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选举中的巨大政治空白:无论谁赢大选英国前景都难乐观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张蓓
2019-12-12 13:19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12日举行的英国大选无疑是历史性的选举。此次大选的结果将直接决定脱欧的最终结果。脱欧公投三年多来,尽管英国政府先后与欧盟达成两份脱欧协议草案,但民意层面远未就是否脱欧达成共识。几大政党的脱欧主张也相距甚远:保守党主张1月31日之前脱欧;工党坚持在与欧盟达成新协议后进行二次公投,让选民在新脱欧协议和留欧间做出选择;而自由民主党则主张直接取消脱欧。此次选举的结果,不仅将反映出民意脱欧和留欧派的力量对比,更重要的将决定脱欧下一步的走向。谁能在议会赢得多数,就能以自己的方式摆弄脱欧的命运。

伴随脱欧,此次大选也是十字路口上对英国未来道路的选择,两大政党给出截然不同的选项,差异之大超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任何一次大选。保守党现阶段已经放弃了卡梅伦2005年担任党魁后力推的“保守党现代化”进程,淡化了包容、关爱、国际化的新形象,重新拥抱撒切尔主义和英格兰民族主义的保守党传统精神内核。如果保守党能够赢得大选,英国脱欧成为定局,英国也将迎来经济、产业、外交、安全等一系列政策的重新对焦。

而工党则认为英国首要问题是不平等,推出了自1983年以来最激进的左翼改革措施,主张能源、水务、邮政、部分通讯公有化,公司税提高到26%,8万英镑以上收入者所得税显著上升。工党“绿色工业革命”、“重塑公共服务”的口号之下是对财富重新分配。可以预见到,工党的经济政策对英国企业和国内外投资者引发的巨大震荡,将逆转1979年以来英国经济发展模式。

无动于衷的选民

尽管此次选举意义非凡,当前英国民意并未展现出变革来临前的激情和期待。除各党派的坚定支持者外,大多数选民对政客们的口号仍是将信将疑、无动于衷。从公布将提前大选那日至今,保守党对工党一直保持7%到15%的民调优势,但保守党稳赢的前景始终难以让包括保守党支持者在内的观察者信服。近期民调显示,高达40%的选民尚未最终打定主意,仍可能在选举日当天变卦。选举即将带来的巨大变革与民众的相对淡漠构成强烈反差。

各党派的竞选活动已经反映出本次选举的怪异之处。保守党似已打定主意,以“完成脱欧”口号笼络核心选民,在核心选民之外“蒙混过关”,以尽量少犯错的方式赢得大选。在竞选活动中,保守党总部让此前有过争议言论的帕特尔、瑞思-莫格等大臣暂时封口,拉出汉考克、摩根等温和派当门面,也替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挡掉了不少来者不善的媒体采访。

而工党试图点燃的“科尔宾热”并未燎原,工党势头明显弱于2017年。由年轻的科尔宾支持者自发组织的“Grime 4 Corbyn”(“垃圾摇滚支持科尔宾”)运动在2017年选举前曾引发社交媒体热潮,据称提升了年轻人投票热情,而今年声势大不如前。

除了保守党和工党之外,其他小党也退回到各自的核心选民中,如自民党不二次公投就取消脱欧的政策只取悦极端亲欧派,留下众多选民观望待定。

难以乐观的前景

英国选举出现这一局面,是英国政治极化的结果。三年多来英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图谱就是政治极化加剧,各政党纷纷在不同领域向极端迈进。在党内斗争和党外压力下,保守党对“纯粹脱欧”不计代价的追求,损害了其前代留下的保守党“亲商务实”的声誉。工党试图在脱欧问题上找最大公约数,却要求民众为前景难测、成本巨大的经济政策买单。英国民众只能在两个均有巨大风险、都不讨巧的选项中做选择题。

与政治极化互相佐证、互相增强的是民意共识的缺乏。本次选举意义相当于1979年及1997年两次历史性选举。但不同的是,前两次选举特定政党已显出势不可挡的局势,民众对国家改革方向的共识大致形成。撒切尔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民众对英国经济效率低下的深度厌烦,而“新工党”的上台又是因为民众对无情的撒切尔主义的深刻反思。反观现在的英国,脱欧的共识远没有形成,2016年的脱欧、留欧对半开的局面恐怕只会变成脱欧、二次公投对半开。至于国家改革,民众只在必要性上有共识,近10年来英国公共开支的缩减已造成了显著的社会负面影响,但如何改,民众并未接受某一特定药方。

从这一角度看,大选后英国的未来注定难让人乐观。保守党如果能意外获得议会稳定多数,2020年1月31日前脱欧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但英国脱欧前景的可预见性仅限于此。10个月的过渡期内能否谈完英欧谈判仍是巨大挑战,“无协议脱欧”的风险仍将重新出现。

如果保守党未能拿下议会多数,英国政治的前进路线图将更加难以预测。工党能否组成少数派政府并有效执政要打上大大的问号。虽然理论上反对保守党脱欧路线的政党均有共同利益以推动二次公投,但最近三年的政治说明在复杂的党派利益分歧中推动共同行动非常困难。

大选之后另一个紧迫问题就是苏格兰二次独立公投。一旦苏格兰民族党再次在苏格兰获得压倒性优势,无论哪个政党执政,苏格兰问题将难以避免走向前台。苏格兰二次独立公投因脱欧公投而起,但根源更加深刻。保守党的断然拒绝,还是工党的示好拖延恐怕都难成为解决方案。

也许正是因为前景的不容乐观,每个政党的信息只能被其核心支持者接受,而留下巨大的政治空白给尚未决定的选民。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