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达人③︱二级旧里里的十平米阅览室

孙汉芬 张婷 陈焕娴
2019-11-28 16:38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谈及上海,近些年的“潮流”是回溯上世纪三十年代。“孤岛”时期的繁荣留下了大量历史建筑和名人轶事,但当光环褪去,这些上了年龄的楼宇和社区仍未退役,剩下的像是一堆琐碎的日常。有人囿于房屋产权的历史遗留问题,有人需要与老旧的设施对抗,没有电梯、垃圾清运、噪音、鼠患,乃至公共空间的使用权限……谁来发现这些需求?如何解决它?但这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的断裂环节。

今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与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合作,发起了“社区达人”计划。当人们认为居民没有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时,他们在调研中却发现,每个社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活跃分子,有的基于个人的家国情怀,有的来自职业惯性,有些基于兴趣和利益驱使,有的只是单纯的“爱管闲事”。这些超龄的“社区达人”仍在努力编织着老旧小区里的日常生活。

从繁华的淮海中路出发,沿着马当路向南深入,成片的旧式里弄分布在合肥路、建国东路一带,合二、复三、建四、顺六这些社区分块排布在道路两侧,取“合肥路第二社区”、“顺昌路第六社区”等简称为名。这里是老上海的根底,穿行在弄堂间,听得一耳朵的地道沪语,但这里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空间逼仄,不到三米宽的弄堂两旁都停着电瓶车,头顶是从二楼伸出的晾衣杆,满当当地挂着湿衣服。

合二社区是一片二级旧里,坐落于黄陂南路东侧,小小的社区内居住着2000余人,其中接近半数是外来人口。1980年代,合二社区里居住条件最差的平板房完成了改造,这些房屋的居民住上了三层小房,脱离了没有独立卫生间的生活。但大部分居民依然生活在简陋的房屋中,一些住户的人均居住面积不足十平方米,甚至仅有五个平方米。

但在合二,有一间不足十平米的阅览室是居民们共同的小天地。项坚岗是这间“悦兰坊”的发起者和负责人。

今年66岁的项坚岗曾是一名教师,他曾在江西省景德镇做了三十余年的班主任。退休后回到上海,住进了合二社区,后成为社区党总支委员。

有居民提出想要有个地方能读书看报,项萌生了开办阅览室的念头,但场地、书籍和后续的管理都存在问题。

实际上,街道一层有相应的服务。比如,淮海中路街道就在辖区内的20个服务点开展“五送服务”,即送图书、送演出、送服务、送讲座、送辅导,但这些服务往往不能真正到达居民手中。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类似,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有时也存在断裂,无法触及居民。

仅合二社区就有几百本街道配送的书籍,但都杂乱堆放在社区活动室内,没有专门的阅览场所,很多居民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些图书。但对项坚岗们而言,这些书成为项目启动的宝贵资源。后来他们腾出一间小房间,开办起了“悦兰坊”。

阅览室有了,如何管理,谁来管理又成了一个问题。项坚岗与社区里那些有参与热情的居民联系,专门成立了一个11人的“超龄”志愿者团队,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岁,轮班管理。

2017年12月28日,志愿者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讨论确定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借阅制度、值班制度,项坚岗被推选为志愿者的负责人。2018年1月2日,元旦假期后第一天,阅览室如期开放。如今,悦兰坊周一至周五每天两人值班,上午和下午各两小时对居民开放。

合二社区阅览室很小,两三步就能从一边走到另一边,两排书柜、两张桌子、四张椅子和八百多册书籍几乎已经占满了这个简单的小房间,在室内站下三个人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但阅览室十分整洁,藏书全部分类编排,登记在册,时政类、历史类、文学类、健康类一目了然,报刊杂志则布置在墙壁和门边的空当处。原先街道配送的书目以养生、健康为主,在项坚岗的提议下,阅览室一直在持续购进不同类目的书,现在的藏书更为大众向,唐诗宋词、科技文化,儿童书籍,一应俱全。

合二社区还生活了不少外地人口和他们的子女。项坚岗还发起了一个名为“漂流空间”的项目。希望打破地域和年龄的界限。2018年暑期,他联系擅长毛笔书法的志愿者王忠兴,共同确定了教学计划,在悦兰坊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书法学习班,吸收了十几名合二社区的“小候鸟”。

如今,悦兰坊不足十平米的空间已经渐渐“捉襟见肘”,项坚岗曾与社区党总支书记讨论,有没有必要增加空间。但他们还面临另一个不确定因素,黄浦区的旧区改造规划,合二这样的二级旧里何去何从仍然未知。

(本文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研17社会工作党支部第一党小组共同参与调研,许亮,李璐丹,李菲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李麑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