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魁夷巨作搭载“新鉴真”号渡海抵沪,与唐招提寺文物同展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陆林汉
2019-12-05 17:13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5日下午,东山魁夷作品搭乘“新鉴真”号邮轮抵达上海。 编辑 陆林汉(01:25)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将于12月17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今天上午,一艘搭载日本唐招提寺特展展品的“新鉴真”轮在黄埔江面上缓缓驶来,并于12时45分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靠岸。

从采用航运来运载珍贵的特展展品,不仅在上海博物馆特展交流的历史上是唯数不多的经历,也是“新鉴真”轮自1994年启航以来的首次试水。其后体现的是唐招提寺与鉴真大师对于中日文化交流的不凡意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从现场获悉船上搭载的主要是60余件日本名画家东山魁夷(1908-1999)的巨幅隔扇画,是画家为唐招提寺御影堂内的壁龛、拉门所绘制的图画。

东山魁夷 涛声(部分) 1975年 唐招提寺藏

为什么采用“新鉴真”轮运送唐招提寺展品?

“新鉴真”轮是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的轮船,全长156.69米,造价51亿日元,1994年4月替代"鉴真"轮,投入运营,为中日航线上快速豪华客货两用轮之一。2016年5月14日,“新鉴真号”曾运送“新鉴真”大师坐像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启程去日本奈良。

新鉴真号 上海博物馆供图

鉴真座像与东山魁夷画作

此番则是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迎接从日本远道而来的唐招提寺展品。据介绍,搭载唐招提寺展品的“新鉴真”轮是12月3日10时3刻从日本大阪启航,在海上历时50小时终靠岸。船上搭载的主要为此次赴沪展出的60余件东山魁夷隔扇画,它们是日本风景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内的壁龛、拉门所绘制的图画,一直是作为唐招提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此番由于寺院修缮,得以暂时移出,大规模赴沪展出,它们即将在12月17日于上博开幕的“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上与观众见面。

唐招提寺展品抵沪 上海博物馆供图

据展品承运方,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钱总介绍,今年2月份当他们获知上海博物馆要举办唐招提寺和鉴真文物的展览,就产生了用公司“新鉴真”轮运送唐招提寺文物的想法。因为唐招提寺是鉴真建造的,鉴真东渡是坐船去,如果用“新鉴真”轮运输唐招提寺的文物,意义就更不一般了,是突显这次活动中日友好的一个载体。“我们的想法虽然得到了上海博物馆的支持,但是想要说服日方同意还是非常困难,因为日方此前特展文物运输都是采用航空运输,从来没有采用海运。”

“我们花了7个月时间去做日方的工作,期间,它们也多次来客运中心码头考察。我告诉他们,日本与中国的海运时间不算很长,大致48小时;东山魁夷隔扇画体量大,邮轮有足够的空间供装货;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距离上博的路程也很近,最重要的是它们也认同我们用’新鉴真’轮运载这批文物的特殊意义,最后终于说服他们同意。” 为了这次特殊的航运任务,中日轮渡公司也是在“新鉴真”轮额外配备了安保力量,确保展品安全。

唐招提寺展品抵沪

运输文物

纪念六次东渡终成行的鉴真大师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所以上海博物馆策划这样一个展览,以此展献给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先贤先学。此前上博的交流展更多的都是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用海运在上博特展交流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主要也是考虑到唐招提寺是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以后建立,而且鉴真在日本佛教传播的影响力非常大,用“新鉴真”轮运输这次上博唐招提寺东山魁夷的隔扇画,对体现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也非常有代表意义。

东山魁夷 涛声(部分)1975年 唐招提寺藏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五条町,公元759年,日本天武天皇的皇子新田部亲王的旧宅邸地被赐予鉴真并建成了唐招提寺。招提意思是在佛身边修行的道场的意思,寺名寓意就是此寺庙是为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在此修行而建立的道场。唐招提寺作为日本最初的律寺,时至今日依然被尊为日本律宗总本山。

唐招提寺 御影堂

东山魁夷 《涛声》御影堂内部

寺庙创立者鉴真(过海大师)原是唐朝扬州大明寺高僧,应日本圣武天皇之邀前来授戒。从出发到公元754年(天平胜宝六年)到达日本为止共花费了十二年时间,尽管经历了五次失败但矢志不渝,到奈良时双目都已失明。鉴真一到日本马上在大佛殿前开设戒坛,为圣武孝谦两天皇及众多高僧授戒。鉴真东渡不仅对日本的佛教史,对日本整个天平文化也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被日本视为有功之臣。

东山魁夷 《山云》御影堂内部

此次上海博物馆将以鉴真营造的唐招提寺为具体背景,遴选描绘鉴真弘扬佛法、壮烈人生的《东征传绘卷》(重要文化财)等5组该寺珍藏的与鉴真相关的珍贵文物,与东山魁夷的巨作一起对外展示。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鉴真东渡时带到日本的10颗舍利本次是历经千余年后初次回故乡展出。

据日本经济新闻社常务役员伊藤圭子介绍,鉴真东渡带去的舍利平日被供奉于唐招提寺内,不对外展示,所以即便在日本唐招提寺都是难得一见的,这次初次来上海展出机会难得。

东征传绘卷·第二卷(1298年 日本镰仓时代)

金龟舍利塔 (12-13世纪)

唐招提寺之后经历过日本江户时代东塔及十多间堂社的衰落和废佛毁释运动的风暴,虽不及建造之初辉煌,现仍保存了国宝十七件,重要文物二百多件。鉴真于公元763年(天平宝字七年)圆寂,享年七十六岁。弟子们预知鉴真即将圆寂特制作了大师的生前肖像(干漆・国宝)现安放在山内开山御影堂,供人瞻仰。大师的墓在御影堂东边的小树林中。佛教文化兴盛的时代高僧辈出,史上留名的不在少数,但身后一千二百年香火不断受人朝拜的只有鉴真一人。

东山魁夷的唐招提寺创作之路

东山魁夷(1908-1999)是日本风景画大家、散文家。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光昏》分别获得1939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一等奖和1956年日本艺术院奖。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术大奖。1999年5月6日逝世。

东山魁夷

据澎湃新闻近日刊发的《通往唐招提寺之路》介绍,在受托为唐招提寺御影堂作隔扇画之前,东山魁夷也经常来唐招提寺,为寺内古老建筑和佛像流连忘返,但进入御影堂似乎只一次。那是1967年,也是无心之举,当时东山魁夷应川端康成所邀——“如果现在不画的话,京都可就没有了。趁着京都弥留之际,请画下它吧!”而他接到创作之邀,已是三年后,当时有感于抵达日本时双目失明的鉴真,东山魁夷想到在御影堂的隔扇上绘上日本的山峦和大海。“鉴真和尚虽然经历了那般苦难,仍然坚持渡海来到日本,或许也是因为憧憬日本国土之美的缘故吧。遗憾的是,当和尚踏上日本时,却早已失明。每每思及于此,便越发感觉到绘制日本国土之象征的山峦和大海的意义了。”

据介绍,御影堂的隔扇画,一共68幅,东山魁夷将之分为两期,共耗费九年完成。

第一期是上段厅堂和宸殿大殿的隔扇,绘制了日本的山峦和大海,名为《山云》和《涛声》。第二期是供奉鉴真坐像的佛龛青松斋和左右两侧的樱花寨和梅花寨,绘制的是中国风景,包括《扬州薰风》、《黄山晓云》和《桂林月霄》。

东山魁夷《黄山晓云 》

为了绘制中国风景,东山魁夷在1975年完成第一期,1976年动身去中国写生收集素材,先后去了三次,不仅仅是鉴真的家乡扬州,也去了北京、西安、洛阳、上海等地,以及桂林和黄山,甚至是新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第二期在1980年完成。

第一期花了四年。在1973年一月,东山魁夷停下一切工作,启动了探访日本山与海的写生之旅。他先去了津轻半岛北端的龙飞崎,在暴风雪中感受到北国特有的郁暗潮流,还见到几只天鹅浮现在海面上。之后他去了盛冈,又前往宫古,乘车往北山崎而去。临海的峭壁耸然而立,宛如比肩而立的屏风一般,径直往遥远的海岬绵延而去,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景观。离开东北地区后,他去了能登,极目远眺,只见在广漠的海天之间,波浪不停勾画着白色的条纹,发出惊天的轰响,而天地间没有一只海鸟,不见一片船影。他看着海浪扑打礁石,浮现出的白色泡沫形成蔓藤花纹。周而复始的交替,大海的颜色因季节和天气显现出一种美妙的色调,他欣喜不已,那是他希望呈现给鉴真看的日本大海——“一种既非蓝亦非绿,色感沉稳的色调,近似于日本画颜料中的绣群绿。”

展览将从2019年12月17日持续至2020年2月16日。

    责任编辑:钱雪儿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