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港口岸线退用还海修复整治实现多赢

2019-10-21 21:59
山东

来源: 大众日报

海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是极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日照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海龙湾退用还海工程,下决心把港口作业岸线退出来,把港口生产区搬离城市,让生态永驻城市,让群众零距离亲海。舍掉92万平方米的黑色堆场,换来的是46万平方米的金沙滩、29万平方米的城市活力新区、1882米的生态岸线;退出一段生产线,换来的是经济发展新机遇、城市发展新空间、群众生活好环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日照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保持定力,阵痛过后就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共赢。

上世纪80年代,在建港初期,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海岸线保护的重要性,加之码头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将煤堆场向海侧推移数百米,不仅使原有的“金沙滩”变成了“黑煤场”,更成为以“蓝天碧海金沙滩”为傲的日照人心头之痛。近年来,日照市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海洋强省建设部署要求,抓住港口规划调整时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在全国率先实施港口岸线退用还海项目——海州湾日照港北区港口岸线退用还海修复整治工程(简称“海龙湾退用还海工程”或“海龙湾工程”),探索出一条港口工业岸线生态修复新路径,创造了优质岸线恢复再造新模式。被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认定为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用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典型案例。

坚持科学规划

把海洋生态保护的理念“立”起来

日照“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抓好海岸线保护,实施岸线生态修复是经略海洋、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性举措。在推进海洋生态保护过程中,日照市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算清生态账、效益账、长远账,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舍掉高污染港区,实施生态修复。

作为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用还海修复工程,在开敞水域施工形成沙滩,国内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为科学稳妥实施项目,日照市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第一道工序”,委托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和美国WORLEY PARSONS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著名海洋科研机构、院校,运用物理、数学模型等手段,对工程区域的水文、波浪潮流泥沙进行了分析,对工程总平面图布置、整治建筑物的断面与沙滩稳定性都进行了专题研究,确保工程设计科学、工程方案可行。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尊重历史、市民情感的基础上,委托专业设计机构,规划还原了石臼老灯塔等具有日照特色的历史遗迹以及煤码头建设过程中曾淹没的礁石,打造成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自然景观人文气息于一体的生态海岸景;依托石臼老灯塔等老建筑,规划建设配有海洋馆、博物馆、游艇码头、轻轨铁路等设施的高档商务旅游度假区,打造集生态海岸、历史建筑、海洋文化、亲水人文于一体的亮丽景观,全面提升老港区的整体形象。

改革投融资模式

把退用还海的资本“撬”起来

海岸带整治修复因其公益性、社会性,一直以来都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由于项目投资巨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不足成为发展的突出瓶颈。针对这个最大堵点,日照市坚持创新导向、市场导向,打破惯性思维定式依赖,主动寻找“有中出新”的破解路径,在提出海龙湾退用还海项目的构想与规划时,充分考虑投资的可持续性、多样性,将岸线生态修复纳入“东煤南移”港口转型工程同规划、同部署,创新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融资模式。

石臼港区规划调整首先将涉及的岸线由工业岸线调整为旅游岸线,为本项目实施提供可能;同时将紧邻项目后方的石臼港东区煤炭装卸系统搬迁至远离城区的石臼港南区,实现“东煤南移”;煤系统搬迁后腾出的2000余亩土地交由政府统一规划与开发。这样一来,政府财政仅投入资金2.5亿元修复岸线,带动社会资本及地方投入近40亿元,其中生态修复岸线6.1亿元,东煤南移工程35亿元,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资金保障融资机制。同时,后方陆域统一规划与开发形成的收益又为海岸带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可持续性提供了资金保障。

突出技术创新

把绿色施工的基础“筑”起来

如何做到在生态修复中不给生态环境带来二次污染,确保全程绿色施工,是实施海龙湾退用还海工程所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困难挑战,日照市勇于创新,大胆革新,把加大科技攻关作为突破口,先后研究创新了自动水幕式喷淋装置、新型钢筋装卸机械手,引进新型MR-2脱模剂和透水模板布解决构件表面气泡问题等新技术、新成果12余项,直接节约资金240余万元。

尤其是在沙滩形成过程中,首次创新采用特制防污屏,对吹填区形成封闭区域,对所有外流海水进行处理,控制浮泥扩散速率,增加浮泥沉降时间;同时对经过防污屏的吹填污水进行过滤,实时监控水质,把吹填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经检测,防污屏内侧水域悬浮物数据平均值为250mg/L,远远大于国家标准值,而外侧水域悬浮物数据平均值为45mg/L,远小于国家标准值和目标值。

首次创新采用了超低台车出运沉箱施工,提高了出运的效率和安全系数,直接节约投资180余万元。该技术经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被评为交通部水运工程一级工法。这些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为今后海域岸线生态修复全程绿色施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算好长远账

把岸线资源的综合效益“升”起来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虽然在纠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眼前利益的代价,承受短期的阵痛,但是,实践证明,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失去的只是效益低下、难以持续的粗放式增长,换来的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澎湃动能。

作为全国首例退用还海修复工程,海龙湾工程无前例可鉴,从2013年6月正式实施石臼港区规划调整工作,到2017年2月开工,再到2019年7月完成交工验收,日照始终在摸索中坚定不移地前进。目前,项目工程已全部完成。

海龙湾退用还海工程的生动实践证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绝非零和博弈,而是多赢共赢。如今,舍掉92万平方米的黑色堆场,代之而起的是近似天然的海岸滨水景观。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形成了以“龙山咀”为龙头、以“海龙湾”为龙尾的绵延10km优质沙质岸线的海湾生态,海洋环境、生物资源、大气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自开工以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海龟、白海豚、数千只海鸥等以前难以见到的海洋生物频繁出现在项目所在海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对该生态修复模式进行了重点报道。推动港口绿色、低成本发展。通过修复整治,实现了对毗邻石臼港区的稳沙固滩,有效减少附近航道回淤量,直接节省航道清淤费用400万元/年,更大幅减少了政府和日照港集团每年为降低原煤堆场对当地环境影响的投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生态岸线修复后,将腾空的土地打造成高端商务、旅游休闲区,将直接带动城市土地收入30亿元,成为“港产城海”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又一样板。打造了滨海旅游新亮点。在改造的过程中,科学利用煤码头原有设施和资源,改造建设了港口工业展览馆、航运展览馆、煤码头工业遗址公园、邮轮码头、海上艺术长廊等景点,将与灯塔景区、万平口景区连成一片,打造了一条亮丽的城市“金腰带”,为山东省“仙境海岸”增添了“日照色彩”。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昔日与城市旅游风景区和居民生活区仅有“一墙之隔”的“黑煤场”,重新变回“金沙滩”,群众再也不用隔“煤”望海,实现了多年来在家门口赶海踏浪的愿望。

修复整治前,海龙湾已成“黑煤场”

经过修复整治,海龙湾重新变回“金沙滩”

如今的海龙湾,金沙碧海,生机勃勃。(亚楠 朱景友 李河)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