪水鸟纹梅瓶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而梅瓶的口,虽总称小口,却也有很多的形态变化,以馆藏宋金梅瓶为例可以看到,各个窑口也有不同的区别。

寒冬时节,宜雪。红梅配白雪,此时,脑中突然浮现的是《红楼梦》书中第五十回,众人联句之后,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此一景美仑美奂,至今难忘。

清道光 粉彩梅花纹碗一对
观复博物馆藏

参考资料:

《宋代梅瓶研究》陆军

《中国古代陶瓷梅瓶造型与装饰研究》邹玉雪

作者:观复魔宝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更多观复博物馆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复博物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