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刘海粟欧游带来了什么:上海三大展勾勒其艺术实践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20-01-16 07:33
来源:澎湃新闻

 “搏全身之力以赴之,使吾国文化辉耀于群星间。”这是刘海粟《欧游随笔》所写,是他欧游之感悟,也可看作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2020年,恰逢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1月15日,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成立25周年纪念特展,此次纪念特展由“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刘海粟文献展”和“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组成,均以藏品和文献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梳理刘海粟的壮丽一生。

刘海粟在早期历时31个月的欧游中,系统学习了欧洲的艺术教育体系。同时将中国艺术理论也传递到欧洲。其后的欧游中,又将中国现代艺术介绍到欧洲。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从1995年在上海虹桥开放区开馆,到迁址延安西路,一直延续着刘海粟的追求,并树立了多个品牌,其中“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等秉承了海老广交朋友的性情,在21世纪拓宽刘海粟的“朋友圈”。

刘海粟、刘抗、张澄江等在卢森堡博物馆前合影,1929年。新加坡刘抗家庭供图

在这三个展览中,最大型的是“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展览以时间顺序梳理了从1926年9月12日接教育部之命委派欧游,至1935年6月25日第二次归国的点滴,清晰解读了刘海粟首次欧游学习和吸收西方美术、以及再次欧游将中国当时的艺术带到欧洲之历程。

刘海粟摹米勒《拾穗者》,1929年于巴黎

刘海粟首次欧游:31个月、300件作品

1929年2月9日,在经历漫长的“准备”之后,刘海粟终于踏上了史芬斯号邮轮,于3 月15日抵达马赛港,再转乘火车,次日抵巴黎,开始了欧洲之旅。1931 年8月14日,刘海粟奉教育部电促,携夫人离开巴黎归国,9月18日抵达上海。

在展览中,美术馆梳理了刘海粟首次欧游的路线、时间点,并以一组数据直接表达了刘海粟几乎一刻不歇的首次欧游。

刘海粟首次欧游路线示意图

在31个月的时间中,刘海粟主要途径法国、瑞士、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6个国家的11座城市、参观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等16处美术博物馆,临摹名作,写生作画,完成300余幅作品。期间还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应邀演讲《谢赫的六法论》,并成功举办个展,组织2个美术社团。其作品《卢森堡之雪》被法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展览首先展出了刘海粟在卢浮宫等博物馆的临摹作品《拾穗者》、《裴西芭的出浴》、《但丁与维齐尔》等。

刘海粟临伦勃朗《裴西芭的出浴》,1929年于巴黎

虽然他自己在谈到临画时轻描淡写,但傅雷在《刘海粟》一文中描绘了一个非常具体而生动的画面,体现了他的“力学苦学”:

“我有时在午后一两点钟到他寓所去,海粟刚从卢浮宫临画回来,一进门就和我谈他当日的工作,谈伦勃朗的用色的复杂,人体的坚实……以及一切画面上的新发现。半小时后刘夫人从内面盥洗室端出一锅开水,几片面包,一碟冷菜,我才知道他还没吃过饭,而是为了“物质的压迫”连“东方饭票”的中国馆子里的定价菜也吃不起了。”

这种临摹西方经典绘画作品的劲头也正式刘海粟欧游的初衷之一:“抱定主义埋头用几年苦功,一心执笔作画。”

刘海粟《临塞尚蓝花瓶》,巴黎,年代不详

重视临摹也是刘海粟一贯的主张。他认为临摹“是研究古人作品的一种手段”,从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古大家的技法上的奥秘”,作为中国人临摹西方大师的作品,也是一种“间接欣赏西洋名画”的工作。

刘海粟的这种“艺术朝圣者”的姿态,不仅仅表现在满腔热情的临摹上,同时也表现在孜孜不倦的写生中。在看展的过程中,也似乎跟随90年前刘海粟的脚步,去到欧洲一座座城、遇到不同的人、看各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1930年2月,刘海粟临摹柯罗的油画《珍珠少女》

展览尤其特别之处是作为时间轴的文献梳理,在一些时间点上配合馆藏的作品展示,让文字在画面上复活。比如,1930年2月,刘海粟临摹柯罗的油画《珍珠少女》,同月在巴黎和何香凝合作中国画《松竹梅三友图》。5月30日,遇意大利画家萨龙夫妇及旅法中国画家常玉于歌巴尔咖啡馆。当晚10时,同颜文梁、孙福熙、杨秀涛,由里昂车站乘快车往意大利。6月,在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参观研究文艺复兴期之绘画、雕刻、建筑的主要作品。在佛罗伦萨作油画《翡冷翠》,其中提及的《珍珠少女》、《松竹梅三友图》、以及《翡冷翠》的馆藏原件就在对应的时间点处展出,让人身临其境。

刘海粟,《翡冷翠》,1930年于佛罗伦萨

刘海粟、何香凝,《松竹梅三友图》,1930年于巴黎

从博物馆临摹到写生,也可以看出刘海粟风格的变化,西方传统油画的明暗法到印象派以有限的笔触和色彩捕捉风景。其写生作品可以明显看到莫奈、雷诺阿、梵高等印象派画家的影子。而事实上,刘海粟历时31个月的欧游,从欧洲古代文明、文艺复兴、印象派一直看到马蒂斯,并也学习了欧洲的艺术教育体系。同时刘海粟1931年3月19日还在法兰克福大学演讲了《谢赫的六法论》,将中国艺术理论也传递到欧洲。

刘海粟,《早璨》,1930年于巴黎

巴黎大学教授赖鲁阿高度赞扬刘海粟在中、西画之间做了很好的“沟通与融合”。称其不但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锋,即于欧洲艺坛,亦是一支生力军。

刘海粟,《巴黎圣母院夕照》,1931年于巴黎

然而,刘海粟之女刘蟾在提及其父的首次欧游时,却提及了1929年6月20日,刘海粟在巴黎大皇宫参观了一场日本大型美术展览会,称“装饰辉煌矞丽,而内容干枯,设色取材,均自我出,居然以之横行宇内,自尊高于大地者也。五千年文化之吾国,反寂然无闻,独生冥想,怃然若失!”这也让刘海粟萌生要竭力向西方推荐中华文化的决心。

中华书局出版的仿宋版《谢赫六法》

第二次欧游:将中国现代艺术带到欧洲

1931年9月18日,刘海粟返抵上海。归国后撰《东归后告国人书》,汇报欧游考察情况,提出建立国家博物馆、设立国家美术馆、改善美术学校学制等关于改善中国艺术设施之“刍献”。并整饬上海美专校务,改音乐系为主副科制,并恢复雕塑系;中国画、西洋画、图案及艺术教育各系亦多改进,并举行欧游作品展览会,梳理其在欧洲的所见所感。徐志摩称“海翁此行,所得当可比玄奘之于西土。”

1932年10月16日,《上海画报》刘海粟欧游作品展特刊

在此期间,刘海粟也与蔡元培、叶恭绰等筹备举行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并通过筹委会推荐通信征得260人的现代精品400余幅,近代名作100幅赴德国展出。

1933年11月14日,刘海粟携带展品乘意大利邮船“康丁凡特”号启程赴德。这也开启了他的第二次欧游——这一次他肩负重大使命,全权负责中德两国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将中国现代艺术带到欧洲。

为“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精印的《中国现代名画》

从展览梳理的时间线可见,刘海粟一到德国便与相关人员沟通展览事宜,最终“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于1934年1月20日在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院开幕。德国教育部长、外交部长等及各国驻德大使等3000余人出席,为当时欧洲艺坛最大之盛观。展览展出作品230幅,并精印《中国现代名画》,附以中国画派一文,在开幕时分赠德国各机关及学者。

刘海粟在柏林讲学

展览期间柏林也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刘海粟在普鲁士美术院演讲《中国画派之变迁》;在柏林大学东方语言学校演讲《何谓气韵》,并即席挥毫。德国东方艺术会会长佐尔法也以《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为题演讲。在德国,除了在普鲁士美术院外,展览还在汉堡美术院、杜塞尔多夫美术院等地举行。

展览取得极大成功,各国政府纷纷发出邀请,及至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瑞士日内瓦等地。展览的成功举办让这位艺术使者所到之处,倍受关注。

刘海粟第二次欧游路线示意图

刘海粟的第二次欧游期间的时间表看可谓马不停蹄、日程满满,他此行播扬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把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生动而广泛地向国外介绍、宣传,也让欧洲了解了中国当时的艺术。

刘海粟在柏林讲学

第二次欧游,从1933年11月14日至1935年6月25日,历时15个月,刘海粟途径11个城市,巡展11场,演讲8场,创作20余幅,并举办了一场个展,发表艺术评论和出版著作若干。

刘海粟1935年出版的《十九世纪法兰西的美术》和《欧游随笔》

两次欧游,刘海粟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声望空前。展览也展示了这位在20世纪初即标榜“自我表现”、以“艺术叛徒”自居的现代画家,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不仅探得“宝山”,而且诚如他自己所说:“搏全身之力以赴之,使吾国文化辉耀于群星间。”

刘海粟,《威士敏斯达落日》,1935年 创作于伦敦

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刘海粟两次东渡日本,两次欧游,考察美术与各国著名艺术家交游论艺。折射到绘画中,则是刘海粟以中国画的角度来学习、创造油画,并将两者融会贯通。在美术馆6楼展出的“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可清晰地看到其风格的变化,1935年,刘海粟第三次上黄山,其油画就带有印象派的影子。

“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展览现场

如果说“二次欧游”和“十上黄山”是刘海粟艺术和人生历程的一个切片。那么美术馆三楼的“沧海一粟、壮丽一生——刘海粟文献展”则以文献的形式呈现了刘海粟先生作为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的一生。

“沧海一粟、壮丽一生——刘海粟文献展” 展览现场

刘海粟文献展中专门向收藏家陈利借得十七年前他拍得的刘海粟1923年所作《九溪十八涧》放在入口正面的显要位置,这张画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极有地位,也是刘海粟一生的名作之一。画上的诗塘部分有黄炎培、蔡元培、张君励、郭沫若四人题字,其中郭沫若即兴创作并题的“艺术叛徒胆量大”一诗影响极大。

刘海粟1923年所作《九溪十八涧》

如今,距离刘海粟的首次欧游已经有90年了,在网络极其发达的当下,文化交流和碰撞变得更加频繁而便捷,但其中依旧有90年前,中国美术留学生(游学)和先驱者的影子,他们接受西方古典主义美术和现实主义美术,也带回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从而开拓、创新、融通,在形式上、观念上、思想上为中国美术尤其传统绘画注入新的血液。“我们不应该将历史抛弃,先要看清前人的做法,借鉴他们的经验,这是创新的基础,继而去研究现代语境下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说,“这种基于历史生发而来的展览,也会未来刘海粟美术馆的一个关注点。”

“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