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政府机关向社会开放食堂:福州一食堂肉包太“火”被限购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19-11-18 08:17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食堂因向社会开放引起关注。据浙江媒体报道,原来,这里只在工作日对该区域内入驻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开放;如今,这个食堂在周末两天,面向社会开放。

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徐静介绍,区域内有该区的青少年宫、科技馆、工人文化宫等多家单位,又临近临平山公园,一到周末,上山锻炼市民、上课孩子和陪同家长等往来人流密集,日均人流量最高时超千人,但附近的就餐点却比较少。

徐静表示,“这其实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从职责上来说,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是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服务的;但作为政府机构,我们认为,为市民服务也是我们的职责。”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全国各地已有数起“政府食堂向社会开放”的先例。

媒体报道显示,浙江衢州市政府继今年五一假期之后,于十一假期再次对游客和市民开放食堂和停车场,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品尝当地特色菜。除了政府食堂,十一期间衢州市的35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免费向公众开放,有效缓解了市民游客出行停车难的问题。

早前,浙江新闻客户端曾在今年五一假期探访衢州市行政中心8号食堂发现,食堂提供东坡肉、盐水虾、五香大排、红烧鲫鱼以及衢州兔头、鸭头6个荤菜,咸肉小竹笋、酸辣土豆丝、蚕豆烧豆腐、香菇青菜4个素菜。售价每份18元,从6个荤菜里任选2个,4个素菜里任选1个。兔头和鸭头也可以单独买,兔头8元一个,鸭头5元一个,低于市场价。

此外,食堂还提供面条和粉干。考虑到外地游客的饮食习惯,食堂提供的菜大多是不辣的,衢州特色的美食兔头和鸭头也降低了辣度。

在江苏扬州,根据当地2019年出台的专门服务外来旅行者的三号文件规定,在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三个节假日期间,扬州市政府西大院、扬州生活科技学校、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三个单位的内部食堂对外开放。

上观新闻今年清明节曾探访现场,菜品有荤有素,包括扬州的招牌菜——狮子头,4元一份,售价最贵的是时令菜——春笋烧排骨——5.5元,还有4.5元的豉油鱼块,售价均为3元的榨菜肉丝干丝、莴苣鸡片、蒜苗肉丝,最便宜的香菇青菜和虾米瓠条售价分别是1.5元和2元,另外紫菜汤免费,米饭自己添。

另据微信公号“福建日报”11月14日消息消息,从2013年起,福州市东部行政区第三机关食堂在保障东部办公区机关干部用餐的前提下,持续对社会无门槛开放,给公众打开了方便之门。机关食堂不以盈利为目的,价格低,质量好,既安全又卫生,尤其是对于周边的老人来说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市民到福州市东部行政区第三机关食堂“抢购”包子 海峡网 图

而该食堂个大料足,肉鲜汁多的肉包也成为了福州新晋的“网红”,为了保证客人尽量买到肉包,一开始食堂采取了每人限购10个的措施,随着客流量攀升,肉包供不应求,食堂近期只好再次加码限购,“每个人只能买6个了”。

就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的举措,11月17日,红网刊发评论文章称,过去,机关食堂被打上了“内部”标签,只在固定时间向固定人员提供就餐服务。即使是外来办事人员也必须使用餐券才能进入这种内部食堂,更别说向普通市民开放了。而在民间,也正因为这堵隔阂之墙,不乏对机关食堂“补贴制度”“内部福利”的揣测之声。因此,开放机关食堂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为民着想”,更是拓展了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政府机关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文章称,“周末食堂”只是政府机关创新公共服务的一小步,但透过“周末食堂”这扇小窗,可以引发我们对公共服务的新思考,窥见未来公共服务发展的新路径。

文章认为,就餐、停车等生活需求是切实影响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事情,拓展公共服务空间也不应局限于食堂。据悉,余杭机关事服中心也正着力于促进停车场、厕所、电瓶车充电插座等资源的共享。事实上,食堂、停车场、厕所等生活公共设施的确并非行政专用,也不应该被“内部”二字所束缚。将其归为城市公共资源的一部分,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更能体现政府机关的亲民姿态。其次,机关公共设施的开放不仅拓宽了公共服务的尺度,更能起到一种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单位的开放之势,例如,可以引导更多企事业单位、高校食堂对外开放,也可促进停车场、图书馆等资源的城市共享。如此,城市公共服务的空间将有效扩大,并促进城市资源利用率提高。

“诚然,机关公共设施对外开放的为民之举值得推广,但其中也应有谨慎之思。”文章指出,大量食客涌入,如何保障餐饮质量?如何统筹安排借用公共设施的市民,以免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机关工作秩序是否会因此受干扰?这些问题都是机关公共设施对外开放可能面临的情况。然而,创新之举面临难题是难免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机关单位关闭大门的理由。相反,在褒扬“周末食堂”等亲民措施的基础上,如何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让拓展公共服务的开放之路走得更长更远才是当下最应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