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骑士”郭兵:在1.06米的视界里倡导无障碍设施改进

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实习生 郑旭
2019-11-25 21:38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15日,福州台江区白马南公厕,郭兵在做无障碍坡道测验。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实习生 郑旭 图

坐在轮椅上的郭兵,视线高度只有1.06米,健全人也许更关注的是远处的风景,而郭兵看到的更多是脚下。

刚出生6个月,郭兵突患小儿麻痹症,52岁的他大半辈子是在轮椅上度过。作为一个残疾人,他不愿以弱势群体自居,不希望麻烦身边人,“只要条件允许,我自己可以搞定”。2011年起,他从一名手工艺人转向成为一名公益人。

在福建福州,他倡导改善城市无障碍设施,推出福州首张爱心无障碍地图,目前已标注了上千家无障碍餐厅、店铺和公厕,并在网上发布。他还制作防走失二维码身份牌,帮助寻找走失智障人士;带领志愿者通过实地走访测评,将测评情况向政府部门反馈,督促一个个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进……在福州公益圈,同行人敬称他为“轮椅骑士”。

在不少人眼中,无障碍设施是专门给残障人士用的公共设施,而事实并非如此。2019年7月,《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白皮书(2019年)》发布。白皮书显示,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4000多万。包括孕妇、儿童和暂时行动不便的人群在内,都需要享用无障碍环境带来的安全便利舒适和自如。

在郭兵带领的小善公益的督促和推动下,福州原本设计并不合理的公园、公厕、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陆续出现一些改变。“我希望更多的残障人士在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从家里走出,看到更大的世界。”郭兵说。

在家中,郭兵更多利用双拐支撑行走。

世博会参展后开启无障碍新视界

1967年,郭兵在福州出生。6个月大时,郭兵突患小儿麻痹症,此后腿脚一直行动不便。上到初中后郭兵辍学,之后开始学习寿山石雕刻技术。腿脚的不便反而让他在手工艺上更加专注,做出了一些备受行业认可的作品,还被评上了高级工艺师,解决了生计问题。

然而,身体上的残疾始终是他长久难以面对的一堵墙,“那时的我认为,行动不便的人就不应该出门,或者说减少出门,尽量不去麻烦别人。”2010年以前,他从未买过一辆轮椅,出门基本靠拐杖,不会走太远,只在家里附近转转。

2010年,郭兵作为福建参展代表前往上海参加世博会,为全世界展示福州寿山石文化。展览行程有十天,为了可以更方便地参观世博园,他买了人生中第一部轮椅。

世博园场地虽大,但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让郭兵可以像健全人一样自如地穿行于各个场馆之间。从用双拐到坐轮椅,出行方式的变化给他开启了新视界。这次经历让郭兵印象深刻,“在那时候心被打开了。”

世博会回来后,从没关注过福州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郭兵带着轮椅走出家门,观察福州。郭兵的家住在三楼,摩托车和轮椅绑在一楼的门口处,每天他都是自己一个人撑着拐杖下楼,接着一个人解锁上车,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坡度太陡、盲道被占用、无障碍卫生间够不着……这些都是郭兵在初期走访时发现的问题。过陡的无障碍坡道,有时候却让他“望道兴叹”。

而后,郭兵又去了江西、四川、北京、香港、台湾……有时候,他出行的频率连朋友都会惊讶:“我三年也才出去一次,你这比我出去的都多。”每去一个地方,他都花时间观察当地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并且用手机拍下来。

在无障碍设施相对规范的香港乘坐大巴,郭兵坐着轮椅在液压踏板的帮助下可以非常容易方便地上车。司机没有因为他的行动不便而给予“特殊照顾”,司机的“冷漠”反而让郭兵觉得特别享受。

每次回来,郭兵都会做一些思考,他打算为福州的无障碍设施的发展做些什么。

郭兵向记者展示小善公益自制的无障碍测评小程序。

从无障碍地图到观察无障碍设施建设

作为一个残疾人,平时出门吃饭、上厕所常常遇到障碍,到饭馆经常遇到轮椅无法进门的尴尬,郭兵想从此入手做点事情。

2011年10月开始,郭兵召集了60多名志愿者走访福州市区的大街小巷,调查福州市区的无障碍设施。

“只要天气允许,我就会自己开着三轮摩托车或者拄着拐杖‘搜街’。”郭兵说。为此,他们还设计了一个表格,“调查主要包括进入口的坡道、门槛的陡缓程度、地面滑度、有没有无障碍洗手间等等。”

郭兵说,他会随身带一节5号电池,比照门槛的高度。“5厘米的门槛,四肢健全的人,抬腿就过去了,对于我们就是一堵墙。”

在实地调查以后,郭兵主动联系了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希望将调查成果以爱心无障碍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谢小慧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根据郭兵等提供的信息,首张便民爱心无障碍地图在网上发布,纸质地图也在制作中,“大家还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查询这些无障碍地址。”该地图标注了600多家无障碍餐厅、店铺和公厕,并在网站上发布,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带来了便利。

2013年1月,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小善公益)成立,更多志愿者加入无障碍倡导的行列中。在绘制无障碍地图的同时,郭兵也在留意着福州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他会拿着卷尺,丈量着设施的长宽高,这就是郭兵所说的“无障碍测评”。

无障碍测评,现在是小善公益的“主营业务”。坡道的度数、第三洗手间的圆角半径、洗手台是否可以让残障人士够到……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人们忽略的小事,正是小善公益志愿者们做的事。

郭兵说,小善公益组织拥有一个内部微信小程序,志愿者们通过测评拍照,将图片和文字描述上传至小程序的后台。建筑物名、详细地址、设施评级、所属类别、设施分类……小程序中,涵盖了无障碍设施的种类,测评志愿者还可以对无障碍设施进行评级。

目前,无障碍测评的流程主要是:由他本人或者志愿者进行测评,测评数据会上传至小程序后台供郭兵审核,审核结束后由郭兵统一向城管、园林等有关部门进行反映。

测评的主要工具是坡度尺和卷尺。将尺子放置在无障碍坡道上,就可以测出坡道的度数,拿卷尺一量,便知道坡道的最大高度和长度的比值。11月15日,澎湃新闻跟随郭兵到台江区白马南路一公厕进行测评,公厕管理人员对郭兵的到来并不陌生,不时还会和郭兵用福州话客套几句。

郭兵家中摆着多本公共设施无障碍规范性标准文件。

不求同情,以“标准”讲理

郭兵的手机中,有福州市多个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都是他在公益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人脉,这成为他发现不符合规范的无障碍设施时进行反馈的途径。

“我们不希望以残疾人的身份博取同情,更多的是用标准来说服、督促他们改进。”郭兵说。在郭兵家中客厅的桌上,摆放着《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公园公共设施设计标准》等由国务院或各部委颁布的,涉及地铁、公厕、铁路运输以及民用建筑的公共设施标准规范性文件。

虽然有这些来自国务院不同部委的行业标准,但由于标准没有强制效力,这些公共设施在建设时,标准常常被遗忘。这时候的郭兵,更像是一个“倡导者+监督者”的角色,督促相关部门对于无障碍设施的改进。“我们是去给他们普法的。”郭兵笑道,如果有一点点小的改变也可以让他非常具有成就感。

去年7月,郭兵带着志愿者对福州南公园的无障碍环境进行体验测试。坡道太陡、台阶太高、厕所缺少无障碍设施等问题被发现。

比如,按照2012年城乡建设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轮椅坡道的最低标准为1:8。公园里多处坡道设计不规范,当时测量的两条无障碍坡道的高度均约0.42m,坡道水平长度约1.5m,坡度比例未达国标。此外,无障碍厕所的门宽度只有66厘米,也不符合国家标准,残疾人坐着轮椅根本进不去。

在向相关部门反馈后,郭兵的意见被采纳,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南公园的公厕坡道、无障碍厕所都进行了翻修。

今年5月,郭兵带着志愿者再次回访时,发现坡道长度超过4米,坡道比例已经符合标准,厕所里的厕位以及其他设施也更加人性化。洗手盆安装了把手,还安装了一个低位小便器,既可满足男性残障人士使用,小个子或小男孩也可以用,厕所的洗手盆旁边还安装了婴儿料理台。环绕公园主干道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通行。“坐着轮椅基本可以逛遍公园,总体还是挺满意的。”郭兵说道。

整改基本达标,郭兵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厕所门的设置上可以参照国外的设计,使用推拉门。推拉门便利于开关门操作,还能节省空间;公园内无障碍设施的标识缺乏,“怎么走,往哪里走,应该在显著位置设有无障碍标识。

当然,并不是郭兵的所有反馈都得到重视和改进。11月3日,郭兵投诉鼓楼区城管以加强城区电动自行车规范工作部署为由,在乌山路、八一七路等路段设置大理石障碍物阻碍盲道,导致行动障碍者无法正常通行。

“善意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4.2.1:人行道处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各种出入口位置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郭兵就是这样用规范给有关部门“普法”,但有时并没有效果。

遇到一些拒不整改的部门,郭兵会通过上报效能办或者采用信访的方式推动设施的改进。他说:“慢慢做,总会有一些改进的。”

郭兵对无障碍厕所门进行测量。

“让更多轮椅群体融入社会”

郭兵在投身公益的过程中,不仅仅在普及标准,同时想要建立一些标准,填补空白。

当他带着轮椅坐地铁时,发现福州地铁二号线每个站点只有一座无障碍电梯。目前,全国对于地铁无障碍电梯的修建并无统一的标准,往往在一座地铁站里只有一部无障碍电梯。

郭兵认为这样设计并不合理:如果一位无障碍人士想从C口出站但无障碍电梯只能通向B口,那么他要么请志愿者帮忙,要么就得从B口“长途跋涉”至C口。“这样的设置给行动不便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无障碍环境建设要考虑中国已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同样让他感受颇深的还有购买动车、高铁票。2015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曾发布一个消息称: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已有3400余辆设有无障碍设施的客车编入列车中投入运营,其中普速客车1700余辆,动车组列车、直达列车和新造列车均设有残疾人坐席及无障碍卫生间。

但在郭兵的实际体验中,这类座位的票并不容易买到。他向“12306”咨询,客服告诉他:“购买残疾人旅客专用票额车票必需到车站售票窗口办理,而且必须是像福州站这样的大车站。”他也试着多次在不同车站做过核对,窗口的工作人员普遍对残疾人旅客专用票额车票的售卖并不太了解。“在普通旅客都能通过手机、网络轻松购票的现在,怎么残疾人等行动不便者反而得到车站售票窗口办理?”目前郭兵正在搜集相关的材料,之后将把有关情况向铁总反映。

志愿者郭大勇目前是一家证券公司的高管。2012年,在小善公益还未成立的时候,他就与郭兵相识,并于2013年加入小善公益。“可能有些‘职业病’了吧,现在路过一些不合格的无障碍设施都会下意识地拍照取证。”郭大勇说,公益活动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满足,也学到了不少关于无障碍的知识和法规。

志愿者孙雅丽则认为,无障碍测评改变的是她对轮椅使用者的“刻板印象”。“在原来的印象中,坐轮椅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但我却忽略了年轻的群体。”2013年,读大二的孙雅丽就开始和郭兵一起做无障碍测评,6年过去,孙雅丽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妈妈。当她推着婴儿车出去的时候,更加切身体会到了无障碍设施完善所带来的方便。

“长期以来,使用轮椅的人似乎被我们排斥在社会之外。当我们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备的时候,这些刻意隐藏的轮椅群体才能真正融入我们这个大社会。”看到之前测评的南公园的变化时,孙雅丽感慨。

在郭兵看来,自己的行动是一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的行为。只要自己敢于推着轮椅走出去,从身边开始影响,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行动不便人士敢于走出家门与社会接轨,“人们更多会把行动不便当作是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社会应该为此做的改变。”

    责任编辑:徐笛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