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筑可阅读”,上海6个中心城区老建筑开放达1032处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9-09-23 12:20
来源:澎湃新闻

“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推广及文创集市启动仪式。

“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在上海,漫步老街区,“可阅读”的建筑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9月22日上午,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推广及文创市集在静安公园举行。市集上展示了超过百种与“建筑可阅读”相关的文创产品,六个区的87条微旅行线路也正式启动。

据悉,上海6个中心城区老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032处,是去年开放数量的10倍。今年上半年,这些建筑共接待游客764.63万人次。

预计今年年底将新增134处开放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166处;同时,年底6个区力争完成所有2180处建筑的二维码设置工作。年内实现建筑应开尽开全覆盖、二维码全覆盖、英文简介全覆盖。

游客在参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静安区公布3条“建筑可阅读”微旅游线路

当天,静安区公布了3条“建筑可阅读”微旅游线路,包括“初心不忘、走向未来”、“百年积淀、深厚人文”、“游走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成功报名的75位市民游客跟着讲解员,跟随历史的脚步,了解老建筑的背后传奇,打开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密码。

3条线路各有侧重,“初心不忘、走向未来”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出发,途经八路军、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查公馆、兴业太古汇、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

这条路线串联起上海一系列标志性红色经典,带市民、游客重温党史,体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感悟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华丽巨变和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卓越成果。

"一条西摩路,半部中国近代史" ,陕西北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西摩路,这条路见证百年风云,依然代表着最精致的上海文化和生活方式。“百年积淀、深厚人文”路线围绕百年老街陕西北路展开,串联起上海大学旧址、怀恩堂、何东公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崇德女中旧址(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西摩会堂(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

这条线路特邀市民、游客沿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入内参观优秀历史建筑及文物保护单位,感受这座城市历史的浓缩、文化的积淀,了解这些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

“游走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则围绕从未易名的百年老路愚园路展开,游客从静安公园出发,途经中福会少年宫(嘉道理公馆外观)、穿行愚谷村体验上海弄堂故事,途经涌泉坊、四明别墅、申石伽旧居、东方经济图书馆旧址、百年救火会、百乐门、刘长胜故居。

这条路线除了沿途感受景点背后承载的故事,还特邀市民、游客前往刘长胜故居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参与情景党课的学习。用情景党课新模式,以场馆中实际的情景演绎和互动等创新方式,让市民游客更清晰的认识党的初心和使命。

两位法国游客展示“我把静安带回家”自助摄影后打印的照片

进一步推进“建筑可阅读”

“这3条路线是第一次完全公开对社会公布。”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3条路线各有特色,第一条更偏向红色文化,第二条偏向海派文化,第三条则体现中西融合,更为难得的是,3条路线中不少建筑是商业场所或是办公场所,平时并不开放参观,“这次大家平时难得一进的百乐门、中福会少年宫,包括一些经典的石库门建筑、愚谷村等等都可以进入,在刘长胜故居,还可以体验情景党课。”

此外,位于静安区北苏州路470号的上海总商会也于22日全天开放。作为旧上海最有影响的商业组织机构,上海总商会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民间集资建造的商会议事厅。1912年,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 1912年破土,1916年落成,至今已矗立103年。

这座大楼是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立面对称、四坡屋顶,采用了当时上海建筑高规格的三角形山花。弧形穹顶两层通高,跨度约18.3米。历时7年修葺之后,内部最大限度保留了历史原貌。这座大楼目前是宝格丽酒店的餐饮场所,在“建筑可阅读”活动期间,市民有机会进入参观。

“未来,我们也会积极推进这些老建筑的对外开放。在博物馆日,历史文化名城日等大型活动期间,都会动员业主配合,提供老建筑的可参观行程。”张众介绍,静安区最早前年就开始做“建筑可阅读”相关工作,最早是从给老建筑做二维码开始,去年开始在二维码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目前有100个点位已全面实现线上线下“二维码全景阅读”,游客可通过扫描建筑和景点二维码,就可浸入式阅读和游览,让未曾走进建筑的市民百姓通过VR全景即可生动感知。

此外,今年静安区以“文化+行走”的文旅融合新方式推出了“漫步苏河湾”线路,串联起苏河湾南北两岸的文化地标,讲述上海在城市发展中苏河湾地区的历史记忆和精彩故事。市民游客在行走中,既有讲解员一路讲述苏河湾沿线如上海总商会旧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福新面粉公司旧址以及山西路桥、浙江路桥等苏河湾重点文化地标故事,也可参与现场情景互动,增加了“建筑可阅读”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游客在百乐门参观

从去年开始,文化旅游部门联合房管、规划等部门和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6个中心城区开展“建筑可阅读”工作,为434处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设置了二维码。今年继续扩大覆盖面,截止目前完成了1298处建筑的二维码设置工作,数量是去年的3倍。市民游客通过扫码阅读,便可了解建筑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同时,本着老建筑“应开尽开”工作原则,使大家不仅可以靠“近”建筑扫码,更可以走“进”建筑参观。

为集中宣传展示和推广“建筑可阅读”主题活动,帮助更多市民和游客了解建筑,展示阅读建筑的文创产品,丰富阅读建筑的旅游体验,放大阅读建筑的综合效应,此次借助上海旅游节这个平台,举办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推广及文创市集。如静安区就先后推出中英文版“乐游静安”邮票册等各类宣传册、静安微旅行手册、阅读静安系列杯垫,中共二大纪念馆推出“明灯”折扇、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则创制“毛体习语绘初心”春联、四行仓库绘制了四行故事Q版印章等,将建筑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让市民游客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伴着小礼物随身带回家。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挖老建筑的背景故事,通过高科技手段,增强实地参观效果,并在去年已完成点位的基础上,将所有上线点位翻译成英文版制作发布。”张众表示,进一步探索老建筑中商业功能与文化展示功能的平衡也将是关注重点,“在避免老建筑‘过度消费’的基础上,我们将整合文旅局内部资源,与旅行社合作,策划开发相关参观线路,整合如百乐门等企业的娱乐餐饮资源,推出集娱乐、餐饮、建筑参观于一体的休闲体验式产品,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