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舞蹈梦开始的地方,金星舞蹈团庆祝成立20周年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9-10-13 09:57
来源:澎湃新闻

成立于1999年的金星舞蹈团,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现代舞蹈团体。

2000年,金星舞蹈团来到上海,在上海大剧院公演了2部现代舞《海上风》《卡尔米娜·布拉娜》,从此与上海观众结缘。

舞团起初只租得起上海最小的社区排练室,后来在上海大剧院排练厅扎根5年,开始了对现代舞全方位的探索,并数度在上海大剧院公演,带来《舞夜上海》《迷魅上海》《海上探戈》《三位一体》等一批作品。

在金星的带领下,舞团凭一己之力,终于在2012年搬进了黄浦江东岸一栋写有舞团名字的排练大楼,16位舞者从此有了自己的家。

20年来,金星舞蹈团演出近400场,每天始终在做同一件事:舞台下排练,舞台上演出。

《海上探戈》

为庆祝舞团成立20周年,12月20日,金星舞蹈团将回到舞蹈梦开始的地方,在上海大剧院举办《舞@上海》特别专场。演出只此一场,10月11日开票,不到24小时,门票已经售罄。

演出将汇聚舞团一批经典剧目,既有1991年美国舞蹈节年度大奖作品《半梦》、1998年“文华奖”获奖作品《红与黑》,也有根据话剧《雷雨》改编的《海上探戈》、讲述城市无形牢笼的《笼中鸟》,还有即将问世的新作。

《红与黑》

金星的立身之本是现代舞,然而她最早却是学中国古典舞的。

此前学古典舞,怎么笑、怎么表现幸福,都有一套标准和要求,单是抬手就有一个吸气提身的动作,而现代舞的审美标准是另一套,亦即越自然越好,越像普通人越好。

接触现代舞后,金星发现自己找到了让她摆脱“面具式”表演的舞蹈,“现代舞要求舞者拿掉所学的科班教条,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在跳舞时以内在情感打动所有人。在现代舞的第一堂课上,老师会要求舞者不带任何情绪,重新感受自己的身体,从脚到头发丝,都是传达表情的地方。”

“现代舞最大的功能是把‘感觉’放大,最不擅长的是‘讲故事’,最高级的创作是‘即兴’,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它可以融合芭蕾、戏曲、民间舞、古典舞的动作在里面,并没有统一的风格。”她说。

在西方,现代舞最初是为了反抗古典芭蕾的束缚而生的,怎么比较二者的区别呢?金星做过这样有趣的比喻:

“古典芭蕾表现的是王子公主的故事,他们的手、脚、脖子都很美,却不食人间烟火,公主只想往上飞,飞不动还要人抱着往上飞。古典芭蕾的劲头是往‘上’走,现代舞的力量则是往‘下’走。”

所以在现代舞中,我们常常看见舞者做贴地的动作,躺在地面时,舞者的身体是摊开的也是放松的,会抛掉无谓的束缚,让身体各个部位打开。

这也是现代舞的根本性问题,“现代舞解决的是人与地面的关系。舞者一把身体放在地面上,就能看出,他跳的是不是现代舞。”

而谈及现代舞的气息,金星笑说,“动作好学,气息无法复制。很多孩子想跳现代舞,我说别着急,先把气息捋顺,这一捋,就是三年。”

谈到现代舞者的肢体流畅度,金星又说,“普通人的呼吸靠肺,现代舞者的呼吸靠膝盖,他们的膝盖上有两张嘴,膝盖会呼吸的时候,肢体就特别流畅。”

1999年建团以来,金星舞蹈团的舞者每天上班打卡,排练从未间断。谈到坚持训练的意义,金星说,“每一天的坚持排练,是要卸掉演员的欲望。”

顺着这个话题,她想起了2004年带团出国 ,欧洲同行和她说了一段话,让她感觉到她的训练是成功的,“他说,‘看你的舞者跳舞的时候,我看不出他们是什么训练背景’,我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然的表现,在舞台上看不到你的训练背景,看不到你的技术,这就是现代舞的最高境界。”

金星眼中的的舞蹈团,需要保持每一位舞者独特鲜活的质感,而非造就一个个刻板的舞蹈工具,“我希望带着16个人在跳舞,而不是16个工具在跳舞。16个舞者都有他自己的质感,但在同一个气口下跳舞,这才是现代舞。”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