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驱动“零和博弈”下的植发赛道,还能杀出黑马吗?

2019-09-18 18:04
北京

原创: 鞠姣 猎云网

旧有模式已未老先衰,新模式驱动下的利好市场即将到来,下一匹植发黑马是否还能出现?

文丨猎云网 ID:ilieyun

作者丨鞠姣 编辑丨轻音

“头发是可以种植的! ” 电梯、抖音、地铁站、网站……伴随着各式植发广告满天飞,脱发人的焦虑迅速被点燃,20年前冷冷清清的植发市场热闹起来,资本开始青睐为植发添了一把柴,行业正式驶入快车道。 可谓“秃”如其来,“发”人深省!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人脱发,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 雍禾植发总裁张玉曾在“媒体开放日”上表示,2018年中国植发行业营业额已超过100亿元,未来几年植发及相关产业的市场将达到500~1000亿元。

阿里健康曾联合阿里数据发布报告,显示 阿里 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占比36.1%,即将赶超38.5%的80后。 对于植发的市场新需求,更美APP创始人兼CEO刘迪分析,植发市场除满足70、80后的脱发需求外,90后变美的市场需求正呈快速增长态势。 前部分人群男性居多、客单价高、订单量较少,后部分女性居多、客单价低、订单量更高。

在新旧市场需求刺激下,不少业内人士预判,2.5亿脱发人的焦虑足以支撑起未来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植发市场的天花板真的有千亿级别吗? 从冷冷清清到快速扩张,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未来的发展走向会怎样? 谁会成为行业黑马? 猎云网通过行业访谈,试图拆解这几个问题。

医生依赖度低、可复制性强助推植发火爆

植发手术其实是给健康毛囊搬家的微创手术,需要医生从头发生长比较好的部位挖取毛囊,移植到缺少头发的部位。 一台植发手术通常需要移植2000到3000个毛囊单位,一个医生一天最多做2台手术,由于是个耗时费劲的力气活,时间投入产出比不高,外科医师劳动效率低,都由护士手工操作。 因此在传统整形医美医院都不属于细分边缘学科与市场。

另一方面,植发手术也是个高客单价高毛利的消费医疗项目,普通植发手术虽然没有明星李亚鹏花费60万植发那么夸张,但按照毛囊收费也足够雷倒无数中产阶级。

宁波摩范植发品牌创始人张珍荣算了一笔经济账,常用的无痕植发(FUE)普通手术价位一般在12-16块/毛囊单位,按照一次植发需要移植1000-2000个毛囊单位计算,客单价一般在12000-32000元之间。 如果植发机构推出特色项目,费用会翻数倍,最高达三四十万。

从冷冷清清到快速扩张,植发这样一曾经不受待见的医疗项目,为什么会突然引爆? 回答问题前,先拆解下现有植发的市场格局和成本构成。

根据虎嗅网报道,目前,植发行业出现这样一个格局: 全国连锁大型连锁医院有四家: 雍禾植发、碧莲盛、科发源、新生年产值在6亿元以上能占市场份额的约占40%; 区域型植发专科,约有100家,凭借庞大数量能占市场份额20%以上,7000余家综合医美医疗服务机构约能占30%。

从运营成本构成看,虽然对于这些玩家来说,医护人员的人力成本与营销费用是最为重要的两项成本支出。但植发项目相比较大医美产业其他项目,人力成本偏低。

深圳燊越医疗董事长贺华煜表示,整形外科执业医师月薪就可以谈到5~6万元,而一个主治医师,平均月薪可以达到15~20万元。 相比较整外手术,植发手术的技术含量较低,医生人力成本低很多。

因为植发手术技术壁垒低,可复制性强,为资本驱动规模化连锁发展创造了机会,也正是因为规模连锁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投入品牌规模效应及总部及供应链资源、广告投放效率等优势,为机构高速成长,相对其他医美模式对市场获取更具驱动作用。

虽然近几年运营成本在增长,但植发依旧保持一个不错的利润率。 在碧莲盛CEO刘争看来,95%的医美机构利润率都比不过植发机构。 “整容主力项目利润降低,植发这个曾是边缘项目利润保持不错,这是近两年传统医美整形专科医院纷纷重视增加植发科市场投入的主要原因。 ”

相比较“2018年,医美机构10%-20%的淘汰率”( 更美CEO刘迪),植发市场的发展更为健康。 华盖资本医疗基金合伙人罗英曾对相关媒体分析: “资本之所以开始关注植发,是因为在医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植发却表现出‘风险很小,利润也不错,增长又非常快’的特点。 ”

千亿规模生意遭质疑,赛道一家独大难再杀出黑马

未来,植发产业天花板会不会达到千亿级别? 能否容下新的企业巨头?

对此,欧华医疗医疗负责人表示: “植发毕竟是医美产业的细分市场,规模不会轻易达到千亿级别。近几年呈快速增长态势,更多的是仰仗经济发展及人口红利。因为我国医疗服务业和医疗人才与城市化的进程配套相对落后,植发这种服务有区域性,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增加,未来在一定时间里,专业植发医疗服务机构数量仍然是增长态势。”

就目前植发机构发展情况看,2013~2018年,雍禾植发营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从3000万增长至近10亿元。 继2017年9月,雍禾植发获中信产业基金3亿元注资后,2018年1月,碧莲盛完成5亿元战略融资,由华盖资本旗下华盖医疗健康基金牵头组成的投资联合体投资。

既然植发市场未来有不小的增长空间,行业是否会出现另一匹黑马? 谈及其发展机遇,欧华医疗投资集团负责人认为,过去植发医疗服务产业的增长缺乏科技创新驱动,属于伴随经济发展的粗放式增长,很容易在资本的驱动下形成广告投放的“零和效益”,高毛利致使竞争在市场投入规模的零和博弈表现。 而这种零和博弈就如同TMT赛道模式形成“头部效应”, 同类小规模其他企业很难再获得投资机会,在头部效应的赛道中市场重置成本就极高,很难再出新的黑马。

根据公开披露,继雍禾、碧莲盛、科发源三家投资案例后,截至目前再无其他融资情况曝出,资本的出手显得十分谨慎。 即便已经投资了碧莲盛的华盖资本创始人许小林也表示: “其实并没有很看懂这个赛道,但等真正看懂后再入场就晚了,看到趋势就够了。 ”

旧有模式未老先衰,新模式驱动利好市场

植发头部企业是如何获得融资的? 未来发展将走向何方? 要梳理植发行业的投资逻辑,难免要回到雍禾植发最初获得投资的缘由。

参与投资研究相关人士表示,当时玛花纤体、史云逊被中信产业基金作为 Turnaround项目,希望通过注入资金、重新调整商业模式,借助资本驱动原有品牌资产,使其伴随中国消费市场高速增长,后来种种原因只收购了史云逊。 而对史云逊作为知名健发服务机构品牌的投后的策略模式研究,是围绕毛发市场构筑“医美+生美+日化”的三级连锁模式,即在顶层增加医疗美容植发机构,底层增加毛发护理日化产品,形成三级高附加值的服务消费商业模式!

而在真正投资过程中雍禾植发,市场成长超乎预期,无需更复杂的整合路径,自此就开创了当下风风火火的植发投资赛道。

然而植发作为细分医疗服务市场的规模本身天花板是有限的,要实现进一步产业持续高增长,还依然需要商业模式推动,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率。 而做消费医疗三级连锁体系,就是为了拓展毛发市场的结构,用非医疗的养发服务和毛发日化产品,来弥补细分市场规模的瓶颈,提高市场规模的持续成长,提高投资效率。

其实,头部植发机构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整个毛发产业链中。

雍禾植发则在2017年收购了史云逊健发中心,布局防脱市场。 同时,雍禾植发正在积极洽谈对假发品牌的收购,并将开展毛发干细胞等生物技术研究,打造自己的防脱闭环。

碧莲盛亦有围绕“头发”拓展产品和服务,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计划,如增加养发、护发、假发、药品等业务。

综观整个中国高速成长的植毛发市场,从产业链的上游医学知识产权与技术创研中国市场明显投入匮乏,但是国际市场的毛发医学知识产权创新与技术还是很多机会,这对于毛发产业链产投市场是更多的利好趋势。

似乎中国植发医疗服务模式已未老先衰,预期植发医疗服务赛道的下一轮新模式市场整合即将到来,而单一植发医疗服务品牌零和竞争下的赛道,还能否出现下一匹黑马?

- END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