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花掉一套房,“炒娃”正在掏空年轻人?

2019-09-20 08:15
湖南

原创: 飞碟瓜 投资家

“尼尔·波兹曼说:我们终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来源 l 投资家网(ID:touzijias)

作者 l 飞碟瓜

小玩偶的大生意

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英国有名官员被曝贪污,但他的钱却不是用在买豪车、买豪宅或者花天酒地上,而是用来——买公仔娃娃。

公仔娃娃居然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让这位老外铤而走险!其实,国内对于公仔娃娃的热情也是非常高涨。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专卖公仔娃娃的潮玩集团POP MART(泡泡玛特),2018年Molly系列产品一年内卖了400万个,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2亿元,预计2019年销量至少翻番,达到800万以上。

国际公司Funko,2019年一季度净营收1.6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710万美元,同比增长216%。去年销售4.25亿美元。

看到这些亮眼的数字,你一定会觉得很吃惊,从小玩到大的娃娃,何时有了这样的捞金能力?这就要得益于娃娃的新玩法——盲盒卖娃。

所谓盲盒,就是看不到里面装的是什么的盒子。人们在买的时候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哪一款娃娃,只有拆开的时候才知道。

盲盒并不是“看不见的盒子”,而是盒子外观完全一样,但里面随机装入了不同款式的玩具。9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集卡式营销”,可以看做是盲盒营销在本土的早期应用,最为典型的代表案例就是小浣熊、小当家等干脆面的水浒英雄卡。

后来到了21世纪,盲盒的概念已经逐渐定型,在国内2012年左右就开始有少量盲盒讨论,但直到2016年泡泡玛特大力发展盲盒产品,才让盲盒营销逐渐风靡,并一举激活了成人潮流玩具市场。

你无法知道你将会抽到哪一款,这样的好奇心促使你不断地买下去;而买来之后又想要集齐所有的款式,“一家人总要齐齐整整地在一起才算圆满。”这样的强迫症又让你继续买买买……

不要以为,买盲盒只是00后的游戏,大批80后、90后也是大量入坑,甚至有60后,居然也中了毒!

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 4 个月花了 20 万买盲盒;

一位 60 岁的玩家,一年花了 70 多万购买盲盒。

世界就此被划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玩盲盒玩到停不下来的,另一个则是对盲盒死活都看不懂的。局外人,永远看不懂局内人的乐趣。

为何盲盒能够让人欲罢不能?

一切商业的本质,都要回归于人性。而盲盒,就是准确地抓住了人性。

其实盲盒这个套路,还是让我们感到很熟悉的。就像我们小时候买干脆面集卡片一样,有多少朋友是为了集齐卡片,面只是顺带一吃?

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点“收藏癖”。喜欢一个品牌,就要买齐一个系列。按照心理学的说法,集齐一个系列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与“成就感”。

盲盒卖娃,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以Molly 来说,每个季度推出一个系列,一个系列有 12 个娃娃。而为了进一步吸引你集齐一个系列,它还会在每个娃娃的设计上花很多小心思,比如Molly 的小火车系列,娃娃坐的车厢上就有小挂钩,钩着你再买更多的娃娃。

当然,如果一套娃娃能摆在店里,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得到,就会让大家很快失去兴趣。毕竟对于越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越是不珍惜。

所以,这就是盲盒玩法的妙处所在了,每个盲盒除了固定款娃娃之外,还可能会配带隐藏款。隐藏款出现的概率只有 1/144 ,有的款出现概率更低,比如的 Molly 西游金色特别款,出现概率仅为 1/720。

如果你买盲盒买到了隐藏款,那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所以,正是在“抽到隐藏款”的欲望不断刺激下,你会不停地买买买。

稀缺的东西总是昂贵的,特别的隐藏款在闲鱼上炒到了超高的价格,价格翻了二三十倍不止。比如潘神圣诞隐藏款,原价 59 元,现在已经卖到 2350 元的高价,狂涨 39 倍。闲鱼报告显示,去年一位 30 岁的闲鱼用户,凭借转让盲盒赚了 10 万元。

除此之外,人们总会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拆开盒子之前,你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这会让你满怀期待。

拆开盒子之后,如果不是你想要的那一款,你会想再来一次、重新翻盘;如果是你想要的那一款,你会为自己的好运气沾沾自喜,让你想继续“赢”下去。就像“赌博”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也正因此,在线抽盲盒的视频在网络上非常火爆。抖音上的盲盒相关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 8.4 亿,微博上也有很多在线抽盲盒的 Vlog。而且这些主播拆的盲盒基本上是成箱成箱的拆,不仅自己拆的爽,看拆盲盒的观众也觉得很爽。

一套盲盒的单价并不贵,大概只有50块,但正是这种“不高的单价”,让你觉得买盲盒完全在你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于是便不停地剁手、不停地购买,时间一久才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花了这么多钱。

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盲盒,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面对盲盒的巨大诱惑,众多明星也纷纷入坑,晒出了自己的“养娃”日常。当然,明星的加持也进一步助推了炒娃的火热。比如范冰冰、彭于晏、林志玲等,都在社交平台晒过和泡泡玛特潮玩的合影。

“炒娃”,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在当前城市节奏日益繁忙、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下,许多人,是真的把公仔娃娃当成“娃”来养的,作为自己装点生活、舒缓压力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养娃”的日常。

有玩家买娃之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他们 “改装换色”。如果买到不喜欢的娃娃,他们会通过手工捏制、改色、拼合等,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娃娃。当然,由此也衍生了“改娃接单”的相关生意。

“炒娃”,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组织。商家一般都会建立粉丝群为玩家提供线上交流的平台,泡泡玛特更是专门推出了一个“葩趣”App 社交电商平台,玩家可以在这里分享故事、结交朋友;在闲鱼上,也成立了很多盲盒的相关社群,每天都会更新玩家们“换娃”以及“卖娃”的信息。

在这些组织里,人们不仅交换了娃娃,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还从线上发展到线下,一起参加各种展会和活动……盲盒,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交货币。

有一句话说的好,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赚钱的生意是最好的生意。而盲盒无疑深谙此道,让无数玩家一掷千金。

不过,潮流这种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力更是转瞬即逝,盲盒究竟能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