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路上⑪|从战火硝烟到繁华街市,太原这条路镌刻时代记忆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2019-10-03 06:43
来源:澎湃新闻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这条人民路,全长6000余米,以昌盛街为界,分南北两段。澎湃新闻记者 何锴 视频编辑 王佳晨(03:36)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成就斐然。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中,也浓缩在每条大街小巷的变化之中。一条路,见证一段历程。澎湃新闻派出多路记者,寻访全国多个城市的人民路,记录路上承载的国家记忆和变迁,呈现新中国的发展成就。

这条路没有恢弘建筑,也没有历史遗迹,曾经属于郊区地带,公交车在这里停一站便掉头返回;

这条路却街市红火,有小商小铺几百家,如今作为市辖区的一部分,全市第一条在建地铁沿此路而过,并设4个站点。

这条路是人民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全长6000余米,以昌盛街为界,分南北两段。

其中,人民北路长1800余米,古已有之,系明清古驿道,百余年来车马穿梭不息;人民南路长约4200米,系1990年前后因城市发展沿人民北路向南延建。

这条路见证了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百姓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随着太原城市布局逐步向南扩张和发展,这条路也将担起更多重任。

人民南路34号,是小店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了解太原市小店区人民路,得从人民南路34号讲起。这里是一座静谧小院,坐东朝西,院内有座朴素的纪念碑,是小店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碑上迎面有8个金色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四面雕刻着碑文和625名革命烈士的名录,如今看上去字迹已然斑驳,一些烈士姓名依稀难辨。

小院内展示栏中的纪念碑简介记载,纪念碑1987年动工兴建,1995年8月方才落成。

当年,曾在清太徐(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太原市后,清源、太原、徐沟等县相继沦陷。1938年,为加强党在晋西北地区的工作,在清太工委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清太徐联合县委会。——编者注)工作战斗过的革命老同志张云、任悟僧、李奎年、马吉林等17位革命老同志发起倡议,筹建南郊区(小店区前身)革命烈士纪念碑。

太原市小店区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1987年发起倡议时,各方面条件有限,一直在筹钱,纪念碑陆陆续续建了8年之久。

困难重重,几位老同志为何要坚持建起这座纪念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小店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编著的两本书《小店老区》及《小店革命老区抗战风云录》里找到了答案。

《小店老区》一书记载,上世纪四十年代,李奎年、任悟僧分别担任过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大队长、政委。碑座上铭刻的烈士们,多是曾和他们一块战斗、打过日本侵略者的战友。而碑文里有四个字或许就是答案——“夙愿铭心”。

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人能说清碑上烈士当年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牺牲于哪次战斗。几经对比、查找,澎湃新闻发现碑座上的一位烈士,其牺牲时间和地点,与1945年太原市郊的一次伏击战较为吻合。

200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原市小店区志》一书记载,1945年5月,日军特宪队21人由太原出发,途径小店南下,企图到太三区(北格、刘家堡一带为太原县第三区,简称“太三区”。——编者注)“扫荡”。清太武工队、太三区基干队得讯后,在东蒲村、孙家寨村交界处设伏,激战5小时,歼灭敌宪兵一个小队,毙伤敌19人。

《小店老区》一书中也详细记载了这次战斗。这支日军特宪队除一名汉奸外,全是日本军官和老兵,枪法精准、战斗经验丰富。

伏击战取得初步胜利后,日军仅剩3人。而这3人以一处坟包作掩护,顽强挣扎。此时武工队员有些轻敌,希望硬拼下去全歼日军。不料就在最后,3名日军击中了几名我方战士。

据《小店老区》一书记载,当时排长常映光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们一个一个相继倒下,心如刀绞,当即决定不能恋战、尽快撤退。日军也放飞信鸽,呼叫救援。不到两个时辰,周边小店、徐沟等4个据点的日伪军前来救援,但游击队早已撤退。我方有10名指战员在此次伏击战中牺牲。

烈士杜冬娃。

小店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刻着和这场战斗有关的烈士叫杜冬娃,太原市小店区三贤村人,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在太原市郊东蒲村战斗中牺牲。

虽然纪念碑上多数烈士信息已无从考证,但根据这场激烈的伏击战可以推测,纪念碑碑座上铭刻的625名烈士,他们的一生是悲壮的。不论他们出生何处、何时参加革命、牺牲于哪场战斗,他们都在小店区人民南路34号为后人纪念、瞻仰。

正如碑文所述,“建国不易,兴邦维艰。烈士伟绩,地久天长。此碑以纪念那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南郊儿女。”

人民路上的诸多第一

小店区人民路的变化,与太原市行政区划、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作为小店区的前身,太原市南郊区设立于1970年3月,区政府驻地就在小店镇。自此,小店镇成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营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13路车新旧对比。老照片翻拍自《太原市南郊区志》一书。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民路就是小店镇南北向的一条主干道。

据《太原市小店区志》记载,1971年9月30日,太原徐沟公路小店至杨家堡段沥青路面铺设完毕,路面宽7米,长8580米。当日,从太原市体育馆至小店的13路公共汽车正式开通。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退休员工艾克光、李德全二人回忆:13路公交车开到小店就停一站,即现在人民北路上的“小店”站,之后便掉头回去了。当时票价2毛钱,小店百姓时兴坐公交车到太原市里买东西,他们1984年来到小店后也经常如此。

人民商店的位置后建为人民百货大楼,现在仍是商业大楼。

那时人民南路还未打通,人民北路和昌盛街交汇处是一个“丁”字路口。 1972年,在这个“丁”字路口的西北角,南郊人民饭店成立。同年,人民北路上建成人民澡堂。1973年,在“丁”字路口的西南角,人民商店成立。

“人民路”到底是哪一年被正式命名的?现有资料并没有确切记载。

在当地人记忆中,“人民路”这个名字,也是日常生活中慢慢叫出来的。太原市小店区退休老干部王启荣回忆,当时人民北路因人民商店、人民饭店、人民澡堂等单位集中于此,人们便习惯叫这条路为人民路。后来人民路这个名字就定了下来。再后来人民路逐渐拓宽、改造,就有了今天的样子。

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民营经济发展起来。

《龙城汾东文史》第十八辑一书中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记事》一文记载,1981年7月3日,南郊区小店镇第一个地摊图书销售点在人民商店大门旁亮相。人民商店门口,就是人民北路和昌盛街交汇处的“丁”字路口。

还是1981年,也是在这个路口,太原市南郊区西温庄公社做饭的大师傅刘宝生退休以后,和两个好伙伴武吉锁、张吉蛮一道卖起了元宵。

据《小店村志》一书记载,因采用传统工艺,配料考究,元宵色质白细,绵软香甜,深得客户赞赏。久而久之,当地百姓就将这3位老大爷卖的元宵称做“老汉元宵”。

再往后,1984年5月,小店城镇第一个个体机修厂——虎林机修厂出现在小店村人民北路。1985年4月1日,小店城镇第一个个体饭店——迎宾楼饭店出现在人民北路原水利段附近……这以后,人民路上接连出现了经营至今的“老字号”食品。

刘宝生、武吉锁、张吉蛮这三个老汉卖的元宵就是其中之一。就在这个“丁”字街口,他们摆小摊、卖元宵卖了十多年。

到了1993年,三位老汉年事已高,慢慢都不再做元宵了。刘宝生的儿子接过衣钵,继续做元宵、卖元宵。不过“老汉元宵”的商标已被人注册,刘宝生便给自己的元宵起名为“哈宝生元宵”。他眼睛不好,管自己叫瞎宝生,当地方言“瞎”与“哈”同音,就喊做了“哈宝生”。

1997年,原本曾围着人民路和昌盛街这个十字路口摆摊卖的“哈宝生元宵”,在人民北路有了实体店。虽然经历了拆迁、搬迁,门店也始终没有离开人民路。今天,“哈宝生元宵”的门店还在人民北路上,一个靠近昌盛街路口的迎街店面中。

刘宝生的儿媳妇牛义萍1984年嫁到小店,就跟着公公学习做元宵、卖元宵。

在她看来,当年之所以选择在人民路开店,最初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流量。生意能够持续至今,全因为刘宝生教给他们:童叟无欺、诚信为本,好品质才是立身之本。

刘宝生的孙子、孙女也跟着父母学会了制作元宵。刘宝生的孙子刘超告诉澎湃新闻,以后他要继续在人民路上把店开下去。

城市布局“南移”,人民路上建起地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小店区人民路正在建设地铁。因为施工关系,一些路段看上去不甚繁华,但仍有大大小小几百家商铺。

除去哈宝生元宵,人民路上还有博利达蛋糕、九斤面皮、沾串串小吃等店铺,经营时间从19年-30年不等。

200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原市小店区志》一书中在介绍“小店城镇街市”时,将人民路街市排在第一。资料记载,2005年,人民路街市上的商业零售业市场经营户达200余户,土产日杂、日用百货、烟酒等各类批发零售店50余家。而现在,仅人民北路路东就有商户200余家。

人民路上街市红火,和太原市向南发展密切相关。

据《太原市小店区地名志》记载,1990年,因城市发展需要,人民北路向南延建,修建了人民南路。原本被庄稼地包围着的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大门也因此又开向了东边的人民南路上。这家单位也自然成为人民南路上的第一家单位。

1993年,南郊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十亿元县(区)”铜匾。1996年,太原市委市政府授予南郊区小店村“亿元村”称号。1997年7月,南郊区13个乡镇,22个村、62986户全部达到小康标准。全区经济总收入5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9元,首次被评为全省首批实现小康示范区。

1998年,人民路又一次迎来契机。

这年1月1日,太原市调整行政区划,新设小店区,将原南郊区的部分街道、乡镇划入。

1998年,小店区设立之初有384777人。截至2018年底,小店区常住人口为80余万人,外来流动人口保持在80万人左右。

2018年,小店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9亿元,同比增长9.3%,是山西省唯一上榜中国百强区的县(市、区)。

从人民北路向西看,汾河之畔美丽小店。

艾克光、李德全二人回忆,他们刚到小店时是1984年,公司5层高的办公楼就是小店镇最高的建筑。后来到了 2000年12月,公司盖了一栋17层高的科技综合楼,又成为了当时的小店最高。可再看现在的小店区已今非昔比,满是高楼大厦,村庄已藏在钢筋水泥深处。

那时,唯一的一路公交车13路,到小店只停一站“小店”。到今天,13路车还会在人民北路的“小店站”停靠,但这早已不是小店唯一的公交停靠站。如今,小店区覆盖的公交线路已达到21条。

随着太原城市重心南移,人民路也承担起连接太原南北轨道交通的重任。

澎湃新闻从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获悉,2015年12月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人民南路至西涧河全线开工,这也是太原市的第一条地铁。全线长23.647公里,设23座地下车站。其中,在人民路上共设4个地下车站,从北往南分别为康宁街站、通达街站、化章街站以及终点站人民南路站。计划今年年底实现“轨通”“电通”。

人民北路的一条小巷里,89岁的老人李淑芝在这里已生活了七十多年。她记得13岁那年,跟随母亲来到小店村时日本人还在,没过多久日本人就被“打着走了”。在她模糊的记忆里,那原是一条土路的人民北路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柏油路,又慢慢变宽、慢慢有了路灯、慢慢热闹了起来。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