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2019-10-11 14:11
来源:澎湃新闻

为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建设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社科联,于10月11日在修缮一新的上海社会科学会堂联合举办首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来自长三角各地的专家学者代表,及上海江南文化研究联盟单位近百人参加论坛。

会议指出,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挖掘好、利用好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持续深化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积极推动区域文化的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新的阶段进一步做好江南文化研究,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联合研究,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二是要厚植共性根基,打造特色亮点,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要推进务实合作,实现互补共享,共同建设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

论坛开幕式上,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上海市社联供图

论坛开幕式上,三省一市社科联主要领导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推进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长三角三省一市拟在打造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高端论坛、探索建立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智库联盟、加强长三角学术期刊江南文化研究合作联动、推动江南文化研究的社科规划和普及工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全方位深层次一体化长期合作,凝聚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联合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各有关单位、地区和机构,共同建设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梅新林、安徽省徽学学会会长王世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等五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作了主旨演讲。

圆桌论坛分别以“江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江南文化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主题,长三角三省一市10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开展热烈的交流讨论。在本次论坛上,上海社科会堂修缮正式启用。修缮后的社科会堂将成为多功能学术综合体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平台,更好地服务上海社科理论界。

王战:徐霞客这样的人物可以成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突破口

“千年江南经济成就了江南文化。”在王战看来,江南经济繁荣源于“四水”经济,即长江、大运河、江南水网、海运。仓廪实而知礼节,四水经济为江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由此派生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如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运河文化等。其中,宗教文化核心特质是和而不同,各种宗教在中华大地上和谐共存。商业文化讲究信义仁智礼,信和义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不仅可以为长三角一体化打造共同精神家园所用,也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持续性的支撑,正是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意义所在。

王战还特别谈到徐霞客这个享誉世界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成名在上海,出发在浙江,游得最多的是安徽,连通起了三省一市。在王战看来,像徐霞客这样的人物是很好的江南文化名片,帮助各种概念落地,不失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一个突破口。

徐兴无:江南应该是新江南,需要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徐兴无认为,江苏文化作为南北文化交融的通道,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复兴的基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发源地,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以及东亚文明的交流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在他的理解里,江南应该是一个从中国历史文化、地理观念、审美观念提炼出来的能够涵盖三省一市的文化符号。作为历史文化的符号,“江南”涵盖了财富、人文、审美、观念、认同感、自豪感等等内涵或外延。要想使这个符号继续发挥它的功能,必须为它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所以今天所言的长三角江南文化应该是新江南文化,其方向是面向世界和未来,其基础则是面向未来与历史。”

梅新林:在新江南雁阵文化模型中,上海是领头雁

国务院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长三角区域版图纳入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即“三省一市”。梅新林将日本学者赤松要“雁阵经济模型”应用到长三角一体化当中,总结出“新江南”的“雁阵文化模型”。

所谓“新江南”的“雁阵文化模型”,梅新林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上海为龙头、带动南京—杭州两翼的雁阵模型,并且可以由此延伸至引领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更大规模、更高层级的雁阵模型。

梅新林提出,新江南的雁阵文化模型有三个层级。首先是对新江南文化版图本身来说,上海为领头雁,南京、杭州为两翼,合肥殿后。其次就全国来说,在未来可以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领头雁,以环渤海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两翼,在中国东南海岸线上形成新的雁阵模型。而在世界版图中,整个亚洲的南、西、北部都没有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地处亚洲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与日本东海道城市群加以引领。而由于地理、经济与文化上的优势,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更具辐射力与影响力。

梅新林还特别强调,在三个层级的雁阵文化模型中,上海都始终居于领头雁地位,因而上海文化精神谱系的重构对于新江南文化版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王世华:长三角种种经济奇迹有徽商文化的因子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安徽就是江南的一部分。明清江南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徽商最重要最活跃的舞台。在王世华看来,几百年来,他们不仅带来了徽州文化,本身也在创造着文化。他们在融入江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着江南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王世华认为,徽商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徽州文化丰富了江南城市文化,有助推了长三角的社会转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南文化因徽州文化而更精彩,“在新时期,长三角的商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种种奇迹,在他们的文化基因里都有徽商文化的因子。”

“今天作为长三角的一员,安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王世华说道。

熊月之:相比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更能使城市保持活力

熊月之从城市比较优势与江南文化中心的转移分析了南京、杭州、苏州、上海各自崛起的脉络。

从较长时段来看,江南地区文化中心存在着随着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变化而转移的两种倾向,一种是南京、杭州因政治而位显,另一种是苏州、上海以经济而崛起。

南京和杭州先后因为政治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这是中国古代首都功能的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明清苏州与近代上海作为非首都城市而成为江南地区文化中心,在熊月之看来就显得相当特殊了。

熊月之认为,城市政治地位的变化无常,因政治而迅速崛起往往也会因政治地位的改变而快速衰落,相反经济发展才能促使城市保持更为长久的活力。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