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老文化到现代文明,除了变革,还有传承

2019-09-18 14:36
北京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杭州书肆刻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德国用铅活字印书早约400年,是中国人在世界印刷史上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宋代的出版事业呈现出中央和地方百花齐放的局面。刻书产业几乎遍布全国。

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老师曾说过,在他70年代末进入出版社时,那时技术还比较落后,没有电脑,书上的图和字,都是靠自己动笔去画、去写,然后拿到印刷厂排版。甚至自己在工厂,和工人们一起调油墨,现场随时改变印刷方法,像做实验一样,这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因为要实践,所以那个时期人们的创作也比较感性,看起来更加有温度。

所以,当我们翻开一本通过铅字印刷的书籍,通过独特压痕从指尖感受到淡淡浮突的触感,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字,是知识,也是带人们找寻到读书人最初的记忆。

- 活字印刷体验 -

在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约400年后,中国印刷术大约在13世纪到15世纪传入西方,为欧洲的印刷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改进中国技术并发明了西式活字印刷。在印刷术方面,谷登堡改进了铸字材料,用铅、锡、锑制成的合金铸字,使价格更便宜,使用更便捷;其次是提升了印刷油墨质量,在煮沸的亚麻仁油里加入蒸馏松树脂的松节油精等,更适合印刷铅活字;他们改革了压印方法,研制出了螺旋压印器,适用于厚纸、羊皮纸的双面印刷。

活字印刷,主要分7步:写反字-刻字-活字入库-拣字-排版-校对-印刷。为了让适应了越来越快捷的电子化的现代人,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我们复活了活字印刷的其中四道工序,铸字-检字-排版-印刷,化繁为简,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力图呈现活字印刷现存的样貌。

活字印刷采用的是水印的方式,即将纸铺展在刷了墨的活字上,然后让墨迹渗透纸背。印刷时的工具主要是两刷一盘——打墨的鬃刷、拓印的鬃刷以及排版印刷用的印刷盘。

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这几道工序上,有时候只是印刷一小段文字,印完了活版便分崩离析,再无形迹。纸上的字句不多,却可从中看到情景,好似定格住了一个永恒的瞬间。

活字印刷虽早已无法跟已成产业的工业印刷相比,但是其中百世流传的匠人匠心和它承载过的民族记忆却是工业印刷所无法取代的。今天的活字印刷早已不只是印刷工艺,更是艺术、是文化。

那时你会发现,余白不仅是一片有气质的空白,更是一块用具体数量单位和大小尺寸填满的空间,充满着秩序。

只有当显现的字迹和作为地基的余白的力量相当,美才由此展现。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