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丨高孝午:我希望“做梦”是我的职业

2019-09-21 13:16
北京

在由法国艺术评论家皮埃尔•卡巴纳(Pierre Cabanne)撰写的《杜尚访谈录(Dialogues with Marcel Duchamp)》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用与卡巴纳的对话展现了自己的一生,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在喧嚣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杜尚如入无人之境,在自己思想掘出的隧道里不断锐进。伴随他一生的质疑和种种所谓的倒行逆施,并没有把他扭曲成一个怒目暴戾的凶神,他把自己与社会的对立表现得非常轻松,甚至温润,让我们看到力量的真正品质:无言,甚至无意。

《杜尚访谈录(Dialogues with Marcel Duchamp)》,皮埃尔•卡巴纳(Pierre Cabanne) 图片来源:Printed Matter

而阅读《杜尚访谈录》在艺术家高孝午的创作初期时成了他激活思维、激发灵感的途径之一。彼时,二十岁出头的高孝午刚从福建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回想当时,高孝午说道:“在学校时的创作只能说是模仿式的创作,但也有可贵的东西,‘本能’的感觉,就是和自己天性有关的成分容易直接表现出来。”

艺术家高孝午 摄影:摄影:畏冰 图片来源:高孝午工作室

从学校出来后,因为对艺术的理想,高孝午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室,“那时的我解决生存问题还比较容易,所以有大量的时间四处游走和学习。创作基本还是以表达想法为主,简单的泥塑表现为主,有感觉但不够感动!那时我还在厦门,很多思维的刺激主要还是靠在书店里阅读获得的,比如《杜尚访谈录》、陆蓉之老师的《破后现代主义》等著作。”

艺术家高孝午 摄影师:陈吉埂 图片来源:高孝午工作室

2003年,高孝午的北漂生活正式开始,“当时在中央美院进修。我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继续创作。”在央美的学习期间,高孝午一直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很快他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雕塑语言,完成了很多此前在厦门无法完成的作品。

“在那时可以说是‘北京’给了我某种力量,让我把积压很久的创作欲望释放出来!可以说,有点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几乎每两年都有一个新的作品系列。”

《标准时代》建外SOHO 2004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2004年凭借着对周遭环境的敏锐观察,《标准时代》系列作品让他在那一年迅速崛起艺坛。“‘上班族’的无奈:为了迎合上下左右,他们运用一种特定的行为标准:点头哈腰、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机械式的微笑......是一种无奈式的‘标准化’服务。而一切‘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人类的自我束缚。特别是电脑时代的今天,‘数字化’、‘程序化’导致人类行为的‘标准化’,人类社会越发达,它所定下的标准就越多,而过多的标准就是产生人类压力的根本原因。我站在个人情感的角度,探寻不同时空下人类生存意义的本质联系,反思生命价值。”

《后标准时代》-2012年墨尔本艺术节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在之后的时间里,高孝午的眼光持续关注在当下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城市梦想》、《我们这一代》等,艺术家以城市发展中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创作,试图为处于亢奋状态中的城市注上一剂“镇定剂”。“作品中人物灵感来源不是某个人,而是特指这个时代的人群。所以我塑造人物形象不用具体人物模特,更多的是靠想象和感觉!”

高孝午与作品《都睡了》系列在一起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在创作了一系列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之后,高孝午又开始进行更加多样的艺术尝试。《都睡了》、《软暴力》、《缘》相继而出。就这样在反复的实验与不断的思索之后,高孝午逐渐将视线从原来的视觉形象中挪开,转入日常生活,以及自我修行的宗教领域,思索着更为深邃的人生命题。“从生与死、出世与入世等矛盾关系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出入》。”

《软暴力》-不锈钢-330×330×600cm-2011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出入》 局部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2013年高孝午又开始着手《再生》系列的创作。在2015年学习佛法之后,高孝午又将对生命的思考扩展到了对万物的思考。“这个思考开启了我创作经历的全新阶段,我学习试着把‘自我’的心放下来,试着去理解这个世界各种生命的关系,突然体会到这个世界存在着某种神奇而伟大的自然规律!”

《再生 鹿》 不锈钢镀色 200x180x355cm 2016 图片来源:高孝午工作室

如今除了正常的工作室和工厂空间的创作外,在高孝午看来,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触发创作的状态,睡梦中、旅行路上、开车过程、与人聊天、阅读中,以及各种喜怒哀乐状态都可能迸发创作灵感和思维。YT专访艺术家高孝午,聊聊创作背后的故事。

《都睡了》 2007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YT:你曾说“如果说我小时候在农村的梦想是城市,那么我长大后在城市里的梦想却是农村,我很忙,我很累,我生活在这现实的世界。”现在依然很忙很累吗?对现阶段自己的创作状态有着怎样的感受?

高孝午:从起初被迫的忙过渡到现在主动的忙,还是两种状态。所以累的感觉也会有差别!

现阶段的创作状态比较理性,以前一有想法就想尽快实现,现在更多的是反复考虑这些想法有没可能更好点,或者考虑这些想法是否有必要实现!甚至,在创作完成后会重新审查作品本身是否真的可以发挥某种社会功效!

《紫禁城》 中央美院雕研所 2004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YT:你的作品往往都是温和无戾气的,但背后又带有思考和批判。这也是你个人性格的一种反映吗?

高孝午:跟性格有关,也跟做人的态度有关。好比看到一个身边的人犯了错,你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劝告他?是直接喝止还是委婉提醒?依据我的能力特点,我会考虑如何先让他接受我,在愿意接受我的时候善意地指明他的问题,我想这种方法对大多人更有效,效果更长久而没副作用,也显得更温暖。所以,我的作品比较有人缘哈!

《梦想归来》系列 泥稿 2010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YT:你之前谈到过“作品一旦介入公共空间,也就不必再过分去强调其本身的社会内涵。更多要体现出作品的互动性,扩大观众的审美范畴”,这种互动性如何体现呢?

高孝午:作品在介入公共空间之前,其实已经基本完成在创作上所应该赋予作品本身所有的思想和内涵。作品一旦拿出来展览,最大的目的就是与人获得交流,或者在特定的空间里让人获得特定的感受。所以,能否获得人的互动、获得怎样的互动很重要!当然,这种互动绝不仅仅是获得游客浅层式的合影拍照,而是让人从直觉里得到的交流,那是一种内外兼顾的魅力,可以“引诱”观众脱下世俗的伪装坦诚地面对眼前作品的“真实”,并情愿地解放自己的肢体表情,融入到作品的语境里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再创作式的参与!即使是拍照,也是超越那种打卡式的,是更希望通过照片的记录便于之后的回味......

《缘—染色体》玻璃钢 300x300x300cm 2008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YT:你赞成“当下即是”的观点,那你对艺术有标准吗?或者说你认为艺术必须具备哪些特征?

高孝午:“当下即是”是时刻提醒我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我的艺术创立场!我对艺术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我觉得这是艺术的最大魅力所在!当然,没有标准不代表就可以乱来,我只是不想把艺术创作思维限制于任何对艺术标准的界定,而是永远要保持对经验之外的探索精神。我始终希望艺术创作是在寻找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感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在任何时代,艺术都应该是新思想的开创者,是审美的引领者;艺术需要让人激发探索精神,能给社会注入创新活力!

《英式标准》 铸铜着色 30×12.5×43cm(单个) 2013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YT:从《标准时代》到《再生》,现在的你似乎更倾向于“做梦”,作品的模样从现实走向了看起来更“梦幻”的方向,是长达二十年的创作历程里心境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吗?

高孝午:我的作品发展一直体现着我的心路历程的发展。创作初期,那时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所以,那时的作品虽然是从个人情感出发,但直接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

《城市梦想》 2006年 中国美术馆展览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生活本来就像一场修行,心境也会在修行中不断改变。人在困境时,自然会启动免疫系统,会想尽办法去寻求心理解脱。我很幸运,在繁杂不安的世界里没有陷入极端问题的迷茫中,在我急需佛法的时候遇见了佛法,所以,之后很快让我打开了对生命的全新认识。慢慢的,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变了,心境在改变,梦境自然也随之改变!

《宠神-狗》 局部 2011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我从小就觉得,梦和现实加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生。这也许造成我爱梦想的原因!而且,我小时候的生活记忆慢慢的演变成我长大后的梦想,所以,我的创作总是在表达现实又想脱离现实的那种虚幻,我总是希望能在作品中体现出一种人性原始的天真感!

《宠神-龙》 玻璃钢 180X110X220cm 2011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我试着把那种对现实的梦幻感调整成更有利于生命发展的,可努力实现的梦!我知道这种梦的具体内容,这种梦可以把我带回想要的真实!我希望“做梦”是我的职业。

《再生-鲤鱼》 不锈钢 镀色78x79x127cm 2015 图片来源:高孝午工作室

YT:《再生》的创作是如何开始的?有着怎样的故事?其中的动物又是为什么选择的呢?

高孝午:《再生》的创作是从一只乌龟开始的。在我创作《软暴力》系列作品阶段,也是我身心最焦虑不安的阶段,那时急需某种能量来拉我一把。借着“禅”的思想开启了《出入》作品的创作,不可避免的也开启了内观状态,而“慢”是内观的必要状态,于是我选择了最让我敬重的“慢先生”—龟,作为我创作题材。而和动物的慢相比,我发现植物的慢更加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植物精神”也成了我嫁接作品的方向,龟与水草的“嫁接”成了我第一件《再生》作品。

《再生-乌龟》 不锈钢镀色 83X72X10cm 2015 图片来源:高孝午工作室

同时在《再生》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神奇的,让我感动的故事。其实,当我们内心发出善意的信号时,我们身边就会有美好的气场与之相对应。比如,我在创作蜻蜓时,那些日子就有一只蜻蜓长时间停在我的窗台给我当模特;当我创作蝴蝶时,蝴蝶会在中午时分飞进屋里盯在我的脚趾上和我一起午休;当我创作麻雀时,麻雀就飞进我工作室,好像故意给我提供完美的接触机会,停在我的手心,久久不肯离去……

《再生-蜻蜓》 不锈钢镀色 210x150x350cm 2015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再生-蝴蝶》 不锈钢镀色 500x250x228cm 2017 图片来源:高孝午个人网站

《再生》系列作品中出现的很多动物都是我小时候亲密接触过的动物,它们是在基本生态系统里最日常的生物,我把它们称为“基本生物”。这些基本生物在我们的日常世界里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态规律关系,它们很普通,但它们和空气一样重要,比如春天来—花开—蜜蜂来,雨前蜻蜓低飞,雨后青蛙呱呱…这些大自然的基本生物始终以最亲密、最平和的姿态又充满诗意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命系统。但在当下人类高度现代文明进程中被我们严重忽略,那种简单而美好的基本生命关系似乎让我们越来越“陌生”。

《再生-蛙雨》 2017-2018 图片来源:高孝午工作室

《再生-小鸟的梦想》 不锈钢镀色 410x100x240cm 2017 图片来源:高孝午工作室

我从童年美好记忆出发,以“再生”之名呼唤我们重新关注,呼唤它们重新归来,唯独希望这不是梦……

- E N D -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