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万种风情,全在这儿了

2019-09-20 12:11
北京

好朋友们,你们收到过最梦幻的礼物是啥?

还记得这张图片吗?夕阳下,高大的梧桐树串成一条金色的“项链”,这“项链”下坠着的“宝石”正是南京美龄宫。

都说世间万物,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方得永恒。时移世易,这条近百年的梧桐“项链”,是否仍在向大众诉说着蒋宋之间的爱情?

 

原来,蒋才是最会玩浪漫的人啊。还没有追到女朋友的你,快去准备一份这样的surprise,助你分分钟撩到她的少女心哦。

 

除了蒋宋二人那场世纪婚礼外,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宋美龄的显赫陪嫁——一幢法式花园别墅。

 

这幢别墅坐落于上海东平路9号,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宋家买下此宅作为陪嫁之物。

蒋介石将之题名为“爱庐”,与其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三。

 

“爱庐”是蒋介石、宋美龄新婚燕尔的见证地,也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后的住所。

都说这是一栋有灵气的楼~它的外表是典型的法国式花园洋房风格。

 

墙面绕着随季节变幻色彩的蔓藤,外墙嵌着或黑或白或黄的各色鹅卵石,屋面为孟沙坡面式的,铺着红色的平板瓦,干净洗练而不落俗套。

门窗采用弧拱及圆拱圈,立面腰线纵横鲜明。清水勾缝砖墙,缝道整齐。

 

1920年代的上海就流行这样的外粉刷工艺,优雅的弧拱廊柱灵活地标示出曲线感。

整栋双层的楼房面南背北而建,由外型不一的东、西、中三个单元构成主楼,有很强的层次感。

东部比其它部分向前跨出一截,而中部的券门较宽阔,有内廊。

 

当初一楼的东部是作豪华客厅用的。蒋氏夫妇在这里接待各地来宾,厅里的布置颇为风雅,柚木地板、高级沙发,墙挂名贵的字画。

更显身价的是,宋美龄的亲信黄仁霖有时还会带着摩登的美国电影来放映,宋也会叫来孔祥熙的子女一同欣赏。

沧海桑田,如今的“爱庐”是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的校舍。

怎么样,是不是好想拥有一幢这样的花园别墅?在拥挤不堪的城市中,它就是属于你的世外桃源嘛~

 

在上海,花园洋房是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的传奇故事,见证着近代上海的变迁。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上海老洋房,怀念一下它曾经的繁华吧。

 

豫园,明代潘允端为奉养其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修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老洋房,是以大树、高墙和灌木构筑起街区条块;用湖泊、河流等水系与自然植栽的串连,形成乡村意象;将欧洲风格建筑符号混搭在一起,并配以极富装饰意味的建筑小品,如地铺、泳池、铸铁栏杆等。

 

安亭路西班牙式花园住宅,采用对称式构图,于1936年落成

旧时的上海除闸北和原南市两区外都是租界地,洋泾浜(爱多业路,即今日延安路)以北是英租界,以南是法租界,虹口一带是日租界。

 

张爱玲居所(爱林登公寓)。她在这里完成了《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等名作

租借管理制度下的上海,呈现了不同风格的万国建筑。比起一些风平浪静地走过千百年历史的城市,拥有这段特殊历史的上海,显得更加风情万种。

 

杜公馆。据说,金廷荪耗资30万美元,建此豪宅送给黑帮老大杜月笙。然恰逢“8·13事变”爆发,杜氏逃往香港,未曾在此居住

红瓦屋顶,赭色百叶窗,小巧的阁楼,镂空雕花的欧式铁门,饱经风雨的黑色铁栅栏,营造了整体宁静、优雅的氛围。

幽深的后花园,几棵参天大树从墙头探出,隐约可见精美的屋顶或阳台。花园深处时不时会传出欢快的爵士乐。

 

鸿德堂,由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与我国信徒共同捐资建造。这是极少数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孔祥熙住宅。这座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是孔祥熙在沪上的三处豪居之一,建造于1924年

当您不经意地踩响砖道落叶,或许还会听到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的浪漫旋律,亦或是用老式唱机之大喇叭播放的若有若无、耐人寻味的老歌。

在浓郁的梧桐树后,那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其姿的小洋楼若隐若现,这就是上海的老洋房。

 

犹太人俱乐部。1910年落成,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了犹太难民的聚集地

小白宫。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筑外形颇似美国白宫。建国初期,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曾居住于此

旧上海的风貌及男男女女颇为西化,很多有识之士于“出国潮”后留洋而归。

 走在街上你会看见,在叮铛作响的有轨电车驶过后,身着旗袍的女士挽着上海“老克勒”的手臂、牵着小狗在轻盈地散步。

 

沉醉于演奏的上海“老克勒”

弄堂旁停着美国制造的“克莱斯勒”、“福特”和“道奇”。车上会走出一位上海“小开”,拿着手提包匆匆离去。

 

老上海弄堂

旧上海的十里洋场,那一条条沧桑的老街道,那一栋栋陈旧的老洋房,那一排排凹凸有致的石库门,那一家家情浓意蜜的老酒吧……无不诉说着上海滩的前世今生。

 

荣德生旧居。建筑底层外廊中央入口处,有两根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立克廊柱

许多分布在上海各处的老洋房、老别墅,堪称“历史建筑博物馆”。其住宅类型有:石库门、高层公寓、独立式花园住宅、联排式住宅等十多种。

圣尼古拉教堂。1934年落成。东正教大教堂,属拜占庭式风格。

这些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老洋房,作为上海最经典的住宅形式,已然成了上海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

 

佛兰克林住宅,美国南方庄园式古典花园洋房,是美籍建筑师哈沙德代表作品之一

现在,一幢老洋房里往往能见到十多户人居住。而有些名人故居,已是政府保护的历史文物建筑。即使居住的后代也不能进行交易买卖。

 

席宅。仿古典德式建筑,建于1926年。德式建筑在上海并不多见,因“二战”结束后,一大批德国建筑被拆除

缘于历史原因,大部分老洋房都经历了革命的洗礼和岁月的冲刷。幸运的是,在多方努力之下,一些濒临毁灭的人文故居得以保存。

 

马勒别墅。这座挪威式私人城堡的设计源自马勒小女儿的一个梦。历时九年,于1936年竣工。1941年马勒为躲避战乱离开中国,这座“梦幻城堡”却永远留在了上海

正如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所言:“建筑是会说话的,它是一种物质形态空间艺术的形象,它本身就富含文化的内涵,并且随着它建筑的形态逐步散发出来,感染后人。”

本文手绘插图均来自学苑出版社故园画忆系列丛书之一——《上海老洋房》,对上海建筑及人文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定要找来这本书看看哦~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