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88周年 想起这一位值得尊敬的印度人

2019-09-20 12:05
北京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8周年,一寸山河一寸血,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3500多万同胞伤亡。

在抗战期间,诞生了很多英雄,也有很多外国友人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有一位中文名字叫做柯棣华的印度人。

生于孟买的他,本名叫柯地尼斯(音),英语名为:Dwarkanath Shantaram Kotnis。

1936年获得印度孟买著名医学院——格兰特医学院的学士学位。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加入到印度赴华医疗救助队。

谈到医疗救助队的来源,当初一封来自中国华北抗日前线的信函送到了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的案头。这是时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写给尼赫鲁的求助信,在这封信中朱德写道,由于战事紧张,缺医少药,八路军正面临严重的困难,希望印度能给予物资以及医疗方面的援助。

尼赫鲁在收信的当天就立刻号召印度人民举行中国日活动,声援中国人民抗日,并很快组建了一支医疗队从印度启程。这支印度援华医疗队由五名优秀医生组成,他们分别是:队长爱德、副队长卓克、队员柯棣尼斯、苏巴和木克吉。

而他的加入也有机缘巧合,1938年的6月9日,柯棣尼斯像往常一样赶往孟买火车站准备回家探亲,忽然迎面碰上了一队高喊着口号分发传单的人,他好奇地接过一张传单,得知原来这是印度人民为声援中国的抗日而举行的“中国日”活动,印度国大党正在组织援华医疗队。中国人民的遭遇深深地触动了柯棣尼斯,他决定立即给印度援华委员会主席写信申请加入援华医疗队。而那时候,他的父亲正准备为他开一家诊所。

1938年9月1日,柯棣尼斯终于和另外四名援华医疗队成员乘船来到中国。他在近20天漫长的航海生活中学习了中文。

另外四位大夫是队长爱德、副队长卓克、队员苏巴和木克吉。

1938年,先前在国民党的医院工作的他毅然决定前往延安,在战场上救助更多的八路军伤员。

柯棣华的中文名字来源于中印友好学会的会长谭云山。他为五位大夫,每一位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前面是印度的音,后面是中国的音,代表中印是兄弟一样的。柯棣尼斯就叫柯棣华,加了一个华。

到达延安后,柯棣华受到当地八路军的热烈欢迎,主席也都亲自接待了柯棣华一行人。

柯棣华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抗日的军民服务,我愿像白求恩一样,在前线战场为战士们救治。

他和医疗团队的同伴们,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出入在枪林弹雨,并且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员。仅仅在涞水战役13天的战斗中,柯棣华和同伴们就总计救治了800百多名伤病员,三天三夜未曾睡觉。

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11月,和他一样为具备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贡献的白求恩大夫因救治伤员导致伤口感染引发败血症去世。

柯棣华1941年正式加入八路军。几年期间,他救治了大量的中国抗日伤员。期间娶了一位中国女孩为妻。

1942年的晚上,年仅32岁的他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摔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也就是在他去世之前,妻子郭庆兰为他生了个儿子,还是他自己亲自接生的。当时聂司令听说过这件事后,为他的儿子亲自取了个名字,叫做"印华",意思是"印度和中华"。也代表着中印的友谊。

时光可以改变许多,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曾经为抵御外辱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青春与生命的那些外国友人,包括来自印度的援华大夫们。

最后,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注:本文为本平台原创,其中部分素材有引用央视的纪录片《延安往事——柯棣华》中的个别内容。非商业平台如有转载需求,请先和我们联系。所有未经本平台直接授权的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并且公示。

立即订阅:微信搜「不可思议的印度」或 indiasee

新浪微博:@不可思议的印度 (每日更新)

每日原创更新,告诉你印度的点点滴滴,旅行经历、奇闻怪事。

投稿:zhuanti@qq.com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