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一网通办”效率如何?这些数据告诉你

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2019-10-17 13:30
来源:澎湃新闻

业务流程再造是实现“进一网、能通办”的核心,而数据整合共享是关键。
10月1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秘书长陈靖介绍了上海“一网通办” 总门户正式上线运行一年来,“一网通办”工作的推进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年来,上海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以“双减半”(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减少一半、提交材料减少一半)和“双100”(推进100个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事项落地,新增实现100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为抓手,全力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

按照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或网络核验的材料”“能够通过电子证照库调取的证照”“能够通过告知承诺方式解决的材料”4类材料一律不需提交。目前,全市所有审批事项减材料已达到50.5%,100个事项实现“零材料提交”;“减时限”达到59.8%,均已完成全年目标。
今年,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涉及跨部门、具有代表性的100个事项,重点推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确保群众进一网、跑一次、能办成。目前,100个事项中,88个已明确改革方案,46个具备上线条件,6个已完成改革,极大简化了市民和企业办事流程。
简政放权工作还在推进,“一网通办”需要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已由市政府决定取消15项、调整2项,近期还将再取消17项、调整2项。
对标世界银行标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一网通办”的目的之一。其中获得电力、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等5个事项,企业办事时间在去年缩短了50.2%的基础上再缩短40%左右,手续环节在去年减少30.8%的基础上再减少近50%。

相关部门依托电子政务云,把分散、孤立的数据汇集起来、流动起来,方便群众办事。

据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介绍,如今上海已建成1个市级和16个区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累计实现数据共享交换5.15亿余次,调用国家数据304万次。通过数据共享,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减少不必要的证明,简化各类申请表格填报,让“数据多跑路”。

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和政务服务应用。电子证照库已入库200类、共计7700万余张高频电子证照。企业群众在线上办事,可直接使用名下电子证照;前往线下窗口办事,利用“随申办”APP电子亮证功能,可免交相应实体证照和复印件。打造“在线开具证明”功能,提供22类高频电子证明服务。目前,电子证照库调用总量已突破4000万次,日均访问量超40万次,共开具60万张电子证明。

此外,上海积极推进电子证照的社会化应用,在交通执法、宾馆入住,以及部分服务性行业开展应用试点。

办事更方便、体验更满意是“一网通办”的根本目标。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资源,及时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主动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比如,可以通过“随申办”APP推送“证照到期提醒”信息。再如,申请人居住登记满6个月后,通过主题引导方式指引申请人线上申领居住证,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制证,快递送达。

此外,今年,新增177项事项“全市通办”,累计达到364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并且已在全市推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综合窗口”机制。

以徐汇区为例,徐汇区将原先83个受理专业窗口整合为18个“零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受理人员从“专科医生”升级为“全科医生”,申请人等候时间平均减少三分之一。又如,市公安局目前已在全市106个派出所设立“综合窗口”,可办理出入境、交警、治安、人口等43项业务。

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要把对政务服务的评价权交给群众,使之成为政务版的“大众点评”。截至目前,共收到评价21万余条,其中差评1900条。对于每条差评,都及时分析处理,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网通办”不仅是上海政务服务的重要组成,更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更加突出业务流程再造、更加突出数据共享应用、更加突出利企便民服务,努力将“一网通办”改革推向深入,把“一网通办”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不断增强市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