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辉:龙门古镇前世今生

2019-10-10 20:33
天津

“……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在隆中时,还是普通老百姓,就对孙权有如此评价。可见,孙权治理国家有成。其兄孙策也早就说过:“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就连一代枭雄曹丞相也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生于杭州富阳区的龙门镇,9岁丧父,15岁既随兄孙策驰骋沙场,由于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19岁其兄被刺身亡后即接位。拜张昭为师,阻内乱,灭山越,招贤才,求名士,定江南,终成一代霸主。

孙权的出生地龙门古镇,地处富春江南岸,距富阳区16公里,镇后有龙门山,系富阳群山之冠。东汉名士严子陵游历此地,盛赞“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而得名龙门古镇。

如果我这样介绍孙权和龙门古镇,肯定有很多人会认为,这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来说,多少王侯将相的出生地不都一样么?没有什么特别的。是的,在江南一带,保存较完好,拥有明、清古村落建筑的山乡古镇确实不少,龙门古镇的古村建筑典型但不是唯一。白墙黛瓦,马头列列,小桥流水,小巷陌陌;门对门,户挨户,渐成一片。然而,我想说,龙门古镇是一个大家族,一个大姓氏,历经千年,一房一房的建设,一代一代的发展,渐而形成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一个古镇的格局,而且至今,仍旧保存着大家族的传统和故事,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是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就是一部家族史的发展。“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500年前是一家。”同根同源同血脉。一个家族的发展故事,就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发展脉络。探访居住在龙门古镇的孙氏后代,就可以看见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价值体现,就可以从中获得融进骨子里的哪一份中华民族的理念和信仰。以至有人曾说过:“你可以在这里读懂中国。”

龙门古镇现居住人口中,90%以上是孙权的后裔,共有2000多户,7000多人。据孙氏家谱记载,从三国时孙权到民国28年(1939年),孙氏已繁衍到第65代。在这个镇上,建有孙氏宗祠、关帝庙、承恩堂、积善堂、义门楼、明哲堂、厚祉堂、子孙厅、砚池、万安桥、耕读世家、龙门驿等等。这些宗祠、帝庙、承恩、积善、义门、耕读、万安等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的价值,正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的核心内涵,是流淌于孙氏后裔血脉中不变的精髓,也是维系孙氏家族的精神支柱,更是孙氏家族名人辈出的根基所在。

当你拿着相机,漫步古镇,与身边的族人擦身而过,脚下的卵石发出黑悠悠的光亮,象在告诉你古往今来它承载的脚步次数,前店后坊、前店后居的房屋布局,不足3米的穿行小巷,会让你体现到江南人的精明和智慧,而当你从拥挤的小巷步入宽敞的店铺时,你会豁然开朗,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主人热情的招呼和听不太懂的方言,会让你有一丝茫然,说不定还能请你品上一杯刚刚制好的新茶。让你在清香中体味古朴,在热闹中感受静谧,在听不懂中理解了发呆。小桥流水间,穿着时尚的洗菜大婶传过来的笑声,还会时不时把你思绪拉回到当下。

是时隔25年未见面的战友把我带到了龙门古镇,来的时候正下大雨,战友说:“下雨了,找个地方休息吧。”我说,大雨给龙门更深的厚重,正是拍古镇的好时候。雨中漫步古镇,我一边拍照,他一边跟路过的人打招呼。看来,刚到这里工作的战友已经完全融入了古镇。是的,只有身与心都融入了古镇,你才能感知古镇,才能守护古镇。其实,是在守护我们自己,守护我们的文化。

杨柳依依映衬着的牌坊,会带你走进古镇的前世今生。

江南的建筑是方寸之间另有天地。

精明而能干的大姐总是早早地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意。

面对前人,你会去寻找和发现埋藏在骨子里的文化。

我守千年,守的是风雨,守的是岁月,守的是不变的灵魂。

廓柱之间精美的雕刻是前人情感与精神的写照。

掩映在岁月时光中的祖先画像让我们知道从何而来。

仙境般的古镇总是魂牵梦绕,让人留连忘返。

流淌的岁月,静谧的古镇,让狗有了闲暇。。

时晴时雨的三月给古镇带来了许多灵气。

小巷陌陌,斑驳墙壁,细雨凄凄,走过的都是自己的历史。

我们向古人学,学的是古人历经千年而得出来的经验。

小巷、大雨、人家,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融入古镇就会守护古镇,其实是在守护我们自己,守护我们的文化。

依山傍水,景清气明,好一幅中国山水画。

宁静的岁月给我们致远的思绪,让我们回到那年那月。

为人一辈子,最难写的还是人字。但有了马,就不一样了。

古镇流水潺潺,穿村过户。古人的智慧和勤劳给后人带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美好。

走进古镇,也就走进了一段最难忘的历史。

每个人总会隐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留下的唯有斑驳的痕迹。

前人经历的,也许正是我们思考的。

 

 

黄世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擅长人文、建筑摄影,喜欢在历史的尘埃里去创根问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