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新星”陆轶文开专场音乐会,她要用二胡对话交响乐队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9-12-09 14:23
来源:澎湃新闻

初识陆轶文的人一般会对她的形象和气质留下印象,而如果听过她的音乐,则会被这位“90后”的演奏技巧和大家风范折服。这是一位内外兼修的实力派“民星”。

音乐会海报

12月9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青年二胡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陆轶文将带来专场音乐会“中国旋律”,用手中的二胡与双管编制的西洋交响乐队展开深层对话。指挥林大叶执棒杭州爱乐乐团同台献演。

陆轶文以二胡出道,然而少有人知道,外形条件姣好的她最初是被老师作为舞蹈苗子重点培养,但听到二胡的声音时,她被深深吸引,6岁开始了与二胡相伴的音乐人生。从上音附小、上音附中到上音本部,陆轶文一路顺风顺水。她是二胡演奏家、上音民乐系教授陈春园的得意弟子,也是国乐大师闵惠芬晚年最看重的学生之一,曾经得到闵老的悉心指导。

“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文华奖”最高演奏奖、“黄海怀”二胡比赛金奖……年纪轻轻的陆轶文多次斩获赛事大奖,2019年,她入选了四年一届的“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是全市文艺领域里5位“90后”入选者之一。

在专场音乐会里,陆轶文没选历史上的耳熟能详之作,而是选了4首当代作品。

杨立青的《悲歌》以传统名曲《江河水》为素材,既致敬传统,又体现了1990年代初作曲家在现代化之路上的大胆创新;黄安伦的《中国畅想曲》第五号以朴素的歌谣为主题,用充满张力的笔触书写人间大爱;周湘林的《天马》展开了一幅天马飞驰的壮美画卷,展开了“丝绸之路”的精神畅想;王建民的《第五二胡狂想曲》具有浓郁的内蒙古民歌风格,流淌着动人的草原音调。

二胡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其变幻莫测的线型旋律代表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这也是这场音乐会标题“中国旋律”的由来。与之对话的交响乐队又是另一种美感,二者在音色、音响上形成强烈对比,层次丰富的乐队音响赋予了二胡新的表达。

近几十年来,中国作曲家、演奏家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在“二胡与交响乐队”这一领域积累了成熟的创作实力和演奏实力。

当被问及会不会担心这些当代学院派的作品不容易被观众接受时,陆轶文连说了三个“信心”。

首先是对作品的信心。4位作曲家的作品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融为一炉,既有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又有对大众听觉习惯的尊重,既有学术性,又有可听性。

其次是对观众的信心。经过多年的耕耘和培养,民族音乐的观众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尤其是上海观众,他们领略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演出,拥有挑剔艺术品味的同时也乐于接受新风格、新创意,对民族音乐的当代表达充满期待。

最后是对自己的信心。6岁开始习琴,长期舞台经验的积累,让陆轶文对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充满自信。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