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郑开:道家的政治哲学及对人性的实现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整理
2019-11-14 09:56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开在其新书《道家政治哲学发微》出版之际,在北京大学以“自由、秩序与价值——《道家政治哲学发微》”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道家政治哲学乃是比较纯粹的、严格意义上的甚至真正的政治哲学,自有其边界明确的内容范围、理论特征,还发展出某种非常理论性的哲学语言思考和阐述政治性问题。如果说孔子以来的儒家学派是对当时历史趋势的“保守回应”,道家政治哲学则提出了“玄德”“帝道”“执一”等概念,对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做出了冷静积极的响应。

《道家政治哲学发微》一书共有十二章,分为四编,内容涉及了老庄、黄老和儒道会通等。以“发微”为名,是因作者写作时对于一些离散性的、可值得探讨的点进行了着重阐发。作者在前言中谈道:如果说道家老庄学派的“玄德”是其政治哲学之基石,那么“帝道”就是黄老政治哲学的指针;如果说老庄政治哲学思考于人性与伦理、浑沌与秩序之间展开,那么黄老政治哲学则聚焦于“抱道执度”“道法之间”“内圣外王”诸问题。儒道两家之间的思想对话异常深刻,超出之前的估计和想象,比如说儒家谈论“无为”,道家讲论“中庸”,既饱含兴味又富于启示。

郑开,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哲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道家形而上学研究》(2003年)、《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思想史》(2009年)、《庄子哲学讲记》(2016年)等。

郑开

道家的批判与理想

关于为什么将本次讲座定名为“自由、秩序和价值”,因为这些概念在我国古代的书里是不被直接提出的,是要通过哲学研究才能把这些问题提示出来。

道家有非常强的批判历史,这就和儒家以及其他各家不太一样。我们从哲学上分析,这种彻底的批判意识只能出现在非常深刻的哲学思考的状态之下。我们个体无一不是在一个社会政治语境下生存,但是道家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不管生活在哪个时代,都有被异化,被压制,被迫害,被凌辱的可能性。老庄从哲学的高度不问这个时代,因为这样的困局无所不在,他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讨论这些问题,要批判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因此说老庄具有很强的批判力。

另一方面,老庄要讲理想的问题。我们在每个时代都实现不了理想,只要是现实的时代都不是理想的、残缺不全的:政治制度都是不完善的,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非常多。道家就要讲他的理想,将理想投射到遥远的未来,指引我们生活还有希望。

道家哲学看起来说得那么抽象,但主要是基于我们生命存在的意识,或者基于生活非常广阔的、丰富的经验。所以道不会跟人疏离的。儒家经常说,怎么能知道道是什么,你看看圣人尧舜就知道了;道家也一样,道家讲的道有时候不愿意抽象讲,虽然它是抽象主义的产物,但是它不愿意讲,道家让我看看真人,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本性,使自己本性完全得到了释放,这样的话对我们就很有帮助。这是我们说道家讲批判,讲理想都是有的。

《道家政治哲学发微》书影

转换陈旧的研究范式

我们常在一般意义上说理解道家思想,比如《道德经》很短,一个早晨起来一边吃早饭一边差不多浏览就过了,但是这不能等同于研究,古代的典籍之所以成为经典,它是可以诠释的,在不断诠释的过程当中才能称之为经典。它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这就是它的语境。

我这本小书是如何来探讨道家思想的?我主要是发掘文本的语境,我们现在和传统上相比有了更强大的语库,有了更强大的工具,这个工具使得我们比前人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更科学地分析这些问题。

我所理解的政治哲学,跟坊间或者社会上流行的政治哲学是不太一样的。政治哲学首先是一种哲学,或者说对政治性的问题有一种哲学的反思。我们现在探讨的政治哲学,不见得非要按照西方的一些理论,它设定好的范围,它的那种方式方法来讨论问题。我们完全有可能沿着自己的路,可以讨论我们自己的问题,重新激活自己思考的传统来开阔视野。我们对现实的关怀越深切,其实越需要我们在历史的深处做更多的挖掘,向历史的深处回溯,找到那样的资源,使得我们的思想变成活的。

“玄德”“帝道”:道家政治哲学的几个例子

道家政治哲学,它为什么称之为政治哲学,我们有很严格的意义,比如在书的封底有一句话,道家的政治哲学也许或可能、说不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我们这样讲是有一定道理的。道家是用一种抽象哲学的语言来讲政治问题,我们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也是在书里各个章节里面散布,基本上是我们这本书里一些主要的思路。

比如说老子讲“玄德”,我们基本上不知道他讲什么。“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我们从零基础开始研究,就想“玄德”有这种说法,其他地方还有这些说法,就可以把老子开始讲的“玄德”几条材料梳理出来,罗列出来,然后堆砌在那个地方,琢磨着通过这个是不是能够把“玄德”定义。我的结论是,哲学不能这样研究。

举个例子,“玄德”看起来不太好理解,我就想能不能和其他概念联系起来,比如我发现,“玄德”要通过儒家的“明德”来理解。“明德”是西周初年以来一直延续儒家思想传统里绵延不绝的,就是通过“明德”来讲政治,讲人性。我们由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方法,建立起来联系,才发现“玄德”是针对“明德”讲的,它当然也有政治意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这个命题,会发现完全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政治命题,道家从来没有认为国家是某一个人的,“玄德”就是讲这个意义。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道家的黄老学派研究起来非常难,它的边界也不太清晰,比如阴阳家和黄老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黄老学的性质、它的理论宗旨以及历史的价值等问题都困扰了我们很久。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点点经验,黄老学的中心是讲帝王之道的,这个概念是非常难把握的,所以我们还是像刚才一样找到一些联系——这个联系关键在于黄老学讲的帝王之道恰恰有针对性。黄老学在发轫时,面对一些在思想世界或者在当时社会流行很久的思考传统,它有对话关系。这个对话关系我做了分析,黄老学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要在王道和霸道之间,王道和霸道是当时政治道路的两个选择,你不走这条路,就走那条路,或者就亡国的这条路。战国中期以来黄老学讲的帝王之道,主要是为了超过王道和霸道,或者在王道和霸道之外开拓出一条新的政治道路。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通过这个我们才知道黄老学不管是各个学派,每部书具体内容讲的都不一样,讲法偏重,方法都不一样,但是这条线一样。

这两个例子,是想让大家知道“道”也好,“德”也好,都是在道家哲学里非常基础的关键词,道家讲的这些内容是抽象的,而用哲学的方法讨论问题,通过“道”和“德”的概念重新确立了我们对政治的问题,对伦理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个张力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道家政治哲学

我们从“德”开始讲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知道“玄德”有政治意义,但是拥有“玄德”那样的本性或属性才能称得上老子、道家以来所认为的圣人或者最高统治者,理想性的政治要通过“玄德”来表述,“德”这个问题要和人性的概念建立起联系。古代的思想世界里,如果有什么恒常不变的东西,那就是他们对人性的思考始终是一以贯之。这是我们所说的讨论理论学、讨论政治哲学、讨论法哲学的基础。

道家哲学里面是用哲学的语言,像“道德、性命”来讨论这些问题。人在政治的关系当中,在伦理关系当中,在政治当中你肯定是每天生活在冲突当中。在这种冲突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我们怎么从另外一个方向思考,来解脱这样的矛盾呢?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道家就认为进入了一种不需要用“名”来表达的状态,或者你已经到了一种物我合一,或者自我和他者达成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的一种层次和状态,这就是他所讲的境界。转化成我们今天的哲学语言讲,自由就在这一刻到来了。

《庄子》里面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就是这样的状态。这就是道家里面用理论语言讲,从混沌到秩序的区别,混沌是处于那种自由的,无差别的,物我合一的,或者超过了一般意义上伦理哲学的智慧,但是我们在以往无处不在的囚笼里面,实际上就是等而下之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深刻的。

道家政治哲学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秩序虽然重要,但是比秩序还更重要的就是混沌。混沌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秩序或者规范更原初的来源,大家都生活在社会生活中,都要讲是非,不讲小是小非,也要讲大是大非,反正要讲是非。道家的思考不仅限于这个层面,是在更高的层面,这个层面我们称之为“道高物外”,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对错、善恶的分别。那样的一个混沌的,无分别的,超然的层次。那样的层次是不折不扣的哲学思考才能催生出来的,只有哲学思考才能沉其于其中,只有哲学思考才能把这个问题揭示出来。

这就是我们反复讨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哲学。如何治理天下,那是法家,或者有一部分黄老学讨论的问题,道家的政治哲学层面是讲人性的实现,“究天人之际”,在天人的关系里,我们在高远宏阔的视野下,来审视人的生命价值,生活的意义,或者在政治意义上讲,它也不是针对国家,国家兴亡虽然重要,老百姓生活好坏,虽然也是它关注的,但是它更关注天下。天下很抽象,天下在我们现实政治共同体上还有一个更复杂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下继续讨论问题,才能出现“天下”的概念,由此我们就会对道家政治哲学有一些了解。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