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先进典型——高尖措

2019-10-25 21:23
青海

祁连山上的“高阿吾”

——祁连县公安局峨堡派出所教导员高尖措同志先进事迹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把标尺。为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市州征集选取了各领域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事迹,今天推出高尖措同志的先进事迹,供大家对照学习。

人物简介

高尖措,裕固族,50岁,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公安局峨堡派出所教导员。高尖措在警务室工作以来,辖区内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提名奖、“全省优秀党员”“全省优秀政法干警”“全州双十佳人民警察”“全国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提名奖等奖项,获省公安厅二等功一次。

要来到高尖措驻守的芒扎村警务室并不容易。芒扎村地处祁连山深处,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与甘肃省民乐县交界。芒扎村警务室距离自己的上级单位峨堡镇派出所有120多公里;而从县城开车过去,则要翻过重重大山,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崇山峻岭和纵横沟壑中行驶近200公里。这么偏僻的地方,这么艰苦的条件,大概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到这里来工作的。但是,高尖措义无反顾地来了,而且是带着妻子一起来的。在这个警务室里,他们夫妻俩一守就是7年。

山里长大的他主动提出到山里去

偏远的芒扎村常住人口只有430多人,可是这里丰富的煤炭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让山外的人趋之若鹜,每年进山的人有几千。有开矿的、挖中药材的,还有一些不法盗猎分子,鱼龙混杂,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这里草山土地纠纷、牧民牛羊丢失、偷捕盗猎等现象时有发生,但因交通不便,报警出警都相当困难。

2007年,祁连县公安局决定在芒扎村设立一个警务室,解决困扰当地群众和民警的报警难、出警也难的问题。民警高尖措是山里人的儿子,他深知,偏远的山区一样需要有人维护治安,那里的老百姓更盼着一份安宁。于是,他向领导主动提出到大山里去。

把女儿送到岳母家后,他和妻子打起铺盖卷,来到芒扎村警务室,将家安在了大山深处。高尖措成了一名驻村民警,妻子马秀兰则成了一名协勤人员。这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警务室”。

虽然高尖措已经做好各种思想准备,但是,到了芒扎村,有些困难还是在他的意料之外:派出所辖区近310平方公里,是真正的地广人稀,管理起来极为不便。在这里,不通电、不通水、没有手机信号,进村入户就得翻山越岭,即便要完成最基本的辖区摸底任务,工作的繁重也可想而知。于是,刚上任的那段时间,高尖措几乎每天都在下乡走访的路上。村民们是通过这样的场景来认识高尖措的:茫茫山区,四野空无一人,一个身穿警服、骑着摩托车的身影,从一个山梁驶向另一个山梁。起先是高尖措一人巡山,后来是夫妻两人一起巡山。不到半年,夫妇俩走遍了芒扎村的每家每户。祁连县公安局的民警谈起高尖措的善走,无不啧啧称奇:你才在这个山头,他已翻过那座山梁了。

踏实的工作,务实的作风,带来的效果也是明显的:谁家有几口人,家庭情况如何,哪家的经济比较困难,哪家有人户口还没办好,哪家老人身边没有儿女,全村125户人家的情况他都记挂在心。

当一名驻村民警,什么是最大的责任?应该是让老百姓住得放心,行得安心。高尖措说:“群众有了安全感,才能实现山村和谐。”于是,高尖措发动当地的村社干部、治保主任、企业负责人及党员群众,建立起巡逻守护和治安宣传教育机制,逐步形成了以警务室为中心、群防群治为辅助的警务工作新模式。

高尖措认为,在农村牧区,消除一条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就是增加一条和谐稳定因素。高尖措和妻子积极在辖区开展大走访、“警民相约警务室”等活动,走家串户,与群众拉家常。日常工作中,夫妻俩为牧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便民利民、纠纷调解等帮助,组织开展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等工作,并与芒扎村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一起开展昼夜治安巡逻,极大地震慑了流窜作案的不法分子。辖区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80%和60%。

很快,芒扎村来了个“高阿吾”的消息不胫而走。

怀着对群众浓浓的爱办好每件事

偏远山区民风淳朴,少有恶性刑事案件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急难险重任务。

芒扎村有几家煤炭开采公司,过去常有人来偷煤。一次,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到村上的煤矿寻衅滋事,煤矿工人拿起铁锹自卫,双方对阵情形十分紧张。警情转到警务室时,当时不慎摔伤脚的高尖措急坏了。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到现场,站到双方中间,摆事实、讲道理,反复规劝。面对身穿警服、一身正气的高尖措,那伙人退缩了。

当然,高尖措每天面对更多的还是琐碎的小事。怀着对辖区百姓浓浓的爱,高尖措将每一件小事都当大事来办。他认为,爱民的主题大得很,但爱民的事还要从小处做起。来芒扎村不久,高尖措就了解到,在警务室成立之前,村民们在办理户籍、身份证时,一般来来回回要跑好几趟,很不方便。在走村串户时,高尖措注意收集情况和宣传这方面知识。哪家需要办理身份证,只要不是特别着急,他便帮着收好相关手续,等自己回县城开会或执行任务时,替乡亲们代办,免去了他们的奔波。牧民群众亲切地将警务室称为“家门口的派出所”。

对群众的大小家务事、烦心事,高尖措都以真诚的态度和耐心帮助解决。牧民李加和切忠两家发生纠纷已好几年了,经常为一些小事互相猜忌闹矛盾。了解事情原委后,高尖措专门跑了几次,反复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一直做到双方握手言和。

藏族老人王辉龙家庭困难,老两口行动不便,子女又在甘肃张掖等地打工,无人照顾。高尖措夫妇每周都要去看望王辉龙老人,为他家挑水、拾牛粪,每次回县城,两口子总惦记着为王辉龙老人买点蔬菜、水果、药品等。

2010年7月的一天晚上,藏族老人索南才让拄着拐杖来到警务室,央求警务室派车将自己生病的孙子送到甘肃省民乐县的医院看病。高尖措二话没说立即驾车行驶90多公里山路,将孩子送到了医院。事后,老人全家将一面写有“解群众难,排群众忧,老百姓的警务室”的锦旗送到了警务室。这样的事,高尖措遇到过很多。有人出车祸了,有人生病了,孕妇要生产了,只要知道,高尖措一定会管。他常说:“警务室工作其实不难,最根本的是对老百姓要有爱心,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高尖措和妻子自从进了山,就很少回家。他的女儿也一直寄宿在县里的学校,基本上一个月才能见一次爸爸妈妈。每次妻子因为想念女儿而泪流满面时,愧疚的他总是这样安慰妻子:“谁让她的爸爸是个警察呢。”

与群众的距离近了,就有了民情积累;与群众的交往深了,就有了感情积累。逢年过节,村民常为高尖措送来肉、奶、酥油。尽管他一再谢绝,可乡亲们却总是不管不顾坚持把东西送来。他们说得很实在:“高阿吾又不是外人,他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我们拿点自家的东西表示一下心意都不行吗?”

“大山里有我的工作,也有我的家。”高尖措深情地环视着身边峻拔的高山。他打算在现在的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我想,这就是安居乐业吧!”

来源:青海新闻网

原标题:《青海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先进典型——高尖措》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