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社会人格学

2020-01-07 19:51

没人会否认,这是一个时刻要求进步的时代。

曾几何时,人们在每天清早出门的时候,都会给镜子里的自己默默加油打气:今天要跟上节奏,今天要加快步伐,今天要与时俱进,在这个“今天”,无论是手机的APP,还是柜子里的衣服,更新的速率都远超过去的年代,无声无息中,人们都被一种名为“进步”的命运驱使着找寻自己的存在价值。在这样的标准型社会人格定义下,出现在人们眼里所有的事物都会被甄别是否符合“进步”的价值判断。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所谓“进步”,本就是人类这种生命体发展繁衍至今的族群原动力,人人体内都具有“进步”的基因。

但很少有人会如同柏拉图一样思考:如何进步?为何进步?何为进步?

进步,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不出所料,新年到来的时候,《时间的朋友》又刷屏了。

这是罗振宇第五次跨年演讲,主题不变,依旧充满野心和情怀,号召人们和他一起做《时间的朋友》。有人对于罗振宇的知识付费,不屑一顾,认为是在贩卖焦虑,也有人认为罗振宇的碎片化学习是新时代人类进步的表征,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每年罗振宇的跨年大秀已成为一个现象级社会事件,不管演讲主题如何更迭变化,归根结底罗振宇想表达只有一个意思——大家要一起“进步”。

这并不是什么空前绝后超常高明的逻辑思维,只是因为当下几乎人人都在做关于“进步”命题作文,罗振宇赢在对“进步”这个时代主题的及时响应和更新上。此刻,我们身处其中的“进步时代”,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到人们知识体系的更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推崇“进步”价值体系。

而事实上,有进步就有退步,时刻与人比较、被人衡量、与人竞速的压力在人们的心里逐渐演变成一种焦虑的根源——害怕自己不够进步。

抛开演说者长达四个小时的思想兜售不提,演讲尾声提及的“哈拉齐复活”一事,倒是让人窥见大自然的“进步”力量——敦煌哈拉齐湖泊,在干枯近300年后,重现碧波。据报道,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西北气温开始升高,降水逐渐增多,持续了近60年后,其中生机复苏才为人看见。

与这种自然伟力创造的“进步”奇观显著于世相比,人间那些微渺个体的“进步”也许没那么壮观,却是这个人类社会向前的根本动力。

纵观数千年人类历史,所有种族文明的前进都是通过不断的优化、改进和适应实现,这些进步或大或小,累积形成人类整体的进化,人们习惯用时间为轴来记录自身的演化成就,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所谓进步,其实就是做时间的朋友,至少哈拉齐就在“朋友”的帮助下碧波复苏。

终归一切进步都会在时间的丈量下,以各种面貌显现出来,人类回首溯源时,如何进步,一目了然。

总有人对进步不那么感冒

人们从未停止对于“进步”的审视,所谓反思审视都是在展现我们的物种共性——逆反,人们逆反于宿命,人们逆反于被定位,人们逆反于被进步。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而在对社会“进步”现象的反思中,著名学者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就在他的著作《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里谈到: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

可见人们对于“进步”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改变,并非是通盘接受。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功利化的生活方式输出对人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饱受质疑,英国BBC制作的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曾经尝试揭示消费社会的进步迷思:长久以来,制造商都梦想着在消费者大脑中植入“升级”观念,从而让无限消费成为现实。

看今时之世,“买买买”俨然已经成为高高在上、支配一切的生活律令,指导人类过上进步的日子。从轰鸣的机器到灯火通明的写字楼,从繁荣街景到商场熙攘人群,从滚滚红尘花天酒地到永不可及的诗和远方,进步吞噬了生活。

在地球另一边,崛起的中国,知名媒体人窦文涛在一期《圆桌派》中追问,有没有一种可能,可以不必疲于奔命,免于疯狂进步的命运?

从西方到东方,时代故事和世相或有变化,不变的是消费社会对人的塑造。

转念思考,进步当然不容置疑,而且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拥有了无穷的可能性。唯一需要警醒的是,进步不能仅仅追求数量的提升和速度的加快,而更应看见每个人在高速列车般的时代中的姿态及处境。

没有人会拒绝进步,拒绝的只是盲从和勉强,“进步”本不应该成为负担,“进”无止境,对于“为何进步”的探讨和思考,也无止境。

人类对于“进步”本身的怀疑态度,何尝又不是一种进步?

进步,是一种普遍又不普通的社会人格

与“买买买”相对应的是“考考考”。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用做题的方式验证自己的进步程度,不论是九型人格还是十六型人格,或者将来的一百零八型人格,实际都是对人们进步能力和适应性的测试。在这点上,有着海量题库和详细公式的专业/职业心理测试和简陋的H5小程序本质上并无不同。

揭开了这层面纱,你会发现从小到大,人们一直通过各种制度化的考试系统相互评测,不断给自己贴上各种标志“进步”程度或者能力的标签,社会公认的学历、资历等等都是个体“进步”的代名词。

掏出你的钱包,看看里面的银行卡VIP卡的数量,各种证件的等级,再看看你的手机里有几种语言版本的APP,在线银行账户里的数字,通讯录里面有多少个不同国家代码,你就会明白自己就是一个“进步”集合体,身上汇总了无数关于“进步”或者不那么“进步”的信息。

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1967)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独特的顺应环境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获得了获得大多数心理学家的推崇。他将“动力组织”明确为就是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人格。在当今,人类内心所谓的“动力组织”可不就是带动“进步”的欲望么?

奥尔波特又说:人格“特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

那么你扫视一下周围,就能很清晰地看到,人们身上的“进步”特质。实际上,这些“进步”特质在分离阶级,筛选圈层。

站在社会角度上解读,进步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人格。

而从个人角度出发,进步是一种意义非凡的人格特质。

从反进步思潮到普遍性社会人格,探讨进步的人文跨度远不止此。有人曾打趣:学问之美,在于令人一头雾水……如果你不幸在智者哲思的森林中迷路,但仍想探寻“何为进步”,也许最近很火的一个品牌快闪可以给你带来些提示——

进步,可以在哲理中,也可以在美酒里

关于进步的内涵讨论有深有浅,文字道理时有深壑,或者难以跨越,但如果要用具体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进步,那就变得简单。

也许是敲开一扇门然后走进去,也许是电话里翻出一个号码拨过去,也许是和朋友坐下来一起喝一杯。

暂且抛开时间,用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丈量进步,或者会更通俗直观。

每个人置身于社会,就会身负无数关联羁绊,打开朋友圈,或者滑动通讯录,你会发现有太多人际之间的关系都希望能更进一步,缩短自己与向往交流沟通的对象之间的距离。

此刻所谓的“进步”,有些是争取,有些是填补,有些是修复。

关于这类深入浅出的“进步”,总有看得透彻的人。

2019年12月28日,成都太古里。

窦文涛带着两位朋友来到一座名为“进步酒坊”的品牌快闪店做客。

作为中国知名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在窦文涛非常熟悉的“三人行”模式里,他很犀利地聊到“进步,需要先定好方向”,引起了在场观众们的共鸣。水井坊每年在年末都会做一场品牌文化的公关事件,这座“进步酒坊”正是水井坊品牌特别的跨年动作,水井坊以一个很具象的品饮动作上发出了社会性的探讨和邀约:“井台一启,更进一步”。

酒本质上就是人类社会的社交媒介,从古至今,人们经常通过宴饮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尤其在中国,酒(饭)桌文化更是盛行,这背后也折射出长久以来人们一种特定的场景化“进步”需求,在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等不同维度,人们渴求一种更直接的进步意愿的表达方式。

水井坊用“井台一启”这一个很具象的场景动作,来提升人们追求“进步”的行为的仪式化感受。而水井坊井台每一滴美酒承载了对卓越品质的追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给人们带来“更进一步”高品质体验。这种进步的人文精神,水井坊已经传承了六百年,六百年时光,足够让任何坚持变得伟大。

当年轰动了整个考古界的水井坊原址发现,让一条悠远而清晰的“进步”脉络呈现在人们前:水井街酒坊从元末明初开窖建坊,明清传承,历经近代变迁直至今天,600年来一脉相传的酿艺,历经9代酿酒大师口传心授,每一代大师都对酿造技艺不断精进,而水井坊井台在存活了600年的古窖池菌群里提取的一号菌,则带来了独有甘柔口感。让人们在感受甘柔香醇的同时,庆祝每一次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的不断进步。

六百年传承,六百年进步,最终岁月人事都醇酿化为美酒……这一杯“进步之酒”里,也融入了独有的、具备水井坊风格特征的人文价值。

进步,可以在哲理中,也在这杯美酒里。抬头饮下,舌尖的滋味会告诉你,进步的,不只是人类本身。
    责任编辑:蒋雯琦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