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路上②|长沙东西最长主干道,一路看尽古城今昔

澎湃新闻记者 谭君
2019-09-17 07:02
来源:澎湃新闻
长沙人民路从1950年代的1公里多长,成为了今天长沙最长的东西主干道,见证了时代变迁和长沙城市的发展。澎湃新闻记者 谭君 拍摄;柳婧文 编辑(02:27)
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出来,一路向西,从长沙最美景观道跨越浏阳河、圭塘河,通过别墅区、写字楼及长沙最早的立交桥,经过杨开慧当年就义处,穿过长沙的核心老城区,便抵达湘江河畔。

在二十多公里的长沙人民路上,时光仿佛逆流,一眼看尽这座千年古城的古今。

“长沙人民路从1950年代的1公里多长,成为了今天长沙最长的东西主干道,毫无疑问,见证了时代变迁和长沙城市的发展。”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谭春华说。

谭春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参与长沙市第一座立交桥——人民路立交桥设计,后来又参与了人民路的西伸东延,看着人民路一路向东直达长沙城最东边,穿过老城,带动新城,直到今天,他仍在进行人民路道路优化设计,以更好的便利通行。

烈士就义地

杨威楚记得,小时候,他常到识字岭的姨妈家来玩。

大人们时常会提起杨开慧烈士就义的故事,“杨开慧被捕后,敌人要她和毛主席脱离关系,而她坚决不肯。” 据史料记载,1930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在识字岭英勇就义。

那时的识字岭,还是荒郊野岭,经常有白鹭飞过。在清末,识字岭曾是长沙的行刑场。湖南著名地方史专家、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介绍,识字岭原是一条小石子路,它本来叫“石子岭”,是后来雅化为“识字岭”。

在充满革命气息的故事中成长的杨威楚今年76岁,长沙人民路在他的记忆中也历经了60年巨变,识字岭,是他关于人民路最早的记忆之一。

新中国成立十年后的1959年,长沙市自窑岭至杨家山段,修了一条马路。这条路路基宽16米,路面9米,长1560米,2005年出版的《长沙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发展史》描述其路况为“卵石、明沟排水”。根据规划,这条路西起比窑岭更靠西的识字岭,东到杨家山,所以被命名为“识杨路”。

陈先枢告诉澎湃新闻,“识杨路”命名的另一层含义,便是纪念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烈士。

人民路识字岭的杨开慧就义处,如今是一处社区公园。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谭君 图

9月12日,澎湃新闻来到了芙蓉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的识字岭。在识字岭东北侧,政府辟出了一块地,建成“开慧双拥社区公园”。小公园里,杨开慧就义处立有一块石碑,摆着鲜花,毛泽东纪念妻子“我失骄杨君失柳”的诗词《蝶恋花》刻于墙壁,激荡人心的音乐《我和我的祖国》回响,不时有路人肃然驻足。

杨勤勇身后是人民路工农桥。

1966年,识杨路完成规划,建成了从窑岭至识字岭建湘路一段,路全长2.845公里,路幅宽15~36米。其中,还在识字岭建了一座跨线桥,跨越京广铁路,联通建湘路,名之为“工农桥”。

1971年,识杨路被更名为与“工农桥”名字相搭的“人民路”。

人民路更名这一年,住在识字岭西南侧、天心阁古城墙下的杨勤勇出生。在他儿时的生活中,除了父亲杨威楚经常给他讲述的英烈故事,还有在人民路上度过的最美好的童年生活片段。

彼时的人民路工农桥下,南来北往的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冒着蒸汽,悉数从老城隆隆而过。每当列车驶在这段铁路线上,车速都比较慢。

桥墩是贪玩孩子们可以停留更久的地方。“老城区里还有好多茅棚搭的房子,工农桥的建成,算是很高大上的新事物。工农桥的桥墩都是麻石柱子,旁边有一个斜坡,也是麻石的,我们把那当滑梯,从桥墩一直滑到桥下,好玩得很。只是把裤子磨破了,回家要挨骂。”杨勤勇说。

1977年下半年,位于五一路延长线东端的长沙火车新站投入使用,从此,旅客列车不再经过工农桥。1990年代末,工农桥的铁路拆除,修建成马路,并以附近的江南名泉白沙井命名为“白沙路”。

如今,跨越白沙路的人民路高架桥是厚重的钢筋水泥桥墩,工农桥的麻石早不见痕迹,但工农桥的名字却印刻在长沙人心中。人民路南侧的工农桥村巷、工农桥社区,作为城市的组成,承载着当年的记忆。

据《长沙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发展史》,1988年3月10日,人民路拓改工程动工,人民路继续向东延伸至与车站路交接处,并建有立交桥一座。当年的国庆节,人民路拓改竣工,投资580万元,路幅一律拓宽至36米,水泥路面的机动车道宽14米,非机动车道铺沥青,宽3.5~4.5米,人行道3.5米,外绿化带3米。

“沥青、人行道、外绿化带”,此时的人民路已与当年的“卵石、明沟排水”不是一个世界。

当时还是长沙市规划设计院一名普通设计员的谭春华,至今记得在人民路立交桥竣工之日,政府给所有设计人员发了一罐听装可乐,“那是什么年代?很多长沙人还没见过听装可乐。”

这确实值得举城欢庆。“人民路立交桥是长沙第一座跨铁路、公路、三层的立交桥,使用至今仍不过时,后来很多道路设计都向人民路学习。”谭春华说。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长沙女孩晓慧记得,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人民路立交桥”。

大道穿古城

随着人民路的东延,住在长沙老城区古稻田一带的袁四哥没想到,人民路还会西伸过来,将老街巷拆迁,更为“人民西路”。

当时的长沙媒体报道,人民西路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开始拆迁,东起芙蓉路(识字岭)西至湘江路(湘江边)。全长约两公里,路幅宽达46米。在与著名的黄兴路商业步行街相交时,人民路采用下行地道形式穿过。

“建成通车后,人民路将成为纵贯长沙东西向的一条交通主干道,大大缓解长沙城区的交通压力,完善长沙中心城区的路网格局。”在新闻报道中,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长沙人民西路两侧墙壁绘有历史老街的旧照。

在《长沙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发展史》一书中,陈先枢写道:人民西路建设横穿老城区,黄兴南路往西至湘江路共拆除石门坎、铜铺街、樊西巷等老街,旁及湘乡码头、侯家坪、孝友里、胜利坪、纽家巷、新巷子、广福里、百花村等小巷;黄兴南路往东至芙蓉路拆除织机街、古稻田、工农桥等老街,及两厢铁铺巷、耕耘圃、观音井、西学巷、唯善里、清香里、堂皇里等小巷;化龙池、百果园麻石老街也拆除了一部分。

“1938年文夕大火并不是把古长沙都烧没了,老街巷还在,长沙老城区的格局就没有变。”陈先枢说,这是他作为地方史专家珍重老街巷的原因。他曾对长沙一千多条老街巷,用脚步、纸笔和相机投入过最深情的注目。哪条巷有曾经藩王的传说,哪条街是民国名人杨度、谭延闿等人合影处,哪口井的名字是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书……陈先枢如数家珍。

作为在老城区长大的人,杨勤勇是另一种情怀,“老巷子好玩,我们玩躲迷藏,稍微转下就藏起来了。不像现在的大马路,一览无余。”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还是选择了宽敞的大马路,以及其带来的更高品质的生活。

据当时媒体报道,整个人民西路的拆迁量达13.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即天心区段)全长704米,共需拆迁房屋面积5.8万平方米,包括17个单位、651户居民。“拆迁得到了沿线市民的大力支持,仅2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计划拆迁量的44.5%。”

“我们一家6口人,(当时)住在36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脏、乱、破,还很危险。老街很多木房子,有的还是茅草棚,电线乱搭,有时起火,消防车进不来,只能看着烧。更要命的是,老房子没有卫生间,一早要去公共厕所排队,而公厕好多是没门的,站在外面看得到里面。”袁四哥说,“父亲很快签下了拆迁协议,获得16万元补偿款,然后花14万元在南边三公里外的扫把塘买了一栋80多平方米的楼梯房,用剩下的2万元搞装修,房子宽敞明亮,一家人住得舒服多了。”

人民西路的桃花井,修人民路时拆除,十年后重建。

住在人民路南面天心里的杨威楚觉得,人民路的修建利大于弊。“他(儿子杨勤勇)是在省人民医院(人民路北面东茅街)出生的,那时候我们要去趟人民医院,得穿过很多巷子,巷子又窄又弯,坑坑洼洼不好走,要走二十多分钟。人民西路修起后,通了公交车,去哪都方便,老年人坐公交车还免费。现在是我和他妈妈去人民医院多了。”杨威楚说。

陈先枢颇为欣慰的是,当年呼吁保护的老街巷及其历史掌故与文化遗迹,在人民西路修建中,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人民西路下穿黄兴路步行街的隧道引路两壁,建造了大型浮雕墙。浮雕图形由长沙出土的古青铜器、漆器、铜官窑瓷器和走马楼吴简组成,反映了长沙古老的文化。人民西路的建设指挥者还别出心裁,把明代“长沙府属图”嵌镶在人行道上。从最繁华的步行街进入人民西路,这些浮雕和石刻,似乎时刻在提醒着路人,脚下踏着的,是千年古城长沙。

此外,近几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保护,那些没被拆迁的老街,被修整一新,改善成更宜居的轻商业小街。老街发挥着主干道没有的交通微循环作用,也散发着更多时代的生气。比如,南侧拆剩一半的化龙池,如今是长沙著名的酒吧一条街;北侧的百果园,建成了个小公园,亭台水榭,闹中取幽。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5年,由于人民西路两侧的文化底蕴和文艺气息,被长沙本地媒体誉为长沙“最有腔调的路”。

一路向东西

有了人民西路,也有了人民东路。而人民东路的东延,则是长沙近年来城市建设及发展模式的缩影。

杨勤勇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路从识字岭往东,是省地质局、湘雅附二医院,及建设电影院、花鼓戏剧团、歌舞剧团、省京剧团、花鼓剧团等文化艺术单位。人民路经过以湖南图书馆为标识的窑岭时,有一个新建大型居民区,以人民路命名为人民新村。人民路的最东头,是两个有名的大厂:曙光电子管厂和长沙钢厂。

“那时,到了东风钢厂就没什么公交车了,厂区大门前,有地磅,有随意可绕马路掉转的大解放货车,而下了陡坡头顶就是新火车站的铁路桥,绿皮客车在穿梭。再往东,就出城了,是泥巴碎石简易公路,贪玩的城里小孩会望而却步,乖乖回家去,因为有路灯、有公交车才会安全,不迷失。”杨勤勇说。

那时还是郊外的人民东路,路两侧还是一片田园风光,有沟渠、菜地及平坦的田野。杨勤勇和爷爷走过一次。傍晚,爷爷踩着三轮从长沙东郊的黎托乡载着他回城,落日如盘,骑行缓慢,很远就看到长沙火车站的火炬,听到那熟悉的《东方红》报时钟声。当时他不会想到,爷爷过世几十年后,那个乡间小路会变成后来他经常去机场接人的快捷通道。

档案记载,人民东路的再次东延,自2000年底始,且仅用三个月时间,即完成了车站路至圭塘河西岸拆迁,拆除房屋120栋,计44916平方米,征地14.3公顷,五个月修了2.6公里,路幅宽46米,双向6车道。该路段刚竣工,又紧接着继续向东,至2004年,人民路已经跨过圭塘河、浏阳河,修到了离识字岭十公里、新规划的红旗路。

《长沙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发展史》对该路段的修建特意提到:该路段浏阳河、圭塘河之间高架桥长828米,桥宽29米,总投资5.3亿元,主要通过芙蓉区政府招商引资筹集建设资金,以道路两旁土地开发收益作为回报。

据新华网2004年报道,人民东路的建设是长沙有效突破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瓶颈的一篇佳作,是民间资本的首次成功试水,对长沙市重点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起到了示范作用。澎湃新闻注意到,“土地换投资”的建设发展模式,随后在长沙及湖南多个城市的建设中运用。

让2005年的史料编纂者们没想到的是,人民路没有止步于红旗路,以及当时仍在规划设计中的红旗路至长廊路,十多年后,人民路到达了城市的最东边。

人民路一路向东通向黄花机场。

2010年,长沙市市长办公会正式确立将人民东路建成湖南省会东门的“景观路、生态路、形象路”。2013年,双向10车道、无缝对接黄花机场的人民路东延线(空港城段)竣工。人民路成为长沙主城区的第3条机场快捷通道,通行免费。

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如今已是中国十二大干线机场之一、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2016年1月,黄花机场成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航空口岸。2017年,黄花机场总建筑面积达21.2万平方米,可满足年吞吐量3300万人次,拥有通往国内、国际(地区)73个城市共100余条定期航线。

长沙当地媒体报道称,人民东路的延伸,开启了长沙临空经济的新时代。规划54.6平方公里的空港城,围绕现代物流、创新金融、总部经济、商业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以及通讯及媒体服务,正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至此,自西到东,人民路以近三十公里、超越所有东西主干道的长度,一路将长沙核心城区与新兴的经济开发区紧密相连。

据权威人士透露,未来的人民路有望再续最长传奇。“人民路将继续向西,通过隧道穿过湘江、橘子洲,穿越岳麓山,到达长沙的最西头。”

“人民路作为长沙东西最长的主干道,是这个城市的大动脉,我们给它的定位是快捷路,因为它穿越城区,做不到太快速,但我们希望它通行能尽量快,所以现在还不断对局部进行一些设计优化。”谭春华说。

而据长沙官方2018年底通报的数据,改革开放40年间,伴随着人民路的东延西扩,长沙建成区面积已由53.04平方公里增加到434.8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长大了8倍多,城区人口数量已从94.83万人增长到426.75万人。

再回到识字岭,站在这个当年烈士就义,以及父亲看过白鹭群飞的地方,杨勤勇猛然发现,现在这里,已是长沙东西最长的人民路与南北最长的芙蓉路的交叉口。

    责任编辑:徐笛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