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问题柏林峰会:是和平进程第一步还是又一次无疾而终?
1月19日,利比亚问题柏林峰会在德国总理府正式开幕。德、法、英、美等12个国家及联合国、欧盟、非盟、阿盟的领导人或高级代表均出席了此次会议。利比亚冲突的当事双方——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总理萨拉杰和反对派“国民军”将领哈夫塔尔也受主办方德国邀请抵达柏林。
自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陷入持续动荡。2014年,利比亚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分别由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和联合国支持下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所控制。法国、俄罗斯与埃及、阿联酋、沙特等主要的阿拉伯国家都公开支持哈夫塔尔,土耳其、卡塔尔则与意大利一道支持民族团结政府。
利比亚危机爆发以来,巴黎、罗马、阿布扎比、莫斯科……解决争端的国际会议已在不同地点召开过数次,而每次会议均成果寥寥,达成的协议也很少被切实遵守。2020年初,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首柏林,空前的规模展示了德国在解决国际危机冲突上的勃勃雄心。然而,这场会议将直接影响利比亚和平进程,还是沿袭数次“和会”无疾而终的老路?答案还是未知。
沉默的调解者:以前的“逃兵”变得雄心勃勃
在柏林峰会期间一张与会者合影中,身着蓝色西装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面带微笑,双手端在胸前,站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俄罗斯总统普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一众重量级人物的最中间,成了人群中唯一一抹亮色,也展示了一种公正“斡旋者”的姿态。
这一瞬间德国的形象,与利比亚危机爆发之初已大不相同。
2011年,联合国1973号决议提出在利比亚上空设置禁飞区,并表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利比亚平民不受卡扎菲政府军的攻击,英、法、美主导下,该决议获得通过。彼时的德国却跟随俄罗斯投了弃权票——这也让主张积极干预的西方盟友与之“翻脸”。
“从德国当时投弃权票的事情已经说明,在利比亚问题上德国可以说当了‘逃兵’,(德国)是逃避的,是不作为的。”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指出, “但现在,(德国)一下子变得积极了。第一个原因,这是德国去改变自己的一个契机,改变当时不愿意承担责任的负面形象。”
德国近日在调解利比亚问题上已做出不少努力,背后的雄心似乎昭然若揭。
2020年开年,国际重磅事件的井喷始于美国针对伊朗高级军事指挥官苏莱曼尼的一次“斩首行动”。 就在美伊对峙引发的中东新一轮动荡下,1月11日,默克尔到访莫斯科,与普京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除了热点问题伊朗,还包括敦促俄罗斯与土耳其就利比亚问题达成和解。24日,默克尔还将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布尔会面,拟再谈利比亚问题。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德国素有“冲突管理者”之称,柏林时常是国际对话举行的场所。据“德国之声”报道,无论是索马里、哥伦比亚、突尼斯还是乌克兰的和平进程谈判,背后其实都有德国的影子,但德国一贯倾向于采用“沉默”的方式,而这些努力并未能带来很好的反响。
“在国际危机冲突上,德国虽然整体实力上有所减弱,但是默克尔政府想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方面的意向还是比较明确的。”郑春荣也表示。
默克尔的努力,确实收获了一定成功。在柏林峰会之前,很少有过规模如此大、规格如此高的利比亚问题和谈。据半岛电视台报道,柏林峰会通过了一份包含55点成果的文件,其中强调了武器禁运、解散民兵组织、外国撤军及重返政治进程等问题。另外,哈夫塔尔及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也表示,愿意尽快派代表前往日内瓦就实现和平的具体方案展开会谈。
“今天在柏林,(联合国)会员国,以及地区和国际组织一同发出了强烈信号,表明我们完全致力于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我希望,今天作出的承诺能够为持久解决利比亚危机创造条件。”在柏林峰会闭幕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肯定了这次峰会的成果,并且对默克尔及德国政府的努力“深表谢意”。
柏林之后,利比亚危机向何处去?
虽然对柏林峰会成果积极评价不少,但值得玩味的一幕是,在这场有关利比亚局势的多边谈判中,利比亚直接的冲突双方却仍未能出现在谈判的圆桌上,也缺席了那张与会各方的“全家福”。
据“德国之声”报道,在峰会开幕前,默克尔分别会见了哈夫塔尔和萨拉杰,双方表示不同时出现在峰会现场。《纽约时报》则援引不具名官员消息称,哈夫塔尔19日一度突然离开柏林总理府回到酒店,不愿回到会场。
更让人惊诧的是,就在各国政要聚首柏林的几乎同一时间,效忠哈夫塔尔的部队宣布关闭利比亚的一条输油管道,并停止了其控制下港口的原油出口,利比亚的石油输出恐遭遇停摆。
利比亚混战持续至第9个年头,哈夫塔尔在军事上已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占据了利比亚全境的绝大部地区,控制了除的黎波里、米苏拉塔之外几乎所有重要城市,也“死守”着利比亚的战略资源——石油。据《金融时报》报道,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NOC)称,利比亚近几个月的石油产量约每日120万桶,几乎所有油田都被“国民军”掌控。
联合国一直呼吁外国停止干预利比亚问题,敦促利比亚内战双方直接对话。但土耳其近日做出的出兵利比亚的决定让各方再起争执,外国干预非但没有减少,反有升级之势。
“域外大国尽管表面上支持武器禁运和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争端,但不排除在背后谋求私利,继续培养代理人,争夺势力范围,利比亚冲突的长期化和代理人化的局面短期内恐难打破。”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多年来,利比亚冲突双方之所以难以坐在一张谈判桌上,在于二者之间的矛盾实在难以调和。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领导层与穆斯林兄弟会有密切联系,而哈夫塔尔恰恰是反对政治伊斯兰(编注:政治伊斯兰的核心特征是强烈主张以《古兰经》、“圣训”等伊斯兰基本原则去批判现实和改良社会,在伊斯兰教基本原则指导下积极参政)的先锋。这也让一向忌惮穆兄会势力的埃及、阿联酋、沙特等国家支持哈夫塔尔“国民军”与之对立。
“从地区国家来说,实际上是利比亚的世俗力量和伊斯兰力量的矛盾,某种程度上也是土耳其跟沙特近几年来围绕穆兄会力量博弈的一个矛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也表示,尽管柏林峰会通过了55点成果文件,但通过这种文件,确实无法让这种矛盾根源消除。
不过,这并不代表僵局无法打破,叙利亚问题就是一个例证。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土耳其与俄罗斯高层在叙利亚、利比亚问题上的接触与协调越来越频繁。
“过去俄罗斯跟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也有矛盾,但又能够进行妥协。未来利比亚的局势,可能更多是取决于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协调)。”刘中民表示,“他们是分别支持代理人‘死磕’下去,还是达成一定的妥协,就比较关键了。”
另一方面,能否避免让这份55点成果文件再次成为“一纸空文”,有效推动利比亚问题的和平解决,还需要一种具体的监督机制。
“下一步需要讨论的,可能是停火由谁去监督,在欧盟层面,是不是要欧洲派出干预部队或维和部队,(德国)联邦国防军是不是会参与?”郑春荣分析认为,“柏林峰会至少是利比亚漫长和平进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之后相关行为体是否能继续跟进这些措施,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