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陆维钊诞辰120周年:求书之风神者,当须先求人品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9-12-10 08:50

12月9日,“心画——纪念陆维钊诞辰120周年文献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作为现当代杰出的学者、书画家,也是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陆维钊先生1963年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主持筹建书法篆刻科,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专业,他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新中国书学之路。陆维钊也是一位饱学的经史学者、诗文大家。他时常教导学生:“书家之传于后者,类多人格高尚,学问深湛,文辞华美。非此者,其修养之不足,必不易于寿世。”“要想学会写字,必先学会做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求其风神者,当须先求人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表示,"看这个展览我们有双重的快意,一是品读其诗词,体味陆先生的文章辞华、义理怀抱;二是观赏陆先生的书法,体味其笔锋之始转点划,书道之性灵形制。二者相通之处,本乎性情。"

在陆维钊诞辰120周年之时,中国美术学院以数百件陆维钊先生的珍贵手稿为主体推出文献展,以五个部分从诗词、学术、书法、教育、医学等方面彰显这位杰出书法家、教育家卓绝的艺术才华,深厚的学术修养,严谨的治学精神。

“心画——纪念陆维钊诞辰120周年文献展”开幕现场

陆维钊(1899—1980),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斋名庄徽室、圆赏楼,浙江平湖人。陆维钊先生是现当代杰出的学者、书画大家,也是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潘天寿院长亲自主持,陆维钊先生作为科主任,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专业。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老一辈艺术家们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谋远虑,筚路蓝缕,奠教学之基,辟艺创之路。陆维钊先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新中国书学之路上的一代代接力者。世人眼里作为艺术家的陆维钊先生更是一位饱学的经史学者、诗文大家。在他沉雄豪迈、清奇殊胜的书画艺术背后是通达的学养,隽远的情怀。垂暮之年的他仍以“诗人”自称,满怀传统文士的豪情壮志。他时常教导学生:“书家之传于后者,类多人格高尚,学问深湛,文辞华美。非此者,其修养之不足,必不易于寿世。”人格高尚、学问深湛、文辞华美又何尝不是陆维钊先生崇高人生的三大基石!

在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看来,陆维钊先生首先是位学者,他的学问底子是新史学。他代业师王哲安先生所作的《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可见他对此学问的把握。陆先生论及王国维之治学,言其:“治学之方,虽有类于乾嘉诸老,而实非乾嘉诸老所能范围。其疑古也……其创新也,不仅罗证之所应有,而必通其类例之所在。此有得于西欧学术精湛绵密之助也……。以史治经,不轻疑古,亦不易于墨守自封,必求其真。故六经皆史之论虽发于前人,而以之与地下史料相印证,立今后新史学之骨干者,谓之始于先兄可也。”同时,陆维钊先生诗词方面兴趣极浓,成就甚高。他是现代意义上的学者和书家,他也是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文人。陆先生诗书画印俱佳,打通了学术与艺术的界限,然而,他那辈人绝非今日所谓“跨学科、跨领域”,而是无畛域,无分别。陆先生的学问和创作是贯通一体的,因而是超越性的,是真正的通人之学。

陆维钊

陆维钊《心画》

据中国美术学院提供的资料介绍,此次文献展以数百件陆维钊先生的珍贵手稿为主体,展览分五个部分:一、万山青拥一诗人;二、此身端拟蠹书终;三、书笔苍茫起鬼神;四、树木十年梁栋在;五、回春一瞬雪霜融。分别从诗词、学术、书法、教育、医学等方面彰显这位杰出书法家、教育家卓绝的艺术才华,深厚的学术修养,严谨的治学精神。陆维钊先生的成就为世人所共仰,睹其书迹如见其人。正所谓“书者如也”。古人云:“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具此四者,格不求高而自高矣。”正是陆维钊先生的真实写照。

陆维钊纪念展览现场

一、万山青拥一诗人

陆维钊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诗人,他以诗词寄怀人生。浓厚的家国情怀、真挚的师友情谊、深切的家人情感,所见所遇,皆寓其中。陆维钊学诗词,早年师从于张天方(凤)、锺子勋(兆铭)、刘子庚(毓盘)等,后又受业于柳翼谋(诒徵)、吴瞿庵(梅)、王伯沆(瀣)诸先生,水准日益精进,渐有大家气象。他一生文心昌炽,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读其诗词,如阅其人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此部分展示的是陆维钊的诗词手稿,呈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现存最早的一首诗作于十六岁。手稿中多有圈点、修订和老师批改的痕迹,体现了陆维钊在求学之路上的经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庄徽室诗稿》

《庄徽室诗稿》

题王欣夫《抱蜀庐校书图》

《庄徽室词稿》(中学时期)

《庄徽室词稿》(中学时期)

《庄徽室词稿》(南京高等师范时期)

二、此身端拟蠹书终

陆维钊曾言:“中国的诗、书、画、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升华,所以学书画的人,一定要通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一点相当重要。”由此可见他对书家综合修养的重视。陆维钊高山景行,学与艺皆超越群伦。此部分的文献体现了陆维钊于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理论等各方面的深厚修养。阅其笔迹,天资卓然,勤勉好学,皆跃然纸上。其书籍批注颇多诠释发微,笔迹茂密精审,气格清朗。题跋文章明析精湛,真知灼见令人称服。《清词钞小传》《绘事雕龙》目录、《与马一浮论<梦奠帖>书》等皆体现了陆维钊治学严谨和诚敬之心。众多读书笔记,内容博涉古今,是研究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依据。

《金石书录目》批注

《邢孟贞石臼集》批注

陆维钊的子女回忆:“他是一个勤于记录和写作的人,日积月累,所录的内容非常之多,可惜这些稿件大多已经在动乱时毁坏。”留存至今的陆维钊手稿弥足珍贵,是我们研究一代学者、艺术大师极为宝贵的资料。

《庄徽室题跋集》

《清词钞小传》

跋《孟孝踞碑》

《书道全集》摘要

《辨伪书目》

三、书笔苍茫起鬼神

深厚的学养与过人的天赋,共同造就了陆维钊的书画艺术高度。此部分展示了陆维钊从青年至晚年各个阶段的作品,数体兼备,足见其全面而深厚的书学造诣。《临<杜伯盨>》是其十八岁初学钟鼎文的作品,用笔沉厚老辣,气息高古,非常人所能及。所书《四古碑名》云:“余书自以为得力于此四碑”,可见其书学之渊源血脉。所书《论篆隶书》《水龙吟》、诗词笺等作品意态跌宕,笔有尽而势未止。“蜾扁”体《千字文》是陆维钊晚年探索新体的作品。陆维钊于文革期间曾临摹《兰亭》近百通,又有用《寇君碑》意所书《兰亭》,纵横绝特,郁勃生姿,在落款中云:“欲创格也”,可见身处逆境的陆维钊仍在书法上不断追求与探索。历尽风霜而愈发坚韧,这正是陆维钊自身的写照!

十八岁时临《杜伯盨》

蜾扁《千字文》

《论篆隶书》

《水龙吟》

用《寇君碑》笔意写《兰亭序》

四、树木十年梁栋在

陆维钊一生大都在教书育人。1925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助教,后因祖父病重而告假南归;1927年任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国文教员;1942年受聘上海圣约翰大学,任中文系副教授;1945年应浙江大学之请,任文学院副教授;1960年,应潘天寿院长之邀,调入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任中国画系副教授,后评为教授。陆维钊春风蔼吉,桃李遍布海内。此处展品是陆维钊执教时的备课笔记和编撰的教材,字迹工整,严谨认真。印刷的讲义,他也反复审读,字斟句酌,时时加入自己的批注。为中国首届书法研究生制定的《教学纲要六十条》等体现了陆维钊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书法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语文教学法备课笔记》

《中国文学史》讲义

《读书指导参考材料》

《画家述评》

《为第一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手定课表》

五、回春一瞬雪霜融

陆维钊除了是一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之外,还精通医术。曾自言:“余虽不娴岐黄,第以先祖少云公好校医籍,叔祖介山公精于医术,皆为名医陈莲舫所激赏,幼承庭训,积习未忘。”陆维钊对中医的研究从未间断,并常与张宗祥、诸乐三等交流讨论医方。因其医术日渐闻名,潘天寿、吴茀之、王驾吾、姜亮夫、周昌谷等都请他开过医方。陆维钊每次给人看病都详细记录病症、药方,以及服药后的情况等,有的还在医方的眉页详加批注,久而久之,汇成两本厚厚的《医方录》。有的还注明“与阆丈(张宗祥)商后拟方”“与乐三商量”等,足见陆维钊对给人看病的谨慎。他常对次子陆昭怀说:“医生治病救人,一辈子做好事。”“记住,要学好医,必须先立人,这是第一位的……”如此告诫子女,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

《中药处方》

《医方录》

《医方录》

附:《日寇金山登录卫前回忆记》

陆维钊一生几经离乱,日寇入侵,国仇家恨,给他留下了深刻地记忆。1937年8月日寇攻打淞沪,松江告急,陆维钊携病妻幼女举家逃难到金山岳家。原以为海边偏僻,比较安全,不料日寇正是从金山卫登录,围攻上海。日寇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他是目击者。其前半生所写的诗词书稿,收藏的字画碑帖、善本书籍,均被日寇所劫,丧失殆尽。妻子李吉蓉也在逃难途中病情加重而不幸身亡。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日寇金山卫登陆前后回忆记》,希望子孙永记国耻,不忘家难。

《日寇登录金山卫前后回忆记》

《日寇登录金山卫前后回忆记》

此外。《陆维钊文献集》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学脉文丛”中的一册,由陆维钊先生生平、作品、著述、研究、附录五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陆维钊教授艺术实践和实践构成的学术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应记春风湖上路,一时人散浙江潮

有感于陆维钊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文献展《心画》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陆维钊先生1959年来我校开始教授古典文学,至今整整是一个甲子。他1960年正式加入我校,那年已经是62岁。他与沙孟海先生一起,开创了我国现代书法教育的学院体系。其后历经十年浩劫,1978年返校,1979年以八十岁高龄招收研究生,成就一枝五叶,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开辟了新的格局。

陆维钊先生首先是位学者,他的学问底子是新史学。他代业师王哲安先生所作的《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可见他对此学问的把握。陆先生论及王国维之治学,言其:“治学之方,虽有类于乾嘉诸老,而实非乾嘉诸老所能范围。其疑古也……其创新也,不仅罗证之所应有,而必通其类例之所在。此有得于西欧学术精湛绵密之助也……。以史治经,不轻疑古,亦不易于墨守自封,必求其真。故六经皆史之论虽发于前人,而以之与地下史料相印证,立今后新史学之骨干者,谓之始于先兄可也。”

陆维钊

在其1922年发表于《史地学报》的《中等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辑商例》中,也遍布着新史学的光辉与锐气。此后陆先生论及文学、古代史、史学教育、金石学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有所发见,有所拓展。

同时,陆维钊先生诗词方面兴趣极浓,成就甚高。他是现代意义上的学者和书家,他也是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文人。陆先生诗书画印俱佳,打通了学术与艺术的界限,然而,他那辈人绝非今日所谓“跨学科、跨领域”,而是无畛域,无分别。陆先生的学问和创作是贯通一体的,因而是超越性的,是真正的通人之学。

维钊先生的诗词写作贯穿终生,其诗早熟,风神佚荡,郁勃苍茫,比如“亭中樽酒宽胸臆,烟里楼台入画图。此恨年年消不得,秋来诗思满江湖”;又比如“孤城莽荡余王气,落日苍凉见杀机。惟有南朝僧寺在,至今犹替佛传衣”;再如“坐觉江湖劳邂逅,独回襟抱慰蹉跎。夜阑若问平生意,碧海青天看逝波”。

陆先生是多情之人,其词清俊潇洒、曲折婉转。多年前我曾读过他的《玲珑四犯》,以为可以作为文学史的典范读本:

澹日水繁,高城风定,登临秋事谁主。抗歌千载意,俯仰人前趣。莼鲈漫催别绪。记年时,拂衣归去。两袖黄花,一林霜磬,月夜剪灯语。

吴天几回重叙,甚香消酒醒,愁思难数。江空天不动,野阔星如雨。阑干是处堪惆怅,莫轻过,重阳风雨。恁剗地楼台,悄笳声如许。

陆维钊书法

看这个展览我们有双重的快意,一是品读其诗词,体味陆先生的文章辞华、义理怀抱;二是观赏陆先生的书法,体味其笔锋之始转点划,书道之性灵形制。二者相通之处,本乎性情。陆维钊先生的书法得民国风气,又有所超越,他融汇诸体,贯通碑帖,别开生面,自成一格。这次展出的手稿,早年遒逸清丽、峻洁倜傥,晚岁老辣姿媚、凝重雍容。像陆先生这样的学人书家,从其日常书写中,最可见其书道真实发展之轨迹。

对陆维钊先生这辈人来说,诗词和书法都是骨子里的东西,其论词与论书颇有相通之处。他在《雪梅香》的评注说:“顿挫处饶有大家风度,惟蜃合句太滞”。在《金缕曲》后又批注道:“词笔往而能回,放而能敛,较去年之作沉着多矣。先求与古人合,再求与古人离,循序而进,其先后不可紊也。感事之作,尤须言近旨远,深而不露。”

维钊先生博通经史,精擅诗词,诸多才华凝聚,成就其书道。古人言学问既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更有困而知之者。这“困而知之”,是大时代之大困局所致,所以陆先生书法文辞间颇具继往开来之格局,常有昂然抗格之意气。他学养丰厚,却绝非抱残守缺、师古泥古之辈,就像他诗中所言:“吾侪自有千秋意,薄古方能见厚今”。他论医道之“通”亦是如此:“通也者,通其理,明其性,习其情,而备掌其法度,守常应变,各适其宜也”。

陆维钊书法

陆先生在《书法专业研究生教学纲要》中提出了著名的60个问题,实际上是国美书法专业“诗书画印”兼通以及外延入各个学科的蓝图,外延之途径为文化史、考古学、文学、史学和哲学。尤为关键的是:陆先生将甲骨文列入学习对象,并引用董作宾殷代书法“五期说”,又将金文的作品分别归五类加以学习,如散氏盘、兮甲盘为浑穆苍劲类,大盂鼎、师遽簋为雍容闲雅类,王孙钟、邾公坙钟为顾盼婀娜类,齐陈曼簠为轻灵细锐一路,宗妇鼎、秦公簋为疏散磊落之属。此种分类法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颇有相似之处,但较之康氏则更有其可教可学之道。尤其是他以上古文字直通隶、篆书道,对高等书法教育至为关键。由于陆先生的远见卓识,中国美院之书法教学自诞生之日起,即开创出一种培养“通人”的模式,通达于古文字、金石文献、经史之学,旁及文学辞章之道。

这次展览题为“心画”,来自杨雄《法言-问神篇》,陆维钊先生以为此二字“最足以表示书法之精义”,即“示人之心理”。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要真性情。陆维钊先生这一辈人,自旧学出身,经新学砥砺,他们不狭隘,不教条,不迂腐,学问在他们身上是“有情之学”和“有为之学”。

最后,我引陆先生的两首诗,邀大家一起追思他的平生意气、心事浮沉,以为纪念。第一首写维新,当为早年所作:“万死归来剩此身,市朝尤记倡维新。翠华缥缈空陈迹,书笔苍茫泣鬼神。大道报国三世梦,名园长负六朝春。可怜晚节旁人论,不齿当年老逐臣”。

第二首记晚年心境:“薄暮胸怀积已空,高轩围树春秋风。乍看棋局思江海,薄有园林属雁鸿。镜里年华悲覆水,灯前滋味悔雕虫。漫云陟岵诗心苦,泉下思尔味不同”。

—————————————

链接:陆维钊先生谈艺节远

要想学会写字,必先学会做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求其风神者,当须先求人品。

        ——对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学生语

书法之道,不仅在于写字技巧,技巧再好,不过是个“书匠”而已。练字和学问必须同时俱进,甚至要把提高学问素养放在写字之上,否则,书法写到一定水平后,就会上不去。

             ——对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学生语

书家之传于后者,类多人格高尚,学问深湛,文辞华美;非此者,其修养之不足,必不易于寿世。

        ——《书法述要》

不能光埋头写字刻印,首先要紧的是道德学问,少了这个就立不住。古今没有无学问的大书家,我们浙江就有这个传统,从徐青藤、赵撝叔到近代诸家,他们的艺术造诣都是扎根在学问的基础之上的。一般人只知道沙孟海先生字写得好,哪里知道他学问深醇,才有这样的成就。“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1980年对书法专业研究生语

中国的诗、书、画、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升华,所以学书画的人,一定要通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一点相当重要。现在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许多人不好好学文,而光片面追求学字、学画,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行的,也是不会有什么成绩的。

        ——1979年对来访学生语

书法先求平整通达,以后再求变化创造。要淡于名利,追求名利就不能静心做学问。

        ——1980年对书法专业研究生语

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入手。

        临帖就是要入帖,通过临摹,才可能逐步深入地认识临写的碑帖字的优缺点与长处。

临摹是手段,是方法,是初学者不可缺少的基本课,但临摹不是目的。掌握了基本功,广为吸收,方可变法。变法与创造才是学书的目的。

蜜蜂采花酿蜜,蜜成而不见花,临摹碑帖也要像蜜蜂酿蜜那样,学了别人的东西,最后要变成自己的东西。善于学习的人,就要使别人一时看不出是学谁的。

             ——对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学生语

碑可强其骨,帖可养其气。

选择碑之长处,在其下笔朴重,结体舒展,章法匀净绵密;帖则用笔精熟,气韵生动。

尊魏抑唐,或尊唐抑魏,都是一偏之见,不可为训。

        ——对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学生语

    责任编辑: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