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关键词·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号是如何确定的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上官酒瑞
2019-09-16 19:01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政治是理解现代国家的钥匙,也是深刻理解日常生活实践的知识和素养。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之后,澎湃新闻再度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推出这一专栏,旨在通过解释新闻与生活中的政治关键词,普及政治学常识。

今天的政治关键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通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实现的。人们通常把这次会议称为“新政协”。既然有“新政协”的说法,那就应当有“旧政协”,确实如此。这就是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组织联合政府、实现和平建国大业,于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和社会贤达等人士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决议案。但是,同年11月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决议,宣布召开“国民大会”,标志着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解体。

随着解放战争胜利推进,建立全国性新政权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1948年共产党发出了“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国内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及海外华侨的积极响应。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于6月15日召开,被称为“新政协”。不过,新政协《政府组织法》起草小组认为,简单用一个“新”字来区别于“旧政协”,这种提法不能够准确反映“新政协”的性质。这样的意见得到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认可。9月17日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式将新政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天的《人民日报》正式向社会公布:“即将召开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由该会议筹备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中国人民政协。”此后,“新政协”这个说法在正式文件中就不再使用了,准确说法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或中国人民政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宣告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号、首都、纪年等决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后,中国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号,是新政协筹备会上争论协商后确定的。

在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称号都在用,而后者使用更多一些。新政协筹备会第三、第四小组在起草《共同纲领》和《政府组织法》过程中,最初拟定的即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但是,会议中,这两个小组都对国号问题进行了讨论,意见分歧很大,有各种提法,经过讨论协商,最后聚焦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二者的选择上。对此,有法学家意识到了“民主”与“共和”的重复,提议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有政治学家发现了“人民”与“民主”是重复的,提议去掉“民主”而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会议采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称号。

还要指出的是,最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号后还用括号附带了“中华民国”这个简称。对此,也引起了争论。通过广泛协商,8月17日第四小组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组织法草案》中,确定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9月20日草案提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经毛泽东审阅后的草案总纲第一条将新中国国号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

但是,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上,许多代表认为“简称中华民国”容易使人们把它与过去的北洋政府和蒋介石政府混为一谈。为此,周恩来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最后,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和通过《共同纲领》和《政府组织法》时,一致同意去掉“中华民国”这个简称。新中国的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而来。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张艳