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做点啥?越来越多的体育地标让运动成为主题

宋一聪
2020-01-10 12:10
来源:澎湃新闻

周末吃吃逛逛玩玩的休闲模式或许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对于不少愈发重视健康和身材的上海人来说,“运动”正渐渐成为闲暇时间的第一主题。去健身房甩战绳、去世纪公园跑步、或者去佘山脚下骑自行车,用汗水换回更加精力充沛的一天,这种度周末的方式已经成为许多上海人乃至上海家庭的新时尚。另一方面,随着许多新运动场馆和公园的陆续建设完成,观看一场世界水准的比赛,甚至亲身体验世界水准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都已经成为可选项。下面这些顶级运动场馆,有的还在建设中,有的已经建设完成,它们的陆续开放,给人们的周末运动选项又增添了不少选择。

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

地址:嘉定区规划二路近安辰路

状态:已开放

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足球场馆

作为2019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于2019年9月19日落成,并如期于2020年正式开园,向社会大众开放。据了解,正式开放的足球公园包括11人制足球场、7人制、5人制足球场及篮球场,配套设施、生态跑道、休闲广场也相应开放。这也是目前为止上海最大规模的体育运动场地,光11人制足球场就有18片之多。

作为开园比赛,“久事杯”长三角超级足球赛激烈进行

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由久事集团负责建设和日常管理,1月4日,上海市足球协会与上海久事国际体育中心有限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共同为这片足球公园举办了开园仪式。开园仪式上,久事集团副总裁樊建林发表致辞。他指出,作为面积广阔、内容丰富、功能多元的体育平台,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自规划伊始,就将助力全民建设和长三角体育融合作为自身定位。久事集团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体育局、市足协、嘉定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集合体育板块的资源优势,围绕“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运营理念,把足球公园运营好、管理好,积极履行扩大市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助推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责任。

开园仪式于1月4日举行

要使用这些专业级别的足球场地,可以直接前往现场预订,也可通过“上海市民体育公园”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咨询电话021-69568816来了解和订场。同时,足球公园线上预订系统也即将推出,届时将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更便捷的订场方式。

上海久事马术中心

地址: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公园

状态:开工建设中

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已经举办了6年

对于许多市民来说,“马术”这项运动多少有些陌生,但世界水准的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却也已经举办了六年了。未来,这项比赛将拥有一个永久赛场——上海久事马术中心。马术中心南临通耀路,西临济明路,总用地面积3.32公顷,并力争于2022年4月竣工验收。主体建筑包含1个90乘以60米的竞赛场地、热身场、训练场和高规格马厩等竞赛设施,以及约5000座观众与贵宾看台等一流观赛设施。

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设计图

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的核心设计理念源自对空间环境及马术运动精神的尊重,摒弃了常规的体育场馆“高而显”的设计思路,转而将自然环境直接引入国际马术中心内部,与世博文化公园整体融合,力求在极为有限的用地条件下实现专业性的马术运动功能。整个中心以“谷”的方式建立起西侧下沉的新建19号线地铁后滩站、花艺园等地下大联通空间,这与东侧高起的双子山之间的公共空间相联,形成面向公众开放的连续步行空间。

同时,马术中心将原创全球首个群控可升降灯光平台,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时间与天气条件下的马术赛事转播与灯光照明需求。久事国际马术中心项目将使上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集专业马术场地与顶级国际马术赛事为一体的城市,而马术这项独特而优雅的运动,也将成为上海运动版图的一部分。

上海旗忠森林网球中心

地址:闵行区马桥镇元江路5500号

状态:已开放

对网球迷来说,这片场地一定不陌生

对于喜欢网球运动的市民来说,旗忠网球中心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在这里举行的上海网球大师赛是是ATP年巡回赛全球九站之一,北美和欧洲以外唯一的ATP1000级别大师赛。它是亚洲最大的网球专业场馆,国内第一个屋面可开启的大型体育馆,也是费德勒与纳达尔等顶级选手巅峰对决的所在。

花瓣状的可开合屋顶,是旗忠森林网球中心的重要标志

作为上海城市级别体育设施布局“4+2+X”之重要专业赛事场馆之一的上海旗忠森林网球中心,位于市区西南部的闵行区马桥镇,用地面积约为508亩。功能分为三大区块:15000观众的中央球馆及配套的能源中心,18片室外网球场及4500观众的副赛场。项目自2003年开始设计,于2005年竣工。中央球馆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上四层,建筑物高度约40米,屋顶为巨型钢结构,可开启屋顶面积达到15000多平方米,由八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面积近2000平方米,重量将近200吨。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