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政务直播,开辟民意沟通新渠道

2019-09-17 17:53
来源:澎湃新闻

因为一起草场风波,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县长刘建军成了网络红人。今年8月,数辆越野车在多伦县境内的锡林郭勒草原越野,草地被碾出多条沟槽,植被遭到破坏。不仅如此,还有人通过视频向刘建军县长提出挑战。

面对挑衅,刘建军立刻用快手直播曝光了“叫嚣”视频和破坏草原的违法视频。很快,涉事车辆及相关参与人员被依法处理。比起常规性的做法,这位“直播县长”用一种新“姿势”更柔和、顺畅地处理了政务。

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在多伦,制度化的直播,正在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和部门效率。显然,政务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地域治理的新尝试,也是一条反映民意的新通道。

近年来,直播技术的发展,激发了很多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传播内容制作上的热情。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增强了网民的认同感,短视频可随时分享的特点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开辟了政务信息传播的新路径。可以说,政务+直播,这个看似新奇的组合,已经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双重认可,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其实,政务与网络的亲密接触早已持续多年。两者的结合带给公众惊喜,也产生过一些问题。比如,电子政务本可简化政府办事流程、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部门网站更新缓慢、无法正常显示,逐渐沦为“僵尸网站”。可见,对于新技术,能否用好才是关键。

拿政务直播来说,有一些问题也值得未雨绸缪。一来,政务直播不能什么都播,必须有科学和理性的规划。直播成功与否,取决于能不能充分听取网民和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能不能全面反映和解决政务治理中的痛点难点。

二来,政务直播最忌讳“报喜不报忧”。如果把直播异化为一个自我表扬的平台,只会降低百姓对有关部门的信任度,这样一来,政务直播就有沦为花瓶的可能。

政务直播是新生事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探索、完善,因此,它需要公众的宽容和理解。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政务直播背后的担当意识和探索精神。眼下,不妨给政务直播更多成长的空间,搁置一些争议,让其真正成为架设在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

    责任编辑:李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