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她来自另一个纪念馆,此次参观感触颇深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何颖晗
2019-10-30 18:54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施雪敏在专题展厅参观。  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图

10月30日,星期三,晴。

中午时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题展厅里,施雪敏背着双肩包,慢慢走在展厅里参观,偶尔停下来低头看看手里的资料。

施雪敏来自江苏徐州,今年28岁,已经入党4年,目前是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一名馆员。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施雪敏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学习中共党史,编研文保。

“没想到自己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纪念馆人。”施雪敏说,念本科时作为一名工科生,她学习的专业是矿物加工,后来读研究生,她毫不犹豫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此次正逢休假,她独自来到上海参观,也是第一次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专题展厅里,《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文物史料展》已经展出了一个多月,连日来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

聂耳谱曲的《扬子江暴风雨》和《前进歌》的歌谱,革命伉俪陈尔晋、王曼霞的结婚请帖,秦鸿钧使用的收发报机……每件藏品,每个英烈名字,都无声地述说着当时的历史故事。

“我刚才在专题展厅里看到了革命志士恽代英,我的研究生论文便是研究恽代英的哲学思想。他是江苏武进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 施雪敏感叹,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纪念馆人,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令自己感触颇深。

她说,自己以前在书本上有所了解的知识这次都真真切切看到了,这也让自己对共产党人有了更深入、更生动的了解,“因为是一名新的纪念馆人,我也学习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先进的展陈手段、视角和理念,今后也会努力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