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大唐”还有姊妹篇,“又见红山”将于辽博展出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综合报道
2019-10-12 08:03
来源:澎湃新闻

一提到红山文化,可能不少人都会想到以玉猪龙为代表的玉器和制作小巧精湛的细石器。澎湃新闻昨天从辽宁省博物馆获悉,作为10月7日开幕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的姊妹篇,“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将于10月16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同时,这也是国内外首个以红山文化为视角的专题展览,也是一次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红山文化精品文物专题展示。

此次展览分为序厅和“生产与生活”、“祭祀与崇拜”、“以玉为葬”、“红山之路”四个单元,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大家熟知的玉玦形猪龙、玉C形龙、玉人等红山文化玉器,以及新发现的红山文化人物雕像也在展陈之列。

玉玦形猪龙 辽宁省博物馆藏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玉兽面牌饰

据辽宁省博物馆提供的资料,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其中,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是最重要考古发现。牛河梁遗址群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大型祭祀平台等遗存的发现和发掘,玉人、玉凤、玉龙等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玉器群确认,由让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探索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的这一重大课题,红山文化由此成为研究辽西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辽宁省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史前考古学文化。

石雕人像 红山文化 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作为研究辽西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系统梳理和充分研究,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主办,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承办了此次展览。

据今天辽宁省博物馆公布的资料介绍,此次展展览分为序厅和“生产与生活”、“祭祀与崇拜”、“以玉为葬”、“红山之路”四个单元,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48件,外借展品件98(包含赤峰学院种子标本)。一级品40余件。展览中特别珍贵的文物有玉玦形猪龙、玉C形龙、玉勾云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凤等红山文化玉器,以及新发现的红山文化人物雕像。

玉人 红山文化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据悉,此次展览还集中了辽宁、内蒙古地区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并辅以从南方的凌家滩文化,中原腹地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到北方的黑龙江小南山等相关文化遗址及墓地出土的红山文化风格玉器,可谓南北红山文化玉器的荟萃,更是一次国宝级玉器精品集中展现。

玉双兽首饰 红山文化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是国内外首个以红山文化为视角的专题展览,更是一次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红山文化精品文物专题展示。同时,此次展览也可以说是红山文化研究工作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和汇报。通过历年来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以及其他省市与红山文化相关的考古发现,以出土文物全方位展示的形式,辅之以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引导人们以多元的视角和层面感知辽河流域早期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策展人员将晦涩的考古学语言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展览语言,同时在展厅里进行大量的知识链接,力争为观众呈现一场雅俗共赏的展览。此外,展览还邀请了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作为总顾问。

玉龙凤佩 红山文化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同时,主办方还将出版精美的展览图录,作为展览在纸上的重现和传播延伸。主办方介绍,通过展览希望让人们看到,辽宁有历史,辽宁有文化,辽宁有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以及辽宁有精彩的特色展览呈现。据了解,辽宁省博物馆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让观众在陶器拼接、考古体验中,领略红山文化的内涵。在展览期间,还将安排多场学术讲座,邀请著名专家汇聚辽宁省博物馆,解读红山文化。此外,辽宁博物馆还将研发许多与红山文化相关的、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将红山文化的各类文物形象化、具体化,深入到参观者及购买者生活之中,使他们在离开展览之后,随地能够感受展览的影响。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为2019年10月16日至2020年1月16日。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